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餌料技巧 > 打窩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欄目: 打窩 / 釋出於: / 人氣:1.89W

在正常情況下,打窩後一旦發窩,只要窩料和釣組沒有太大的問題,我們會一直連竿,無非就是連竿的間隔,或長或短,在野釣中,這是一種比較常態的現象,但是,有一種情況,也是經常出現,就是連竿後,魚口越來越慢,一直到停口,然後我們不管怎麼續窩、補窩,魚口一直很難繼續,這樣的情況,一直要到1~2個小時候,才能有所恢復,而且,這種情況還不在少數,一般,我們會認為,是窩點附近的魚群,進窩的生口魚被釣的差不多了,所以會出現魚口閉停,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在野外環境中,魚的生存條件是比較惡劣的,這裡的惡劣,主要指的就是食物不充沛,尤其是作為變溫動物,只能通過脂肪的消耗來調解新陳代謝,這就註定了,魚在水中,只要有機會,有條件,就會不停地進食,所以,我們在野外垂釣的時候,總是發現小魚進窩快,大魚進窩遲,其實這不是說大魚對窩料不感興趣,而是大魚要將沿途所有能吃的吃完,才會施施然的進窩覓食,所以誘釣大大草時,發窩快只能說明運氣好,發窩遲,這才是常態。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2張

那麼之所以要明確這一點,是因為除非窩料被徹底吃完,正常情況下,只要不是起魚的動靜太大,導致魚群被驚散,除非進窩的魚群被徹底釣完,否則魚口會一直連續,而且如果我們補窩得當,窩料始終是吃不完的,所以停口,多半就是因為我們補窩的時候,出現了問題,而補窩時出現的問題,一般多是這幾個層面導致的。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3張

一、補窩的時機不對

什麼是補窩呢?其實淺顯的理解,就是窩料估摸著被進窩魚快吃完了,在即將吃完,還未吃完的時候,適當的往窩點補一些窩料,這樣可以持續進窩魚吃餌的行為,為我們連竿做好的準備;但是問題來了,我們怎麼知道窩料是已經被吃完了,還是還沒有被吃完,亦或者吃了很多,剩了多少,其實這些我們都無法確定,一則,進窩魚的密度是多少,這一點我們無法有效確認,二則,每個釣魚人的打窩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少量勤拋,有些人喜歡重窩誘聚,那麼我們唯獨只能從魚口的頻率來判斷。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4張

一旦發窩,就會有魚口,若是出現連續的魚口,則我們可以認為是窩料起了效果,有進窩的魚群開始覓食,那麼我們就以上鉤第二條魚一直到第五條魚,每次上魚的間隔為依據,如果後續的魚口,比這個間隔略快,則不需注意,如果比這個間隔略慢,而且連續兩三次都已經出現這種略慢的節奏上魚,那麼說明要麼進窩魚的密度已經開始稀疏了,要麼窩料沒多少了,這個時候,就要及時補窩。

當然,在實戰時,其實連竿上魚的次數,也不是特別的頻繁,多數情況,十幾分鍾給一口,甚至是一天就給三五口,也是常事,那麼這種情況,我們怎麼判斷補窩的時機呢?主要根據季節來判斷,如果是夏秋季,魚群活性不錯,但是如果久守無口,多說明窩點、釣點附近魚群稀疏,密度不咋樣,這個時候,45~60分鐘補一次窩即可;如果是冬季,那麼2~3小時左右補一次窩,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補窩後的,魚口頻率略快,那麼也可以適當縮短補窩間隔的時間。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5張

二、補窩的數量不對

補窩的窩料數量,到底參照一個什麼樣的標準,其實也沒有辦法給個定量,還是前文所述,魚的密度不知道,釣魚人的習慣不統一,那補窩的數量,其實只能參照打頭窩的數量;而補窩時,補窩的窩料少了,那根本起不到續窩續口的作用,但是補窩的窩料數量多了,那本來進窩魚密度就稀疏了,補窩的數量太多,那進窩魚自然是隻吃窩料,不願意吃釣餌,畢竟越晚開口的魚,就越狡猾,那麼我們參照一下頭窩的窩料數量,大體可以按照這麼個規律。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6張

按照頭窩窩料數量的三分之一來到四分之一進行補窩,這個數量待到魚口稍慢時,就及時補窩,即可有效續口,但是又不至於窩料數量太少,味型不足,無法持續誘魚,同時,這個數量的窩料打下去,相對於進窩魚的密度而言,窩料的數量屬於略多一些,但是又不至於讓所有進窩魚完全吃飽;當然,這種情況,也是在我們打窩的窩料數量,不是厚窩、重窩的基礎上,如果我們打的是重窩、厚窩,那基本上都不需要考慮補窩這個問題,隔天打窩即可。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7張

三、補窩的動作有講究

打頭窩時,因為窩子裡沒有聚魚,說實話,哪怕是往釣點砸餌團,對發窩後的連竿,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一旦發窩之後,別說補窩的動靜不能太大,就是持續拋竿施釣,動作都不能太大,因為越是發窩之後的魚,生性越狡猾,越膽小,因為膽大的,嘴髒的,早都在發窩之初,就被釣上來了,所以補窩時,其實就三個字、勤、小、散;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8張

小就不用多解釋了,其實就是指補窩時,餌料體積要小,動靜要小,能不發聲,就不發生;而勤,則是指寧可少量勤補,不可圖省事,一大團窩料扔下去,這其實就是對應著補窩的數量的;而散,則是指補窩時,不建議將窩料繼續集中投放,而是可以略散一些;這是因為,發窩之後,需要補窩時,這個時期的進窩魚,大多數都可以說是滑魚偏多,生口魚極少,如果出現窩料集中的現象,反而容易引起剩下的魚群警惕,而比較散的投放,既能擴大誘魚區域,也能降低魚群的警惕性。

為何魚口一停,就很難繼續連竿,還是打窩出了問題 第9張

總結

在實戰中,補窩的細節,往往容易被釣友們忽略,大多數釣友,總會絕對,既然連竿了,那說明窩料就有效果了,而且釣點附近多半是有魚群的,這固然沒有錯,但是,實際情況是,可能我們誘進100條魚進窩,實際上只能連竿釣上來十幾條,如果補窩補得好,我們能做到有效續口,至少還能連竿十幾條,但是補窩沒有做好,細節不到位,可能剩下的魚群就會散窩,那自然會閉停;只有等到我們持續投放,窩料又累計到一定數量,然後因為長時間不起竿,窩點動靜小了很多,四散的魚群才會再次進窩覓食,這就是停口之後,往往要1~2小時後才會有口的原因了,所以,我們在補窩時,細緻一些,續口的概率,就能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