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1.34W

1.鯉魚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鯉魚,多為青黃色,尾鰭下葉為紅色。水底層棲息,是雜食性魚類,生長迅速,耐高溫,耐汙染。養殖鯉魚各種飼料均食;自然水體中鯉魚不偏食,但垂釣中應變換餌料種類和色澤調配。臺灣用的“萬能餌”釣鯉,效果尤佳。鯉魚體大,善遊,拉線猛,為防止折竿、斷線,應選用大鉤、粗線、大墜、長漂,魚竿宜用硬尖手竿,用海竿也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1)鯉魚喜弱光,好動,因此水色深暗、透明度低的肥水區;湖、塘、庫中間較深的低窪區;岸邊弱光區、溪河交叉口處、河塘水進出口的地方都是下釣鯉魚的好地方。此外春末夏初,產卵季節、河塘岸邊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鯉魚喜歡的去處。

(2) 鯉魚覓食主要靠觸覺和嗅覺,因此其釣餌應選擇目標顯著、味道香甜的食物,如:蚯蚓、紅線蟲、小蝦、麵食、米飯、糟食、配合顆粒飼料等。

(3) 當誘餌撒下、鯉魚進入窩子後,水面會有氣泡逸出,有時水面還出現密密麻麻的水泡和腐殖質,這是鯉魚在水底拱沁、覓食的結果。此時下釣,效果好,但飼料應大些,這樣鯉魚才會很快發現目標。下鉤後,見浮漂上浮,散子沉沒水中兩粒,即可放線、收線,來回往返,經幾個回合後,即將魚頭提出水面,稍停片刻,將魚拉近岸邊,最後把魚取出。

2.鯽魚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第2張

鯽魚也稱鮒、喜頭、童子鯽、刀子魚,為廣適性魚類,無論在深水、淺水、清水、濁水、流水、靜水 大水體或小水體中均可生活,喜棲於水草叢生的淺水河灣與湖泊沿岸水域。生命力較強,甚至在低氧、鹼性較大的不良水體中也能生長繁殖。鯽於屬雜食性魚類,食譜範圍大致與鯉魚相仿,因此,用於鯉魚的餌同樣可以釣鯽魚。 不同水體中鯽魚食性有差異:河道中的鯽魚喜食糧食性餌料,湖泊中的鯽魚偏向於腥餌,池塘中的鯽魚則兩者兼食。

不同品種的鯽魚食性也不同:白鯽偏向於植物性餌,且能懸離水底咬鉤;而銀鯽對糧食餌以及蚯蚓、蛆蟲一類軟體動物餌均喜愛,較多地在近底的下層水域咬鉤;土鯽魚對米飯有偏好,對蚯蚓也不挑剔,更多的是貼底覓食。市售的袋裝鯽魚餌以馬鈴薯粉為骨料,加入麥粉等配料,並新增一定的天然香料,具有廣譜的特點,對各種鯽魚都適用,但必須與釣組相配效果才好。採用傳統釣法時,因專用餌有速溶性,應加入少量麵粉以增加粘度,來防止其過早溶化。釣鯽魚很重要的一點是選擇鉤線。為提高上鉤率和節省摘鉤時間,可選用無倒刺的漁鉤。因魚體不大,一般性的手竿便可不費勁地將魚提離水面,用3.6~5.4米中調玻璃鋼毛竿則遊刃有餘。用普通漁鉤釣鯽魚要求鉤尖鋒利。鯽魚的咬鉤動作,會隨氣候的變化而出現吞吐、銜鉤疾走或猛然突襲等各種形式;同時,還會因水底泥質的軟硬,地形的平坦程度而出現異同。鯽魚的脣圈即嫩又薄,揚竿時要巧用腕力,發力過猛容易撕裂魚脣。

3.青魚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第3張

青魚也稱黑鯇、青混、螺絲青、烏青。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一般不遊至水面。食性比較單純,以軟體動物螺、蜆為主要食物。在池塘養殖中的幼魚喜食糧食飼料,至體長15釐米後咽齒壓碎功能增強,食性出現轉變。2齡前死亡率較高,食性雜,主食糧食性餌料;2齡後,特別是體重長至1公斤時,食性轉向軟體水生動物,能磨碎堅硬的甲殼後吐殼吞肉。自然水域中常集聚於江河和湖泊的深淺結合部。除冬季食慾較弱外,春、夏、秋三季攝食猛烈,且能在氣壓較低、大多數底棲魚類普遍厭食的情況下咬鉤吞餌。

釣青魚,多用傳統釣法。釣具以硬調長竿配粗線大鉤。竿長一般不短於6.3米,線以4號或線徑0.55毫米、拉力7公斤以上為宜,鉤雖不大講究型號,但鉤條的粗壯和鉤門的寬度是非常重要的。青魚的咬鉤時漂的瓜是穩而滯,漂的起伏不大,比較平穩。但接著而來的第二訊號是緩慢的把漂拖入水中,不會見到漂的再度浮起。青魚身重力大,在揚竿感覺到鉤上有魚時,一般不會有猛然橫竄的現象出現。常見的情況是平穩而悠然地向外游去,其力之大恰如老牛耕地,形成人與魚借竿線拔河之勢。此時唯有變換站位,或人隨魚沿岸而走,或改變牽引方向,借臂力使竿呈側向彎弓後與之周旋。否則會跑魚。

在冬季或氣壓較低的時候,青魚的咬鉤常表現為漂略為下沉後,不再有第二訊號。揚竿時感覺不到鉤掛魚脣後的抖動,彷彿是鉤無意中掛住水下暗樁一般,形成僵持。數分鐘後,始見釣線緩緩向外移去。一般來說,這時候的鉤已穩穩刺入魚的上脣,只要牽引時不急不躁,循著魚的遊動方向使竿的彎度保持在拋物線狀態是不會跑魚的。在自然水域中釣青魚,可選流水較緩和曲岸的外沿下鉤。在池塘和小型湖泊等養殖水域,則以選深為宜。

4.花鰱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第4張

花鰱也稱鱅魚、黑鰱、包頭魚、胖仔,松魚。鱅魚棲息在水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溫和,不大跳躍,行動較遲緩。鱅魚的食性與鰱魚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動物,如輪蟲、枝有類、橈足類和原生動物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游藻類。

釣鱅魚與釣鰱魚的方法一樣,釣組亦相同,但另有一種特殊釣法是晃竿猛抽、靠單鉤扎入魚體。儘管鱅魚屬中上層魚類,便它也會潛入水底攝食。在池塘養殖中,漚過多時的已經發臭的菜籽餅末極易使鱅魚集聚,其密集程度,可使用漂不斷地左右搖晃和抖動,水面上並泛出細小如菜籽粒大小的氣泡。所謂晃竿,是釣者得知魚群在水底集聚後,以不掛釣餌的空鉤垂入水底,憑藉漂的抖動、搖晃和深浮,靠腕臂的協調動作,不間斷的猛提硬抽,使鉤尖在碰擦魚體時扎入其體內或掛住鰭。

使用這種方法講究的是鉤砂鋒利,同時須將市售的漁鉤鉤頸(即鉤尖到鉤彎的那段鉤體)外撇。晃竿猛抽時的動作要有突然性,並不時地變換角度。目前已經有售的雙尖連體鉤和錨鉤就是適應這種釣法和特殊釣具。這種釣法要求硬調和超硬調的竿,竿的長度一般不超過4米,以適於近岸淺水使用。

5.青蝦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第5張

青蝦的主要食物為植物碎屑、浮游生物、腐爛菜類、飯粒。常聚集在橋墩、水閘、塘壩、亂石堆、河邊裸露的樹根及水草周圍。其垂釣方法如下:

(1) 籠釣法:用竹蔑編兩個圓形竹簍,一個長25釐米,直徑10釐米,兩頭有倒須。另一個長15釐米,作取蝦之用。籠中放有香味的餌料。用紅線將蝦籠拴在一根又粗又長的稻草繩上,並用竹竿把已備好的蝦籠遞入離岸1米-2米的水中,草繩和蝦籠浸透水後,便沉入水中。蝦喜歡水草,便會到籠中取食,進籠後就出不來了;也可用瓶子,內裝羊肉骨頭,瓶口系紅線,用同樣的方法將瓶子浸入離岸2米左右的水中,蝦同樣會因貪食而誤入瓶內,每次放瓶(籠)有幾隻到幾十只,每隔5分-10分鐘檢查一次,如此撈蝦效果也是驚人的。

(2) 蝦兜法:做一個50釐米×50釐米的細網魚網,再配兩根20毫米×5毫米的細竹片,以對角交叉的方式固定在細網魚網上,竹片的交點處系1.2米長的繩和一塊木板或竹管作浮子,即成。操作時,在4個兜角上各扣一鐵器重物,在作浮子用的木板(竹管)上,再拴一根長3米左右的竹竿,兜的中間放有腥味的動物內臟或炒香的麩皮、麵糰等。然後將蝦兜用竹竿挑離岸邊,慢慢下沉到水底,以誘蝦入兜,蝦兜一般是上下入河中,每隔3米-5米遠放一個,提兜時先將竹竿前端的繫繩拉直,然後雙後一齊用力,將兜穩穩地拉出水面,蝦的中心形成一個深深的口袋,蝦被壓在口袋中,動作要迅速,否則蝦會跑掉。

(3) 釣竿法:釣魚時撒窩後,蝦、魚一起來,可以先釣蝦,後釣魚。釣蝦時應注意;一是其鉤要用柄細長、開口較小的鉤;二是提竿時發現浮漂慢慢下沉後,再把鉤提上1釐米-2釐米,然後放下,待幾秒鐘後,再輕輕拉上來,釣蝦的餌料用蛙肉為佳。

6.泥鰍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第6張

泥鰍生長於靜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鰍的標誌;小洞越多,泥鰍越多。其垂釣方法如下:

(1) 用釣鯽魚的小竿釣,釣餌用紅蚯蚓,將其分段後使用,泥鰍吃食時,浮頭往下沉,此時應提竿,提竿,動作宜輕。

(2) 籃子釣法:用一隻籃子,其內放骨頭,其上覆蓋一層淤泥,將籃子放入有泥鰍的水底,一般頭天晚上放籃,第二天早晨收籃,每次可同時放幾個籃子。

(3) 竹籠釣法:用竹篾編成圓筒狀,筒口為碗口大小,筒尾逐漸收緊,筒長0.66米,另編一個倒須,放入筒口,使用時,筒口和倒須都要拴牢,泥鰍可從筒口鑽進。一般頭天晚上放籠,第二天早晨收籠。下籠前,先將筒口倒須開啟,逐個放入餌料如骨頭等。然後將倒須捆牢,把備好的竹籠一個個放在有泥鰍的水田背坎,或犁田後形成的溝裡。次日收籠時籠裡便會有許多泥鰍。

此外,漲水季節可用竹篾編織一個兜狀的大豪兜,放在田缺出水處,泥鰍可順水流入大豪中。

7.黃鱔

【科普】15種常見魚類生活習性及釣法(上) 第7張

黃鱔於春、夏、秋三季活動,喜居洞穴,冬天則在深洞冬眠。有黃鮮吐出泡沫的地方,便有黃鱔。

釣黃鱔的餌料為蚯蚓、牛蚊、蚱蜢,穿蚯蚓時應從尾部到頭部,將鉤尖包住即可。如用牛蚊、蚱蜢作餌料應先去其一個翅膀。穿在鉤上,放在洞口水面,牛蚊(蚱蜢)來回轉動,便誘來黃鮮。釣黃鱔的時間是每天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以後,直到天黑。一般陰天、雨天、雷雨前為好。一年之中以柳樹開花到秋末下霜前均可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