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野釣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欄目: 野釣 / 釋出於: / 人氣:2.93W

野釣到底釣深放到多少,對每一個熱衷野釣的釣友來說,都是比較糾結的選擇,都知道淺水多小魚深水多大魚,但是小魚經常見,大魚則不多見,但是架不住釣魚人就喜歡博大物、上大魚,所以能釣深,不釣淺,可是深水釣的多了,總是覺得發窩遲緩,按照窩料的數量,要是在淺水區,魚群的口癖都養出來了,可是深水區連個魚泡都很少見,那麼這是因為深水大魚太少,還是窩料不夠呢?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對魚來說,隨著體型的增大,對水域的要求是不同的,當體型小的時候,對周邊水域,最大的需求就是食物量一定要充足,水溫一定要適宜,所以淺水的水草區域,一般多聚集著大量小體型魚,因為淺水區,溶氧很充沛,所以食物來源很豐富,加上水淺,很容易受氣溫影響,日間溫度高,有效減少魚群的新陳代謝;但是隨著魚的體型增大,對溶氧、食物來源需求進一步旺盛,對生存環境要求就更高了,但是與此同時,被自然界淘汰一大批,這其中就包括病死、獵殺、餓死等等,所以對安全轉為第一要素,其次就是溶氧,最後就是食物,因為這時候,魚的體積已經足以長時間不進食,也能滿足生存需求了。那麼順著這種邏輯,我們再看看深水釣魚,需要怎麼做呢?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第2張

一、深水區域魚的密度稀少,必須要學會布窩

深水區為什麼魚少呢?有三個因素,第一是溶氧不行,水越深,水中的溶氧越低,一般以3.5米為界限,超過3.5米的水深,水中的溶氧會下降到一個非常低的數值,除了體型特別的大的魚,因為脂肪存量較大,可以通過不運動,或者低密運動能適應低氧環境,對於大多數中小體型魚種,基本上很難存活;其次,就是因為大體型魚的存在,對小體型魚構成了生存危險,很多文章都說大魚吃小魚是錯誤的,其實這個觀點才是錯誤的,淡水魚中,迄今為止還沒有種族倫理觀念的產生,只要兩條魚的體積差異超過1.5倍以上,而食物又不充足的時候,大體型的魚就是捕殺小體型魚,將其當做食物來源,所以水越深,小魚越少,也正是如此;第三,則是水越深,水溫越低,除了體型較大的魚,因為脂肪多、低密運動能存活,對大多數小魚來說,偶然遊曳一下尚可,長時間存活,被凍死都有可能。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第3張

那麼基於此,在深水區打窩,尤其要講究誘魚區域的佈設,釣深水,很少有隻打一個固定的大窩,除非是積年的老窩子,否則一般至少要2~3個,甚至數量更多的窩點,講究多窩點擴大誘魚區域,比較常見的是一字雙窩,左右相隔1米左右,窩量等同,要麼就是是大三角窩,相聚1~1.5米,做一個大鈍角窩,鈍角為主窩,窩料最大,銳角為輔窩,窩料較少,這樣有效擴大誘魚區域,不管哪個窩先發窩,都會到主窩進食。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第4張

二、深水區做釣,應以守為主,切記頻繁抽杆

前文我們說了,因為深水區的諸多客觀因素,導致大魚在深水區的密度是很少的,所以很難像淺水區一樣,窩料打下去之後,快點的話,幾分鐘就發窩,慢點的華話,1~2小時左右也會有魚進窩,深水區守釣,半天沒動靜,3~5天不發窩是常態,這裡面既有魚密度稀少,可能窩點附近根本沒魚,也有可能是打窩時動靜太大,大魚受了驚嚇,躲在遠處不敢進食,別小覷大魚的警惕性和耐心,除非百分百確定安全,大魚絕對會在沒有確定安全的情況下,進窩覓食。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第5張

鑑於此,在深水區守釣,一定要耐得住性子,窩子佈設好之後,就耐心等著,有經驗的老釣友們,會把窩子打好之後,把杆子一架,釣椅擺設好之後該幹啥幹啥,如果罕有之人跡的釣點,甚至打完窩就走,等上1~2天之後,補一次窩,然後下次再來釣;不用擔心人走了,魚把窩料給吃完了,一則窩料在深水區味型擴散很慢,二則魚的警惕性很足,除非2~3天都沒有任何動靜,否則大魚絕對不會輕易進食,就算把窩料吃了,只要下次還在相鄰的位置打窩,那魚還是會進窩的,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第6張

三、上魚後的窩子,只需要及時補窩,那麼窩子就能繼續使用

但凡在深水區做釣,都有這麼個情況,就是窩點只要起魚了,那至少在2~3小時左右基本上沒啥口了,以前的說法,是大魚被釣上之後會分泌一種資訊素,後來用水下攝像機多次對比觀察之後,發現是大魚被釣上之後,在遛、抄的過程中,把窩點的窩料完全打散,很難起到窩點集中誘聚的作用,比較簡單的理解,就是窩子散了,就算有進窩魚,也不一定集中在一處進食,這樣窩點的誘聚效果就被降到了最低;

為何野釣深水,發窩總是很慢,是深水無魚還是窩料不夠 第7張

那麼以前的做法,就是在老窩子附近相隔1.5米左右的位置打個新窩,很快就有魚進窩了,試想如果真有資訊素這麼高大上的玩意,又不是船錨,固定在一處不擴散,怎麼相隔1~2米的地方打新窩就有魚進窩,原地就沒有魚進窩了?魚這麼厲害,早都進化了;其實就是在起魚之後,重新在原來的窩點,繼續補窩料,把窩料變得集中,這樣再有大魚進窩,也依然會找窩料最集中的地方進食。

在深水區做釣,其實還真沒有過多的技巧可言,除了要有耐心,就是要把窩子打好,有好窩子,大魚才會進窩,有魚進窩,我們才有機會能釣上大魚,循著這兩個基本要求,小心、細緻,再多二分耐心,那大魚上鉤,必然也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