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釣魚資訊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欄目: 釣魚資訊 / 釋出於: / 人氣:9.07K

作為一名最普通的釣魚愛好者,我經歷了臺灣釣法在本地普通釣友中的推廣普及過程。賦閒時光正好藉助“好釣魚”平臺,簡單地回顧一下30多年前的往事,算是對那個時期釣魚活動發展程序中,對大眾釣狀的一種回憶。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日月隙駒

一、悄無聲息的傳入

1984年11月,我正式加入天津市釣魚協會,繳了3元會費,發了一個蓋著鋼印的紅色證書,附帶贈送了一本《中國釣魚》雜誌。自那時起直到網路傳播普及的2009年,從未間斷過自費訂閱。印象中1990年開始,該雜誌開始陸續介紹一種叫做“雙鉤懸墜底釣法”的新式釣法,但在普通釣魚人中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大家依舊繼續著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的短腦門線,調平水釣2、3目,鉛墜躺底的傳統釣法。釣協也依舊在組織手、拋竿釣總重,拋竿拋準、拋遠之類的傳統比賽專案,對於“雙鉤懸墜底釣法”似乎尚未感知,這與當年的傳播手段落後有直接的關係。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第2張
九十年代雜誌

二、少數釣者的嘗試

微小的石子,也能激起波紋。到了1991年,一些愛琢磨釣技的人,開始模仿雜誌上介紹的釣法,進行著探索和嘗試,但人數極少。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普遍使用的都是玻璃鋼釣竿,浮漂均為用塑料吹制的圓肚形立漂,漂座一般都是一段氣門芯,腦門線都是尼龍編織線,鉤子也都是帶倒刺的,與臺釣裝備的要求相去甚遠。當時嘗試這種釣法的人少的可憐,在市區海河段幾乎見不到。我當時對這種釣法比較有興趣,心裡把“調四釣二”記得牢牢的,然後見縫插針地去試。原本我的釣技還行,一弄臺釣倒釣不著魚了。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第3張
傳統塑料浮漂

三、望而卻步的裝備

大約到了1992年初,臺灣釣法的稱呼開始普及,又過了一段時間才簡稱“臺釣”。這時,東北角新華書店二樓,新開了中日合資的漁具店。記得第一次進店是驚訝,櫃檯都是臺釣專業裝備。再一看標價,那簡直就是不敢想象:4.5m長節臺釣竿400元,7目臺漂36元,太空豆6粒一板6元,漂座3個一包6元,鉛皮座3個一包6元,8字環3個一包6元。當時我作為工薪階層,每月工資只有70多塊錢,怎麼可能置辦得起這些裝備呢?第一次空手而回之後,第二次還是下決心買了一包太空豆、一包漂座、一包8字環這些小件,至於浮漂以上的大件,還是不敢碰。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第4張
早期的鉛座形狀

四、獨自探索的阻力

據說臺釣傳入初期阻力很大,釣界不少人明確表示反對,我作為普通釣魚人也深有體會。當我獨自在海河摸索時,釣友就開始說閒話,有的嗤之以鼻,有的想看笑話。客氣的會講:你這肯定不行,那麼長的腦線,魚吃飽了漂都不會動。不客氣的才氣人:大哥,整條河你就是蠍子粑粑獨(毒)一份,嘛臺釣,你這就是歪門邪道,大夥都這麼釣,你偏不這麼著,一輩子甭想釣著魚!這次我和這位差點動手。那時確實摸不著門,所以釣獲很差,可想而知當面背後的七嘴八舌,吐沫星子淹死人!我決定換到人少的新開河邊琢磨邊摸索,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終於掌握了調釣的一些門道,還學會了使用無倒刺鉤(漁具店剛有賣的)。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第5張
短節竿(後用碳素竿)

五、重回海河的自信

這時我對臺釣有了一點把握,釣獲日漸豐盛,還釣了一尾鯉魚,再加上其他釣友偶爾來河邊,用臺釣法大獲全勝,自然引起了大家對臺釣的興趣。從那時起,找我問東問西的人多了,有的釣友乾脆讓我帶著買配件、綁線組、調浮漂。那段時間,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白天幫釣友買東西,晚上綁線組,轉天做指導,每天真的挺累,但也很充實。在獅子林橋我又結識了兩位專攻臺釣的釣友,一起探討技術,一道實釣切磋,技術提高的確實挺快,裝備也一點點完善。我熟識的全國專項賽總裁判長建議我學習競釣,但我對鼓搗點小技術感興趣,對比賽沒有熱情,那個時段受臺釣原理啟發,先後搞了上下墜、倒吊鉤、七星墜等小釣法,這都是1995年世乒賽之前的事情了。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第6張
多種線組

六、互不相讓的爭論

當臺釣在普通釣友中迅速普及推廣之時,有關臺釣的各種理論問題開始了長時間的爭論,《中國釣魚》每期都有多篇幅的文章,涉及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高等數學等等多個領域,你方唱罷我登場,類似什麼盲區、死點、擺角、歸零、靈敏點等論點,都先後出現在那一個時期,有些理論家的名字我都耳熟能詳了。有些東西我能看懂,有些看不明白,但也是篇篇不落,儘量多學知識。我覺得,正是這種學術上的爭論,對臺釣的深層次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釣魚活動推向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往事鉤塵——我經歷的臺釣在本地的推廣過程 第7張
生機盎然

以上所述為本人的親身經歷,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記憶誤差,有些事實的時間節點難免出錯,此文也就權當臺釣在本地推廣普及過程中的一個碎片化回憶吧。

Tags:往事 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