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黃條鰤的習性特點及海釣技法詳解

欄目: 海上釣魚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2.36W

黃條鰤的習性特點及海釣技法詳解。黃條鰤,魚綱,鰺科。遼東半島沿海多俗稱“黃犍子”、“黃犍牛”。(因其“力大無窮”有如犍牛般而得名。)體呈紡錘形,稍偏側,頭部略鈍,第一背鰭棘六根(幼魚7根),上頜骨後端僅達眼睛的前部下方,且後上角呈圓形。胸鰭與腹鰭相比較短,口斜裂,上下頜具細牙。體側有一明顯黃色縱帶,沿腮骨直抵尾柄(黃條鰤一名由此而來)。

尾柄部分短細,側有隆起嵴,尾鰭基部上下各有一缺刻,尾呈黃色分叉很深,體被小圓鱗,脊背多呈青藍色,腹部很白色,體長一般在60——80釐米之間。最大者近兩米,體重也均在40——50千克,是近期沿海釣友海上施釣的主要物件魚之一。

黃條鰤的習性特點及海釣技法詳解

一、黃條鰤的習性

黃條鰤屬海洋暖溫性中上層掠食性魚類,隨季節的溫度變化做週期性洄游,產卵期多在春夏之交,即每年的5——6月份期間,卵呈球狀且呈浮性。黃條鰤生長速度很快,1魚齡體長45釐米,2魚齡體長就可達60釐米。主要分佈在我國各大沿海,日本,朝鮮半島和澳大利亞周邊海域遠離岸邊的外海岩礁區附近水域。

作為一種海洋中分佈極廣的掠食性鰺科魚類群屬,除藍鰺,馬鰺等的形體呈其側扁外,其他如生活在熱帶及暖溫帶海域的長鰭鰤、大鰤和遊戈於太平洋東海岸從哥倫比亞到智利附近海域的加州黃尾鰤以及我國沿海常見的杜氏鰤和黃條鰤的體型都有著極好的流線型體態和分叉很深的極具力量的尾部,當快速遊動時能最大限度的減小與海水的摩擦力和前阻水流,如發射的“魚雷”般急速前行。

黃條鰤通常在表層水溫20℃——25℃以上時覓食活躍,主食是鯷魚,玉筋魚等小型魚類及頭足類和甲殼類海生動物。大連地區每年七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洄游期,黃海南部稍早一些,黃海北部長山列島一帶一般在8月下旬開始。黃條鰤幼魚(小於30釐米)多喜歡在海中漂浮物和水母,褐藻類植物的陰影下游動覓食,成魚(大於40釐米)除個體較大(100釐米以上)的傾向於“單獨行動”之外,其他個體通常以數十條或近百條聚成一群實施“集團作戰”。

黃條鰤屬掠食性食肉魚類,加之遊速極快,多以中上層小型魚為食,黃海南部及黃海北部盛產的小鮐魚,提魚,鰔魚等都是黃條鰤的主要食物來源,八月下旬開始則以魷魚為主。1999年秋,筆者與朋友在遇岩礁西部礁區上磯釣時,就是採用活餌(二兩左右的小黃魚)釣法,曾擒獲過一尾近20斤的小黃條鰤。

黃條鰤覓食時多采用前堵後追的“集團”方式“圍剿”小型魚類,故在“圍剿”過程中常常追殺得小魚慌不擇路蹦出水面拼命逃竄,必然會引來大群的海鷗“趁火打劫”,因此,在施釣黃條鰤時,海鷗的動向是尋找魚群的絕對不可小視的因素。

2008年9月4日在下與愛徒佳晨、雨虹前往園島拖釣黃條鰤,在近一兩個小時施釣未果的情況下,臨近中午突然發現遠處有大群海鷗不斷盤旋,俯衝海面且鳴叫連天,明生船長立即駕船從外圍慢慢逼近那片海域,及時投下波扒擬餌,拖釣不到五十米,便有一尾30餘斤的黃條鰤中鉤。

黃條鰤吞鉤凶猛,性情暴烈,一旦中鉤其掙扎爆發力往往是自身體重的數倍以上極具蠻力,如犍牛受驚般狂奔不止。筆者原單位屬下有一綽號“三驢子”的釣友,從小就在黑石礁海邊長大,據他說有一年(80年以前)在大連南部“偏島”海域拖鮁魚時偶然釣中一尾大黃條鰤,其野性十足,竟將他連同釣船拖到付家莊“二砣子”小島附近,算算距離足有五海里還多。(哈哈,此事多少年過去了我也一直懷疑有演繹成分)

另外,黃條鰤還有“劣性”。一旦中鉤會迅速脫離原水層“緊急下潛”一頭扎向海底後疾奔。此時瞬間的爆發遊速極快,拉力也極強,常令釣者錯不及防,如若釣具的瀉力調整的不當或線徑太細未及時放線,霎那間便會繃斷掉線跑魚。

2004年秋筆者第一次(也是首次接觸拖釣)跟朋友出海施釣時,在釣獲其中一尾重達30多千克的黃條鰤時,雖然提前已將洩力調整好,但因瞬間黃條鰤急速下潛,出線速度奇快,釣線在通過繞線輪的出線孔時因摩擦力加大竟然“冒起煙”來,情急之下另一釣友急拎大瓶礦泉水澆到出線孔和繞線軸上才避免了釣線摩擦“起火”燒斷的危機。

二、施釣前的準備

施釣黃條鰤因多在遠離陸路的外海進行,需要有安全的措施和必備的條件,對此,做好釣前準備是每位釣友的首要任務和必要前提。

首先,設施齊全,效能良好的具有專業性的釣船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黃條鰤的生活範圍大多選擇在離岸較遠的外海區,以大連沿海為例,釣友想釣到此魚,大都要“漂洋過海”遠赴十幾海里或逾二十海里以上的園島、遇岩礁等附近海域施釣,一般航程大多需要幾個小時。(在長山列島附近的筏區內施釣小黃條鰤除外)對此,對釣船的選擇除必備有防風浪的客艙,固定的釣椅和良好的GPS導航系統以及抗浪性很好的船型,對於駕駛釣船的船長的技術也不容忽視。

因施釣黃條鰤大部分釣友多采用拖釣的方式,對於釣船的航速和航向的形態控制外行人很難做到,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什麼時候停駛或在那一船舷起魚都直接關係著拖釣的效果。

當然,如能在具備以上的條件的同時,有一艘雙驅動150馬力以上機器配置的高速釣船(每小時不低於24節),除能有效地節省在途時間或遇天氣突然變化及時快速撤離外,在施釣過程中,一旦發現大的魚群,也能及時的反映,快速航行追趕魚群,不至於因行速太慢眼看著魚群逃逸而“心有餘力不足”。

其次,施釣黃條鰤的釣友要密切關注海洋氣象狀況

這裡包括風向,風力,溫度,表層水溫等,以大連為例,施釣黃條鰤魚大多在每年的七月下旬開始,“立秋”後則是旺期。此時深海的表層水溫大多在20攝氏度左右,氣溫的變化也不大,同時風力一般都在5級以下。但如果前一天風雨較大,(如此段時間正值汛期)或東南風、東風較大,海面必然波濤滾滾。風力越大浪湧越高。

特別是外海區的風浪較近海更要大了很多,只有在偏北風、西南風風力較小,且連續幾天水溫變化不大或海面波瀾不驚(大風浪天黃條鰤很少吞鉤)時,才是黃條鰤食慾大開,覓食活躍時段也極高中釣。

再次,外海施釣黃條鰤也同樣要準確把握潮汐變化規律

因為潮汐的漲落及海流的強弱直接關係到黃條鰤的活動規律和覓食規律。特別是釣這種中上層的掠食性魚類,海流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施釣的效果。因為施釣黃條鰤的海域多是無遮攔的遠離陸地的“老洋”。由於遠海大潮汐期的海流極強,那些體型較小的鮐魚,鯷魚,鰔魚難以抵禦海流的強烈衝擊多逞“散兵遊勇”難以成群形成“魚汛”,故很難對黃條鰤形成“誘惑”和“刺激”。

而中小潮汐則不同,較緩的海流,波瀾不驚的海面,上述小魚多會在此段潮期形成大的群體在和緩的海流中“統一行動”,必然會引來黃條鰤“圍剿”。另外,大潮汐的強勁海流對於實施拖釣也十分不利,且不說頂風頂流耗時耗油,在拖釣的航向掌握上也難得準確,“隨波逐流”是必然的。故此,拖釣還應儘量選擇在“起汛”潮汐時期,即每月的農曆初十二、三或二十七、八之間。

三、釣點的選擇

作為施釣黃條鰤的釣點,它不同於其他如沉底式的船釣釣點。因黃條鰤屬掠食性中上層魚類,其遊速又極快,活動範圍又較大,較之沉底式釣法的釣點相對劃定的區域變化了許多。對此,釣友在施釣黃條鰤時應儘量圍繞以下幾種海況來確定。

黃條鰤的習性特點及海釣技法詳解 第2張

一是,相對於拖釣之法較為簡便的浮釣定位釣法的釣點。

這種釣點多處於遠離大陸的海島周邊(如長山列島的黃海北部)的海珍品養殖筏的周圍,針對施釣小於35釐米的黃條鰤應該是不錯的選擇。由於海島的水質較大陸周邊海域要好了許多。小型海生動物生長迅速,特別是養殖筏區內的食物來源充足,小蝦,小魚特別是遊弋於養殖筏區內的鯷魚、鮐魚、玉筋魚等都是黃條鰤素食的“美味”。

另外,相對於這種小型的黃條鰤,由於從幼魚到成魚的生長過程中,仍然沿襲和保留著習慣在海面漂浮物的陰影下生活的習性,故多逗留於此。況且,相對於一,二千克的小黃條鰤仍處於成長初期,其“體能”還難以抵禦外海的強勁海流和風浪,故多遊弋於此,如在這種釣點施釣黃條鰤應是不錯的釣點。

二是,對於施釣那種長達80釐米以上的較大黃條鰤的釣點選擇

目光應瞄準外海中的島嶼的岩礁區周邊海域。因為這種釣場的水面寬闊,岩礁區的海生動植物眾多,加之受海流影響較大,海水中的含氧量又極高,小型魚類多棲息覓食於周圍,其群體也較大,必然是黃條鰤的主要捕食場所,極適宜採用拖釣或“JIGGING”的方式來施釣。且一旦發現有黃條鰤中釣,必不是“散兵遊勇”,多是數十尾的群體,其釣獲量可想而知。

如大連海域的遇岩礁、園島等都是相當不錯的搏鰤釣場。用好友王軍民的話說:“在日本海或臺灣海峽施釣的黃條鰤絕沒有超過20千克的,大連海域的黃條鰤如此之大可以說這裡是亞洲地區最好的施釣黃條鰤的釣場。”

三是,海島周邊海鷗的動向,往往會起到“嚮導”的作用。

“海貓(鷗)成群水上鬧,必有魚群水下跳”。這一流傳遼東半島沿海中的漁諺語便充分說明了海鷗的活動與魚群的動向有著密切的關係。因黃條鰤當發現可以捕食的小魚群時,常會採用“圍堵劫殺“的戰術大肆獵殺裹腹。此時遭遇”殺戮“的成群小魚為”活命便“慌不擇路”掙命逃逸而不斷躥出水面,激起海面水花四濺,銀光閃爍一片。

這一“逃難”的情形,必然會吸引在空中四處覓食的海鷗那銳利而飢餓的眼球,片刻間便會有成群的海鷗牽來“趁火打劫”,捕食那些驚慌失措浮出水面的小魚。由此,釣者可根據海鷗所示的範圍,駕船快速逼近那片海域,投餌施釣必然“彈無虛發”。

四、釣具的配備

施釣黃條鰤的釣具不同於一般的岸邊磯釣和近海船釣。黃條鰤除在個體上普遍大於近海魚類外,且中釣後掙扎和瞬間的爆發力極強。所以對施釣黃條鰤的釣具的配備要求應以堅挺結實、抗拉力和淨釣力效能良好為前提。具體的釣具匹配如下:

1)島嶼周邊養殖筏區施釣釣具的配備

應儘量選擇並繼式(插節)錘負荷50號以上的專用釣竿(boat),竿長要求在2.4M以上。這是因為在實施筏區的施釣小型黃條鰤時,釣法的匹配需要採用浮釣的方式,一般在釣棚的設計上不超過2M,採用較長的釣竿,中魚後,可快速揚竿剎鉤。且因竿長省卻收線的“工序”,沒等黃條鰤來得及反映,便可利用竿體的力量直接甩於船上,不必擔心黃條鰤竄入筏區的纜繩或養殖籠內而斷線跑魚。

與之相匹配的繞線輪也不必要求盡嚴,一般的中型旋後式繞線輪是可以應付,如國產4000型號左右的即可。主線的配置以6號船釣用編織線為上選,栓鉤的支線可以採用8號尼龍線或25磅左右的專用前導線線。釣鉤的海釣專用鉤中的22——24號為主。另外還需配備一些的配件和海釣專用3號以上大阿波,和棉線結,轉環鉛,小檔豆等。

2)外海拖釣釣具的配備

施釣較大型的黃條鰤採用拖釣的釣法,歷來是國內外釣友十分推崇的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正宗”釣法。其釣具的配備多選用專用拖釣竿(trolling)配置。拖釣竿的竿長一般都不超過2.4米,整個竿體除輪座的下部位為增加強度多采用合金金屬外,其竿體的主要部分均採用不飽和樹脂“玻璃鋼”材料製成,有極強的韌性和抗彎拉力。

目前市場上也有采用低噸位碳素纖維或那種俗稱“包碳”材料製成的拖釣竿,雖然在竿體的自重與“玻璃鋼”相比輕了許多,但在抗彎拉力和韌性上還難以達到要求。對於經常使用波扒釣法的釣友,目前國內的加拿大阿蒙森(中國公司)首支專為中國釣手量身定做的大釣力(12——15公斤)專業釣竿已經出產,(經試釣其品質絕不亞於國外同類產品)應是不錯的選擇。

與釣竿相配置的拖釣繞線輪,多以那種儲線多,拉力強的專用拖釣輪為主,俗稱“鼓形”輪為主。大連地區的釣友因習慣則多配置SHIMANO的STELLA20000和8000以上型號旋壓式繞線輪。拖釣用的主線一般要求直拉力在60公斤以上,12號左右的專用編織線或VARIVASE8號左右,線長要求至少300米。前導線應以50磅為主。釣鉤的配備以採用擬餌釣鉤為主,其假餌要求顏色鮮亮,潛降泳層3——9米、重量70——95克之間的為多數,如YO—ZURI系列。擬餌波扒可以參考日本產達瓦18釐米75克的DORADOPENCIL或其它系列。以根據海流強弱或黃條鰤的泳層變化隨時調整。

3)JIGGING釣法釣具的配備

“JIGGING”即“汲鉤釣”或叫“鐵板釣法”,因其釣法獨特短短的幾年中就已風行。此釣法無論是在魚種還是在手感上,可以說是目前海釣中最直接、有效的垂釣方式,而且中大魚的機率非常高。據說,日本的JIGGING釣法現在已超過深海300米,使用的鐵板也重則1000克以上。

JIGGING所使用的垂釣手法在擬餌釣中也算非常特殊的一種。隨著不斷抬竿、搖輪時強度、速度的変化,靈活操控海底鐵板路亞向上擺動,以此誘引周邊対象魚種掠食咬鉤。在釣具配備上,因其釣法特殊對JIGGING釣竿的要求也較嚴。

首先,要求釣竿五五調性。

讓JIG時的撞點靠近論座一些。這樣一來在晃JIG的時候撞點就會小很多,不會對持竿的那隻手造成擰傷和不適。三七調或二八調的竿子如要晃到和五五調一樣的速度,那麼持竿的那隻手臂必需承受比五五調更多於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顫震。

其次,要求竿即短而又有彈性。

其彈性要求好於一般活餌竿,高彈性可以讓JIG跳的更高更活,而且可以讓JIG有更長一點的停頓點。

三是,竿體的吸震設計。

要求竿體加裝避震介質,當竿上晃時會撞著正在停頓的Jig而造成撞點,撞點形成顫震,這種顫震需要儘量被竿體上的EVA等吸震材料吸收化解,使釣者感覺就不會那麼累。除了EVA外,好的竿體上加裝有散震孔的鏤空管也可以把顫震的殘餘減到最低。

四是,結實的配件

JIGGING竿是需要不斷運動的釣竿,當快速晃餌時,所有竿體上面的配件都要紮紮實實的跟竿體承受Jig的動態,不是所有的竿子都能承受Jig動態時的大幅度震顫。

五是,竿體的適當配重與平衡。

過輕的jigging竿並不一定是好的,真正為釣者設計的jigging竿,要把平衡點設計在接近甚至就在繞線輪的輪座附近,持竿的感覺應該是“頭輕”。晃餌時撞點越接近持竿點越好。這樣除可以節省晃餌體力更可以在搏魚時有更直接的觸感。因為,JIGGING竿是時刻在承受力量的釣竿,跟一般的釣竿只有在拋投或中魚收回才會受力不一樣,因此,JIGGING竿的設計並不是一味的追求輕量,相反只有足夠的重量才可以抵消JIG所產生的任何拖拽力。所以,在選配專業Jigging釣竿時一定要遵循以上因素來考慮。

與專業Jigging釣竿相匹配的繞線輪大多以ABU的REVO-STX-HS橫向輪或西瑪諾STELLAS5000型以上為主。至於Jig目前多以日本品牌產品為主如茂木、達瓦、西瑪諾系列等。當然,Jig的選配一定要注意有淺場和深場的區別。Jigging釣法的主線配置多以6——8號編織線為主也多以日本品牌為首選如達瓦系列等。另外,大物鉤的選擇應儘量配置品牌產品以保證其中魚率。

五、具體釣法

施釣黃條鰤由於釣點和獲魚個體的選擇不同,其釣法也有著截然的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因為“魚能否被釣到,完全取決於魚對垂釣者主動行為的本能或反射反應”。釣魚技術的實質是垂釣者和魚之間恰到好處的相互作用,準確地判斷出物件魚的泳層,並設計出準確的釣棚,才是釣者的高超技術的反映。

黃條鰤的習性特點及海釣技法詳解 第3張

1)海島周邊養殖筏區內的釣法:

(以配置2.7米釣竿為例)主線引過釣竿所有導環後,以等竿長定位線位,穿上浮漂定位於1.5——2米左右,系重量約等於浮漂浮力30%的小型轉環鉛墜。取帶支線50釐米長的繫有24號釣鉤一枚,拴緊於轉環鉛下端孔內。釣餌以鮮活的小黃魚,鯷魚,玉筋魚(可在養殖筏區內誘捕)以及小蝦等為主。

小魚要輕掛其背,小蝦從尾部掛入。不必放線,直接將釣組盪出船外放入施釣釣點,靜觀浮漂反應候魚。當發現釣船周邊有小魚蝦驚慌失措蹦出水面時,必有黃條鰤在水下覓食,此時要“時刻準備著”。

黃條鰤吃鉤凶猛,反應在浮漂上大多為突然斜向“黑漂”,隨之竿體伴有瞬間大力下拽感。此時要立即揚竿剎鉤“繃住”,不可放線以防黃條鰤竄入筏區纜繩或養殖籠中纏繞。待魚被“領回”頭時即可發力揚竿,剎鉤到取魚上船要一鼓作氣,一氣呵成。儘量可能減少起魚過程中被釣獲的黃條鰤在水中過長的掙扎停滯時間,以免驚擾其它覓食正歡的小黃條鰤。

2)採用拖釣法釣取較大的黃條鰤

這種釣法歷來被視為最正宗的釣法。但出釣的時機掌握卻不容忽視,因為畢竟是遠赴外海,決不可盲目行動。耗時耗油不說,如整天釣不到一根“魚毛”,其心理打擊也必然挫傷出釣的熱情。為此,出釣的前提必須是根據當地的氣象,海況及他人的最近可靠情報和資訊來確認前往施釣海區黃條鰤魚群存在的最高可能性。

具體的拖釣方法:

到達拖釣海區後,要設專人認真仔細觀察海區的潮流,潮間帶周邊有無小魚群活動的情況,以及如前文所述的海鷗的異常動向等相關資訊,來確認魚群存在的大概方位。當確認有魚群出現後,要快速小心翼翼的靠近魚群的外沿前方後投下釣組,根據海流流速確定以航速4——6節最大不超過8節(注:1節等於1海里)實施拖釣。拖釣的放線距離一般在100米內即可。同時,拖釣過程還有重要環節需要注意,即太陽照射方向、釣船航向和魚群間三者關係。

“最佳的拖釣方向應該是是:背對太陽或側對太陽直射的方向來進行。”(摘自日本雅馬哈水產雜誌)拖釣黃條鰤大多采取兩支釣竿同時施釣,施釣釣組為前後次序入水,一般都是在先減速航行中進行,當釣線放出80——100米時再提速航行,開始拖釣。拖釣過程中,釣者還要以手扶竿體的方法,通過竿體的“動靜”來“仔細觀察”魚形擬餌在水下的狀態,即以感覺水下拖動中的假餌與海水產生的脈動衝力每秒鐘“跳躍”一次為最佳拖航速度。

同時,在拖航過程中還要隨時注意將擬餌保持或調整在水面下的釣棚高度,即黃條鰤的覓食層。並通過不時的揚竿緊線、落竿鬆線來調整擬餌模擬受傷小魚的水中狀態。這些,在國外大多使用“潛航板”和“飛機式”潛水器俱來加以輔助。特別是那種開有5——6孔的“潛航板”,可以按其不同的位置來調整拖釣過程上板與水的平面夾角,從而保證拖釣的準確釣棚。同時,“潛航板”在水中的脈動衝力傳到板後的擬餌上產生跳動,更似小魚遊動或受傷掙扎以假亂真,誘使黃條鰤中鉤。

拖釣中另外一個重要環節是釣船的操控,這一點也是關鍵。一個有經驗的好船長除了會根據當時海流強弱隨時調整釣船的拖釣航速,同時在駕船拖釣的操控中大多采取以S型航行,目的是將擬餌甩在航跡外沿。因為,在釣船拖起的白白的航跡泡沫帶中極少有黃條鰤中鉤。同時,當黃條鰤中鉤後,好的船長會及時調整釣船狀態,或加速將大物拖出礁區或及時停船搏魚,並判斷大物的走向及時調整釣船在那一船舷起魚(切記,船後絕不是起魚的地方)。

當然,為防止黃條鰤下潛進入礁區磨斷釣線丟餌現象的發生,釣友們也可以試試採取不放洩力直接搏魚的方式來施釣。(2008年9月的園島礁區內拖釣在下與佳晨等兄弟就是採取的這種方式)。這裡除了要求船長在第一時間採取及時措施駕船離開礁區外,釣手的體力要求絕對是第一位的。你想,此時釣船的內拖力,大物的外拽力,釣手在中間承受著來自不同方向的力量絕非一般體力難以抵消。當船脫離礁區,船長應立即停船,餘下的就看釣手搏魚了。

3)Jigging釣法

JIGGLIG釣法是一項需要體力和技巧的釣法。到達釣場後要根據“流急用重,流緩用輕”來選擇施釣鐵板(Jig)。當鐵板到底後要採用有節奏的有意晃餌和高速收線的方式誘魚中鉤。晃餌的手法要求也是在不斷的施釣的過程中反覆練習才會“熟中生巧“。(當然,有探魚器會更加確定施釣釣點的情況以“有的放矢”。)通過釣手不斷的抽動、晃餌,當鐵板突然失去重量或有大力向下拽拉時都是有魚中鉤的訊號。此時,要大力揚竿剎鉤以使大物鉤能深深的刺進魚頜。

施釣時鐵板(Jig)的選擇首先是形狀(即是否是接近近期黃條鰤圍獵的魚種的魚型,越接近越好),其次是重量,以應對不同的流水,最後才是鐵板的顏色。鐵板的形狀是關鍵,能否引起大物的攻擊關鍵要看鐵板在水中的走勢與狀態。當一枚鐵板以不規則的滑行狀態進入標點範圍內,通過釣手的晃餌上抽,極象一顆定時炸彈在隨時等待引爆。當那股突發的“爆炸力”在第一時間直接的傳達到持竿的手中,那種興奮與快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黃條鰤吃鉤凶猛,尤其是拖釣中,中鉤的多為較大的個體,一般均在80釐米以上,一旦中鉤,其爆發力十分驚人,瞬間便會拽著釣線急速下潛。以大連地區海域為例,黃條鰤第一次衝刺下潛的深度基本可達50米左右,也就是說基本一潛到底。此時釣船應該立即停止,(在礁區內除外)如魚太大則需要立即“倒車”,減緩釣線拉力,但一定要保證釣線不能鬆弛。

當黃條鰤第二次衝刺時,要審時度勢,可將洩力檔位加大一檔,始終保持讓黃條鰤“帶力”逃逸,以快速消耗體力。並通過時斷時續的收放釣線的方法,儘量與魚周旋,直到黃條鰤筋疲力盡,浮上水面時,再慢慢回收至近前,用搭鉤拖至船舷一邊來起魚。在此需要提醒諸位釣者的是:因為拖釣大多采用兩支竿的釣組入水,如其中一竿中魚,應立即收回另一支釣竿,防止纏繞。同時在縛魚時,釣手的“肚頂”要戴好,有釣椅的上面的捆綁帶一定要紮緊,釣手的安全應放在首位。

綜上所述,筆者就黃條鰤的釣法也僅是以遼東半島海域為例做一簡介,由於地域海況不同,各地區釣法也必有著差異,撰此拙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