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1W

8.鯰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鯰魚又稱鯰魚、河鯰、四須鯰、年魚、鯰金姨、鯰柺子等,為食肉性大型淡水魚類,廣佈於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長江、珠江等水域,以長江、錢塘江、淮河流域為甚。 鯰魚為底層凶猛性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裡,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於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春天開始活動、覓食。入冬後不食,潛伏在深水區或洞穴裡過冬。

鯰魚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鬚獵食,很貪食,天氣越熱,食量越大,陰天和夜間活動頻繁。 鯰魚性成熟早,一般一齡即成熟。產卵期長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產卵時成群追逐。幼魚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餚。鯰魚貪食易長,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鯽魚、鯉魚等,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以上。生活在大河的鯰魚力氣大,難釣取;生活在河塘的數量多,個體小,易釣取。

垂釣鯰魚在不同季節有不同釣法,但不論何季節,都應採用近釣、弱光釣和夜釣,尤以夜釣上鉤率最高。時間以傍晚至子夜前最佳。鯰魚怕光,且靠邊遊動,因此無論在河川、池塘,還是湖泊、水庫垂釣,釣點都應選擇在水面狹窄,光線暗淡,水流平穩,水淺區域和小魚、小蝦活動多的地方。春季因潛伏一冬,鯰魚十分飢餓,白天黑夜都覓食,在水質渾濁的小支流處、水流平穩的河灣都能釣到較大的鯰魚。

9.鱖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2張

鱖魚又名桂魚,胖鱖,翹嘴鱖等,鱖魚屬的種類很多,如鱖魚,大眼鱖,魯氏鱖,斑鱖,波紋鱖,懷氏鱖等 ,是著名的肉食性凶猛魚類。我國最常見的是鱖魚,鱖魚在江河湖泊中分佈廣,生長快,品質優良,是我國 的主要經濟魚類之一,更是廣大釣友喜歡垂釣的物件。

鱖魚的捕食方法近似於肉食性魚類,它常常隱蔽在水生植物的枝蔓和根部,或潛伏在水下的土坎,涵洞旁,或藏身於亂石溝縫之間,一動不動,像塊石頭一般,並以它身上的斑塊來迷惑其他魚類,使之失去警惕。當過往的魚,蝦遊至近旁,它就突然猛撲上去,將它們擒住。

釣鱖魚選擇地點至關重要,下鉤部位必須具務兩個條件:一是水流湍急,二是水底佈滿或堆砌岩石,有巖縫,溶洞構造。這是因為岩石是蚌,螺,蜆聚集的場所,這類甲殼軟體動物棲息地又是河蝦的生活區域,密集的河蝦為鱖魚提供了天然的食料,必然招致鱖魚群居。釣鱖魚以活蝦作餌最佳,活蝦可在市上購買,以備隨時選用,也可釣時備一小網放入皮糠等物,在垂釣河旁誘撈。

蝦以個體中等,長3-5釐米為宜,鉤用普通鯽魚鉤;可不用浮漂,線宜長,一般比竿長2-3尺,墜子應重。釣時,將鮮蝦背部掛住,注意不要把蝦內內臟弄傷。然後將鉤甩出。手握魚竿讓活餌在水底作溯游緩緩前進狀,當感到竿梢下彈有震動時,迅速提竿。提竿的時機必須把握詮,太晚則餌鉤入胃極難取出。

取鉤時要特別注意防止被鱖魚鰭腺刺傷中毒,須將魚平放地面用腳踩住,再趁勢將鉤退出。 小白條魚也是釣鱖的常用餌之一,但在掛鉤時應將鉤從白條魚一側的腹下鉤至脊背處,以保證魚能在水中牽引釣線自由遊動,鉤尖不要露出。掛漂垂釣時,當浮漂沉入水中(黑漂)後即可提竿中魚。

10.鮰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3張

鮰魚,學名長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這種魚只見於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湖泊中極難見,溪或堰塘中不會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體表粉紅無鱗,眼細如鑽石,口裂下位,身軀酷似一根挺拔的象牙。屬底棲性魚,晝夜覓食,夏季陰雨天攝食強烈。

漁業界對其生殖習性和越冬狀況有如下描述:繁殖期產卵於江河礫石之上;冬季多在幹流深水處或水下亂石縫隙中越冬。此魚不僅生殖和越冬有戀棧亂石的特性,而且長年的棲息和攝食水域,也同樣離不開亂石區。這是許多釣鮰老手,在長期實踐中共同摸索到的規律。掌握鮰魚的這個習性,對指導垂釣極為重要。

11.花鰱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4張

銀魚,學名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俗稱面魚、面丈魚、麵條魚、殘膾魚。鮭形目,銀魚科。體細長,頭平扁,兩頜和口蓋具銳利牙齡,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潤透明。棲息於近海、河口或江湖淡水中上層。

我國的珠江、長江的入海處,以及淡水湖(諸如太湖、洪澤湖、巢湖、洞庭湖)等水域均有它的蹤跡。銀魚是一種生長在海水裡而在淡水中產卵的洄游性魚類。這種魚每年三四月份從海洋到河口產卵,親針產卵後即自行死亡。受精卵隨著水流漂到近海里孵化、發育、生長,第二年依舊進行生殖洄游。這樣,每年春季在海口地區就形成了銀魚魚訊。也有些銀魚逆流而上,進入淡水湖生活。

銀魚生活在水域的上層或中層,以浮游動物、小蝦、小魚為食。在魚訊季節,漁民主要用漁網進行捕獲。釣魚愛好者也用釣組垂釣。春、夏、秋三季,均可垂釣銀魚。

垂釣銀魚的釣組,應小巧玲瓏。最好選用彈性好的軟梢手竿,竿長一般應在3.9~6.2米之間。釣線應細,一般採用直徑為0.104毫米的優質尼龍線,線與竿應等長。釣鉤要小,一般採用國產521~523號釣鉤,日本產的伊勢尼1~3號釣鉤也可選用。

浮漂的浮力不宜過大,一般選用日本或臺灣生產的風漂為佳。鉛墜與浮漂的配比應特別講究,因為銀魚屬上層魚類,需要釣浮或半浮,這就需要使浮漂的浮力略大於鉛墜的重力。如果鉛墜過重,釣餌勢必要沉入水底;如果鉛墜過輕,浮漂就難以在水面站立。垂釣銀魚的魚餌,應以腥臭型餌料為主。稻糠、麥麩發酵(產生酸味即可)以後,可做為誘餌。

撒誘餌應採用“最小多投”的原則:即每次投撒一小把,每間隔半小時即投撒一次。釣餌一般選用紅蟲、蚯蚓、蛆蟲、沙蠶等動物性餌料。也可使用麵食,不過應在麵食裡新增南極蝦粉。將麵食搓成半個綠豆大小,掛在鉤尖,效果頗佳。

暮春是垂釣銀魚的黃金季節。這時,銀魚經常群遊於水面,行動迅速,異常活躍。垂釣者應抓住時機,眼疾手快,乾脆利索,往往能夠連竿上魚。

這種魚由於魚體透明,所以一般從水的波紋上識別魚訊。一般在沒有魚訊的情況下投擲誘餌,當發現魚訊後就應抓緊垂釣。另外,也可採用鐵錨組鉤拖拉釣法。選用小號鐵錨鉤三枚,用細鋼絲作腦線,固定在母線上。母線下端縛一小號棗型鉛砣,使三枚錨鉤三叉分開。錨鉤上不用掛餌,採用硬梢輕便手竿,水線應與釣竿等長。在魚訊到來之時,垂釣者將釣組擲出,反覆在水域中上層拖拉,往往亦能連竿上魚。 銀魚個體雖小,但如果垂釣得法,行之有效,往往能得到豐厚的收穫。值得注意的是,銀魚體小、柔弱。釣獲的魚難以成活保鮮。這就需要攜帶冰箱,隨時將釣獲的銀魚冷凍起來。也可攜帶小壇缸,放些食鹽,隨時將釣獲的銀魚醃漬起來。

12.羅非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5張

羅非魚又名非洲鯽魚,原產熱帶。在我國除少數地區可自然越冬外,絕大多數都在室內保種,所以,垂 釣羅非魚季節性很強。羅非魚生性遲純,不像其他魚那麼怕驚擾,無論聲響、倒影,甚至直接擾亂水體對它 都無什麼影響,因此,初學垂鉤者,羅非魚就是他們的最好的垂釣物件。

(1) 羅非魚屬底層魚類,食性廣而雜,常用的釣餌有:蚯蚓、麵糰、飯粒、紅蟲等。以紅蟲為是佳。

(2) 釣具一般以3.6米的手竿為好,釣線以0.3毫米-0.35毫米採線為宜,浮漂採用塑料立漂,魚鉤用6號以下的長柄鉤。釣線長約3. 2米-3.5米,以操作方便為準。垂釣時要求墜的下頭著地,上頭懸起,使魚鉤朝天。

(3) 羅非魚食量大,叢集性強,所以用誘餌撒窩時要求量大,一般撒在離岸1米左右,成寬60釐米、長1.5米的帶狀。用量2千克-3千克。可用菜子餅、豆餅、雞飼料為誘餌。羅非魚吞鉤後常不動,魚漂只是由直立變斜側。發現此情況,立即提竿,將魚拉出窩點,再提拉上岸,以免驚動魚群。 垂釣羅非魚不可沉鉤、懸鉤。

此外羅非魚口內有小尖齒,其臂鰭、腹鰭、背鰭堅硬,很易刺手,所以垂鉤該魚時應帶手套以保護自身安全。

13.黃花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6張

黃花魚分為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黃魚(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別為我國四大海洋業品種之一。大黃魚也叫大先、金龍、黃瓜魚、紅瓜、黃金龍、桂花黃魚、大王魚、大黃鮝;小黃魚也叫梅子、梅魚、小王魚、小先、小春魚、小黃瓜魚、厚鱗仔、花魚。都隸屬魚綱,石首魚科。其形態相近,習性相似。垂釣方式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

這類魚,體側扁延長,呈金黃色。大黃魚尾柄細長,鱗片較小,體長40~50釐米,椎骨25~27枚;小黃魚尾柄較短,鱗片較大,體長20釐米左右,椎骨28~30枚。大黃色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小黃魚分佈於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及朝鮮西海岸。大黃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後分散在沿岸索餌,秋冬季節又向深海區遷移;小黃魚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間產卵後,分散在近海索餌,秋末返回深海,冬季於深海越冬。黃花魚一般食性較雜,主要以魚蝦為食。

黃花魚的性情較為溫柔文靜。因此,釣具要求輕便靈巧。手竿、海竿皆可使用。但是,手竿長度應在5.4~7.2米之間,中彈性釣竿即可。如用海竿,可配備中小型繞線輪。釣線可選用4~8號尼龍線。用手竿時,釣線與釣竿最好一樣長。使用海竿時,應配備4號尼龍線100米以上。釣鉤可選用胡弓型215~217號、江蘆型617~619號、HHH萬能袖鉤7~8號、HH長良友釣鉤7~8.5號。鉛墜選用茄子形或棗形、圓盤形、橢圓形類別。

黃花魚暮春在近岸產卵,這時正是垂釣它的大好時節。在磯岸、沙灘、防波堤上一般採用拋投釣。把釣鉤甩往釣點以後,可憑手感判斷魚兒是否上鉤。這時,萬萬不可急躁,應耐心等待。在感到漁線變重以後,要再觀察片刻,看是否出現魚訊。這種魚反應在竿尖上的魚訊很特殊,只要竿尖微微地顫動幾下,就表明魚已經上鉤了。這種情況稍縱即逝,垂釣者應不失時機地提竿上魚。

船釣黃花魚時,應選用長約2~2.5米甩竿,配備20號鉛砣,選用中小型的大鼓型繞線輪,貯4~6號尼龍線200米左右。最好使用鱸魚10號串鉤或組鉤。

進行船釣時,將釣組甩出,拋向釣點以後,使釣鉤慢慢沉入海底,要配合船的搖動,把握釣竿,不可讓釣鉤離開海底,耐心等待。一旦魚汛在竿尖出現,即可及時搖線上魚。

如果與眾多釣友一塊進行船釣,所使用的鉛砣重量應取得一致。這是因為,鉛砣重量不一致,入水速度就會不同--重砣入水快,輕砣沉水慢;又由於釣組會隨著潮流移動--重砣移動慢,輕砣移動快,這就難免使釣線與釣線纏繞在一起,影響垂釣。

無論是拋投釣還是船釣,釣餌均應採用新鮮的魚蝦、沙蠶、磯蠶、海蟲、魚肉等;掛釣餌時,應讓鉤尖露出餌外,以易鉤住魚嘴。

垂釣黃花魚還應注意以下五點:

一、黃花魚的鰾能發出聲音,且不時發聲。根據鰾聲的大小遠近,即可判斷出魚群的大小和地點,以便選擇釣點。 第二、黃花魚喜歡集體活動。尤其在夏季,常常成群結隊靠近岸邊棲息、覓食。垂釣者應把握時機,或一線多鉤,抓緊施釣,有時一竿一次釣上五六條魚。

三、出現魚訊以後,要當機立斷,即刻提竿上魚。如果中途稍一晃動,極容易鉤到雜物上,造成跑魚,貽誤戰機。 第四、這種魚夜行性強,多以夜釣為主,最好預先在竿端貼上反光膠布。 第五,釣點的選擇大有學問。波浪可衝上的地方是最好的釣點,由於有橫流海潮的衝擊而向海上反撥的地方也是較好的釣點。因為這類地方多為砂底海濱的低窪處,黃花魚特別喜歡聚集於此。

14.石斑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7張

石斑魚又名(魚會)魚,我國沿海以浙江、福建和廣東海域較多,常見品種有紅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和風紋石斑魚等。生長於熱帶海區的個體較大,可達40公斤,溫帶地區常見的多在2公斤以下。石斑魚為底層定居魚類,喜棲息於海島礁洞,出沒於岩礁叢生的砂礫性水底,能隨水暖變化作深淺垂直移動,為肉食性凶猛魚類,常以突襲方式捕食,畏風浪、喜清水。

釣石斑魚是一項專業生產技術,其關鍵在選擇釣點,即確定石斑魚的定居點和活動水層。石斑魚在暮春和夏季移居到淺水區,但水深仍在30 米左右,在20米水區釣到的通常以小個體的居多。可選擇風微浪小,水質清澈的岩礁地區,於背流的緩流區在礫石和礁叢之間下鉤,才能釣到石斑魚。石斑魚的產卵期是4~6月,產卵後的石斑魚索餌強烈,最佳釣季是6~10月。自晚秋至春,石斑魚藏身深水礁洞內,此時就很難釣到了。

釣石斑魚的方式有船釣和磯釣兩種。磯釣多為娛樂性垂釣,船釣是生產性捕釣的手段。船釣使用手線釣組,其結構為:母線用拉力18公斤(40磅)或線徑0.6毫米以上尼龍線,下接連線環,墜為60克通芯墜,置於母線末端,連線環之前;墜下以鋼絲代替子線,系單鉤或上下雙鉤,也可加置單翅天秤,在翅尖系鉤。石斑魚的味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性雖凶殘,但咬鉤謹慎而挑剔,喜攝食鮮活的魚蝦。對裝鉤後失去活力的魚蝦缺乏興趣,故以小魚和鮮蝦為餌時,鉤尖刺入的部位應儘量在尾部,以使餌保持鮮活遊動才能誘魚上鉤。有些地方以活泥鰍為餌就是要造成餌魚的翻動游泳,堤高上鉤率。

石斑魚的咬鉤有先叼後吞的特點。在向餌發起衝擊銜鉤後會急速後退。此時雖手感明顯或見竿梢明顯下壓,卻不宜收線和揚竿,應鬆線下墜或執竿靜候第二次反應後才能鉤住魚脣。石斑魚的視覺衰退,對餌的尋覓反應遲鈍。手線釣時,應採取探釣的方式,不斷地反覆提拉釣線,以餌的動感來引起魚的注意。磯釣使用拋竿要選擇加強型的超硬調漁竿和強勁繞線輪,拽力鈕的控制應旋到極限,否則是耐不住魚的衝擊的。

石斑魚被提離水面後,要注意立即採取排氣措施。具體辦法是預先備好一長10釐米的鋼針,在魚平臥甲板或地面後,立即將針由胸鰭掩住的魚體內側向腹腔刺入2~3釐米深,以穿透腹腔排氣。這樣做是因為魚由深水提出後水壓發生變化,出水後若不排氣,會使其氣漲而死。1

15.六線魚(黃魚)的生活習性及釣法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下) 第8張

六線魚是北方沿海常見的小型魚類,又名黃魚、小黃魚。它與南方所稱的黃魚有些相似,但非同一魚種,為近海底層雜魚,主要分佈於黃海北部和渤海。

釣六線魚在北方是初學海釣的基礎功夫。它的常見個體不足500克,很配婦女和兒童的胃口,是堤釣和海灣休閒活動的主要物件魚。和淡水釣鯽一樣,它釣具簡單,取餌方便,操作無特別的技術要求。

在潮水漲落近半時,於海堤、棧橋和港灣防波堤沿線使用小拋竿,不拘鉤形,以沙蠶為餌,投近投遠均可釣到。對於初學者,無論釣線的緊或垂,它都會因咬鉤而留下明顯的訊號:竿梢連連點頭,或垂線由弛而緊,接著可見竿梢抖動,揚竿也毋用著急。作為基礎釣技,應把握的要領是鉤不宜大,能將2.5~3釐米的鮮活沙蠶整條穿鉤而不露尖就可以了。

初學釣魚的人,對竿梢的抖動和鈴聲都會有敏捷的反應,這無意中恰好是個關鍵,即鉤餌入口、尾柄尚有小部分在口外,正好使鉤尖順利刺透魚脣,可省卻整鉤陷入口中後的摘鉤麻煩。堤釣常見的六線魚都是100克上下,要釣大的六線魚得駕船到遠離海岸的島上去。

六線魚慣常在半泥砂、半砂礫質的淺海底層,以小蝦和軟體動物為食。對於弱肉強食的黑鯛和鰩(魚工)等較大魚類來說,小六線魚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之一。所以在島上釣六線魚,要加快收線速度,防止較大魚在後突襲。六線魚的咬鉤幾乎貫穿漲潮和落潮的全過程,但在較大魚類出現之時,它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當大魚一走,它又會很快出現。因此,六線魚的突然消失,是一種訊號,預示著海底出現了較大魚類。故有經驗的垂釣者可借用六線魚的咬鉤與否,來判斷漁情。六線魚的釣季跨度比較長,自5月七年級直可延續到10月下旬。一天之中,它咬鉤相對頻繁的時間是黃昏前的一段時間。一些有淡水釣魚經驗、但無海釣實踐的人,在海鉤上仍使用蚯蚓,這偶而也能釣獲六線魚,但如要求收穫豐厚,則須在餌上下功夫。

釣六線魚的餌以沙蠶為上,小蝦次之。沙蠶中又以海蜈蚣為佳,但找海蜈蚣比較困難,須於潮水剛退時在溼砂中仔細挖掘,並須用潮沙養護保鮮,而使用時還得避免受陽光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