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釣魚資訊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欄目: 釣魚資訊 / 釋出於: / 人氣:8.67K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在文章之前,先請大家看一堆資料:

①:全國的淡水水產品中,93.78%的量靠人工養殖!

②:目前長江魚產量,只有上世紀60年代的10%!

③:目前長江魚的的年捕量不到10萬噸,僅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的0.15%。

④:長江“四大家魚”苗年生成尾數,目前只有幾億尾,1950年至1960年是300多億尾!

⑤:長江禁捕涉及到11萬條漁船,近28萬漁民!

⑥:2017年長江流域,工業廢汙水排放總量超過300億噸!

⑦:目前長江流域中,建造的水壩已經超過52000座,大型水電站127座,小型水電站24100座。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這句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的。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世界長河排第三,全長6387千米,幹流流經11個省級行政區。

據統計,長江共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單單魚類就有424種,其中170多種還是長江特有魚類。長江是我國水生生物最豐富、最多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豐富、最多的河流之一。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2張

然而,即使魚類種數如此眾多,也避免不了長江“無魚”的事實!它的年捕獲量已從1954年的42.7萬噸,變成現在年捕獲量不足10萬噸,僅僅佔了全國淡水水產品的0.15%。

據老一輩鄱陽湖上的漁民講: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隨便撒幾網,就能從湖中捕到單尾十幾斤甚至幾十斤的大魚,曾經還有人捕到超過100斤的大魚!不過這些年,湖裡的魚越來越小、越來越少,最大的也就十幾斤、二十斤左右,並且魚也基本難捕到。原來一張50米左右的絲網,多的時候能捕到四五百斤魚,現在同樣的網最多也就四五斤,這中間少了個“百”字,相差了100倍!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3張

除了長江邊上的老漁民,長江中的一些動物,也見證了長江魚減少的過程,見證了現在長江的“無魚之困”。

根據國際聯合考察隊考察:2006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在長江中的數量還有1800頭左右,到了2012年,長江江豚在長江中僅剩1040頭。

經研究發現,造成江豚減少的主要原因,竟然是食物匱乏!長江中的江豚竟因無魚可吃,才造成種群的減少,這說明長江真的要無魚了。以魚為食,站在長江生物鏈頂端的江豚,最先感知了長江的“無魚之困”!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4張

造成長江“無魚之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如今,短短的50來年,長江魚卻銳減了90%,出現瞭如今的“無魚之困”!造成現況的原來有哪些呢?

一、過度捕撈

過度捕撈是長江魚減少的第一個原因!

其實不只是長江,目前我國大部分自然水域,都存在過度捕撈的現象,也導致了很多水域同樣出現“無魚之困”。

據長江邊的老漁民回憶:從上世紀80年代初,長江流域開始流行使用電網捕魚和“迷魂陣”捕魚的方式。那時沿江的漁船上,幾乎每家都有電網裝置!而流域的靜水區或與江相連的溝汊、湖泊中,也都密密麻麻的擺滿了“迷魂陣”。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5張

大家都知道,電網捕魚是一種滅絕性捕魚方式。無論大魚還是小魚,甚至水中的小蝦、螺蚌類及其它水生物,只要在電網的捕撈範圍內,都會被“一網打盡”!其中最先受到傷害,死亡率最高的是一些幼魚、魚苗。

除了電網捕魚方式,擺設“迷魂陣”捕魚,幾乎也是一種滅絕性的非法捕魚方式。很多“迷魂陣”所用的漁網,網眼都是很小的。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6張

小到什麼程度呢?

2、3釐米長的魚苗、小蝦,只要鑽進網中都逃不出來。這些魚苗一旦進網後,只能沿著漁網遊走,最後鑽進預設的網兜中被捕獲。

據中科院曹文宣院士講:2004年7月,他帶著學生在洞庭湖考察時,發現湖面到處都是“迷魂陣”,漁民的漁船上捕撈的漁獲個體都很小。

像草魚、鰱鱅魚、鯉魚等大型魚,成魚本應都是幾斤的,都應該到成魚才捕撈、售賣的,但是漁民捕獲的很多都是10釐米左右的魚苗。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7張

二、水質改變

除了人為的過度捕撈,長江水質的改變,也是導致魚類銳減的原因。而導致長江水質改變的原因,除了人為因素,還包括自然因素。

①:人為因素

從本文開頭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組資料:2017年的長江流域,工業廢汙水排放總量超過300億噸!

這300億噸廢汙水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它相當於或接近於黃河枯水年份的水量!

如此大量的廢汙水排入長江流域,對江水的水質影響是巨大的,直接提升了江水的汙染指數。江水的汙染指數提升,造成的直接危害是——水生生物抵抗力降低,疾病增多,嚴重時出現個體或種群死亡!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8張

②:自然因素

除了人為因素影響,自然因素也對長江水質的改變有一定影響。

目前,全球氣候逐年變暖化,並且變暖的速度正在加速,物候期提前、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都是很好的證明。除了全球變暖化,一些惡劣的極端天氣、極端氣候也越來越多。

全球變暖化及極端的天氣、氣候,導致水生生物的生存更困境,生存空間也受到縮減。如此,也就增加了水生生物種群的繁衍難度,降低了繁殖速度。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9張

三、大壩建設

造成長江“無魚之困”的原因,除了以上兩個,長江中大壩的建設也佔一個。

這兒咱再看一遍本文開頭的第7個數據,長江流域水壩已經超過52000座。這5萬多座水壩,不但影響了長江的水文和水溫,而且對魚類的洄游產卵也造成了影響。

大家都知道,包括“四大家魚”在內的大部分淡水魚類,它們在產卵、繁殖期都有洄游的習性,並且對水流、水溫有一定要求。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0張

每種洄游產卵的魚類,產卵時幾乎都需要有特定的水流速度、水溫去刺激它們產卵,也就是說它們對產卵場地的水情要求較嚴格。

雖然長江中的大壩,大都有魚類洄游的通道,但是過多的大壩,還是改變了長江的水情,而且也給魚類洄游產卵帶來了阻礙,使很多魚找不到適合的產卵場所,或到達不了適合的產卵場所。

如此,也就降低了產卵魚的數量,致使魚類的產卵量下降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1張

再不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子孫將無魚可吃

青、草、鰱、鱅合稱“四大家魚”,它們曾經是長江中最多的經濟魚類,但是現在的數量卻越來越少,種群繁殖數量也越來越少,繁殖速度逐漸變慢,總繁殖量僅有上世紀60年代的10%。

目前全國食用的淡水魚,93.78%是養殖魚,而在這些養殖魚中,50%以上是人們常吃的“四大家魚”。

在我國,“四大家魚”的主要野生自然繁殖場所在長江流域。長江流域中,“四大家魚”的野生種群數量減少,會給“四大家魚”的養殖帶來長遠的隱患!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2張

魚類的基因在人工飼養過程中是不斷退化的——著名魚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此說。他也是最早提議“禁漁十年”的學者。

據曹院士講:“四大家魚”在人工養殖時,需要不斷補充野生魚卵改善基因。長江野生的“四大家魚”,正是養殖的“四大家魚”不可缺少的基因庫!

“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那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曹院士如此說。

曹院士以湖北省舉例,2010年,湖北省增殖放流了5.7億尾魚苗,投資上億元,但2011年的產量卻比2010年減少了5.76%!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3張

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的有效措施

既然長江中“四大家魚”的基因庫已告急,那麼又應該怎樣去保護它們的基因庫?國家又做出了哪些保護措施呢?

一、有規劃的禁漁

“長江十年禁漁期”相信大家都知道!

農業農村部宣佈:從2020年1月1日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在長江十年禁漁期內,長江干流及重要支的天然水域,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本次宣佈的“長江十年禁漁期”,無疑是對長江中包括“四大家魚”在內的所有水生生物,最快、最有效、最直接的保護!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原來長江禁漁期多為3個月,這次卻需要10年呢?

這主要是和魚類的繁殖、成長時間有關。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4張

以本文中的“四大家魚”為例:草魚、鰱鱅的繁殖成長通常需要三至四年,而青魚需要的時間更長。本次禁漁把禁漁期延長至10年,可以讓它們繁衍兩至三代。

如此,“四大家魚”的種群數量才可以恢復,一、二代親魚的個體也能越大,產卵數量才會更多!

而在以前的禁漁期,往往3個月的禁漁期後,剛生長的魚還不夠幾天捕撈的,魚類種群依然無法繁衍壯大。

其實長江的禁漁,往前可以推到十七八年前,但是那時禁漁時間短,很多又都是地方性河段禁漁,所在禁漁效果並不明顯。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5張

二、人工投放魚苗

除了通過禁漁期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人工投放魚苗也是很快、很直接的保護方式。

例如:

2020年3日17日,南京浦口區,向長江投放魚苗72萬尾。

2021年5月31日,重慶市向長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放流魚苗100萬尾。

2021年6月6日全國第7個“放魚日”,九江開展“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共向長江放流魚苗1600餘萬尾。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6張

另外,除了國家有規劃的向長江流域投放魚苗,很多個人也對長江魚資源做出了貢獻!

例如:被評為“中國好人”的陳偉先生,11年來共向長江放流魚苗50多萬尾。

以上只是幾個放流魚苗的例子,國家每年都會有規劃的向長江流域投放魚苗,用於保護“四大家魚”及其它魚類的基因庫。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7張

三、人為創造魚類繁衍條件

除了有規劃的向長江投放魚苗,國家還人為的為長江中的魚類,創造繁衍生息的條件,以保護魚類的種群數量。

①:用“人造洪峰”來滿足魚的產卵條件

上面說到包括“四大家魚”在內的很多魚類,產卵時都有洄游產卵的習性,對水溫、水流有一定要求。

還以“四大家魚”為例:長江中的“四大家魚”,一般在每年的5至6月進入產卵繁殖的季節。它們產卵繁殖時,要滿足水溫18℃以上和江河漲水兩個條件。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8張

為了更好的刺激它們在繁殖期產卵,三峽水庫通過控制下洩流量,製造“人造洪峰”來滿足它們的自然繁殖條件,促進長江中游漁業資源恢復。

2011年至2018年期間,三峽水庫開展了12次針對“四大家魚”自然繁殖的“人造洪峰”試驗。試驗期間,宜昌江段“四大家魚”繁殖量累計超過30億顆,佔“四大家魚”繁殖總量的47.1%。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19張

②:投放人工魚礁為魚苗建造“豪華套房”

製造“人工洪峰”滿足“四大家魚”的繁殖條件後,它們的產卵量及魚苗多起來了,這時就需要保護魚苗,保證它們的成活率,這時投放人工魚礁便成了一個好辦法。

現在投放的新型人工魚礁為三角柱體,每一面有大小不統一的5個孔,大約長60釐米、高30餘釐米。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20張

這種新型魚礁,魚苗和小魚可以游進去,大魚卻遊不進去,也就無法捕食剛孵化出來的魚苗,魚苗便可以安全的在魚礁內棲息、生長,增加了它們的成活率。

另外,人工魚礁在水底,增加了跟江水的接觸面積,對微生物及藻類的附著生長有很大幫助,可以讓部分魚類把卵產在上面。同時人工魚礁上附著的微生物及藻類,也是魚苗很好的天然食物,有助於它們加速成長。所以說這些新型的人工魚礁,是魚苗的“豪華套房”。

為解長江無魚之困,保護魚類基因庫已迫在眉睫 第21張

關於長江中“四大家魚”的現況,以及對它們基因庫的保護措施,就與大家聊到這兒。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