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釣位選擇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欄目: 釣位選擇 / 釋出於: / 人氣:1.49W

作釣例項

昨天我去隔壁鎮找朋友釣魚,然後朋友就帶我去了他家附近的一個小水庫,該水庫面積不大七八分鐘就能逛完一圈,裡面主要魚種為鯽、鯉、草、鯿、鰱、鱅,其中以鰱魚和鯽魚的密度最大。塘的形狀,從表面看像一個三角形,但如果立體地看它更像一個“漏斗”,即我們說的鍋底塘,四周的水深用4.5、5.4的魚竿差別不大,基本在1.5米的深度左右,但是中間最深處可達四五米。也就是說這個水庫,它近岸處的水底坡度並不大,但一旦超過了某個點,坡度就直線下降了。山體型水庫水溫本身就比較低,加之這個塘是如此的構造,魚就更加不好釣,尤其是大魚在水溫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大多都躲在中間的深水區不會輕易出來覓食,於是我們此行,就將密度比較大的鯽魚設定為主要魚種。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漁獲

此水庫的鯽魚個體大多在0.5~4兩左右,密度較高,而且由於無人餵養、水中也沒有水草等食物,所以魚就特別地瘦,可以說是“餓死魚”。小體型鯽魚本身就容易聚群,密度大加上缺少食物,那麼理論上這裡的魚應該很好釣才對,隨便丟點什麼誘餌都可以迅速將魚誘進窩,隨便掛什麼餌魚都會瘋搶才是。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分別採用發酵類雜糧和紅蟲顆粒兩種窩料,打下少量窩子後再快速地有頻率地抽杆,但是抽了一個小時也沒有發現目標魚,只有少量的翹嘴。然後朋友耐不住寂寞,將魚竿拋到了窩點左邊的位置,沒想到下去就中魚了,再拋下去再中。我由於一開始就做了兩個窩子,在第一個釣位沒口後,就換到了第二個釣位,換完釣位第一杆下去就中魚了,可抽了幾竿之後發現又沒口了,只有小魚鬧窩,於是我也把餌丟在了窩子邊上,同樣下去就中了一條,再拋再中。

平常我們都在強調,釣魚要把基本功練好,要保證把每一杆都拋在同一個地方,為什麼在這個水庫不靈了呢?為什麼打了窩的地方沒魚,反而將餌料丟在窩邊上能連桿呢?接下去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情況,然後舉幾種魚情,說說什麼時候該釣窩中什麼時候該釣窩邊。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第2張

釣點圖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釣窩中,什麼是釣窩邊

釣窩中很好理解,也就是你窩子打在哪就把鉤餌丟在哪,釣餌是在窩料堆裡面的。而釣窩邊顧名思義就是不釣窩子的正中心,而是釣前後左右四周,基本上在窩料0.5米或者1米的距離內都可以。

這裡要補充一點,釣窩中是最常用的作釣方法,但很多人都是自以為釣的是窩中,實際上鉤餌和窩料相差甚遠。尤其是野釣,地形複雜、情況多變,有時候會遇到走水、有時候面對的是鍋底塘,在這種情況下,你把窩料拋下水,落點就會發生偏移,可能會往前滾落、可能會往左邊或右邊被水流沖刷一段距離。然後你把釣餌拋在開始打窩的那個點,但等了半天也沒魚口,其實窩料和釣餌相差甚遠,魚被誘到其他地方去了。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第3張

如何看待釣窩中和釣窩邊,什麼時候該“釣窩中”

窩料的主要作用是留魚為主誘魚為輔,而釣餌的主要作用是把魚釣起來,像商品餌的話由於可以霧化、散落因此還有誘魚的功能,即邊釣邊誘。理論上來說最好的一種情況是,在窩料和餌料的共同作用下把大量的魚誘至窩點,然後靠窩料中的粗顆粒把魚長時間留在窩點,再利用釣餌一個一個將魚“騙”上岸。在這種理想的情況下,釣餌和窩料當然是要在同一個地方,即我們應該“釣窩中”,尤其是你使用商品餌,商品餌是有霧化的,東打一杆西打一杆就容易把魚弄的很分散。

而釣窩邊一定是在魚情發生變化的時候去使用,比如說你在窩中久釣無口、窩子附近有魚星但魚不咬鉤,總之是在沒有把魚釣上來或上魚的數量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情況下,才去使用“釣窩邊”。而且釣窩邊不代表完全放棄自己的窩子,在你釣了一段時間後,感覺應該補窩了,還是應該補在原來的窩點,切記不要補在原窩點附近上魚的地方。

舉例:比如說我們使用4.5的魚竿作釣,窩料也打在相應位置,但是實際中魚的位置是在窩子前方的三四十公分處,可能你需要打滿杆或者將身體探出去才夠得到。而在釣了一段時間後你發現魚口稀了,應該補窩了,但是呢把窩料補在了原窩點前方三四十公分處即上魚的位置,那麼魚可能就會跑的更遠,跑到窩點前面五六十公分的地方去了,你再用4.5就夠不著,需要換4.8才行,要是不換竿就會給人一種“停口”的感覺。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第4張

釣窩邊

為什麼要釣窩邊,具體哪些魚情下該釣窩邊

正常魚情下我們首先考慮釣窩中,當窩中無魚可釣時我們就可以釣窩邊了,當然了釣窩邊不代表一定就能中魚。為什麼魚不在窩子裡吃窩料,而會選擇待在窩子邊上呢?我認為從大體上可以分為“不敢吃”、“吃不完”、“輪不到”這三個原因,下面咱們以具體魚情為例來進一步解釋一下。

自然水域釣大個體的魚種、黑坑釣老滑魚可以釣窩邊

這屬於“不敢吃”一類,自然水域中大個體的魚和黑坑中的老滑魚都非常難釣,雖然兩者的“滑”並不完全一樣,但對於窩料和餌料的態度是差不多的,均不太喜歡味道大、霧化強烈的東西,即使發現了也只是在遠處觀望;部分魚可能會願意吃,但通常也不會直接去窩子中心,一定是從四周散落的碎屑開始吃起。這種情況下,我們把餌料丟在窩子的邊上,就能很容易地被魚兒發現,而且按照魚兒吃餌的順序,也是會優先被考慮。

具體怎麼做:

如在黑坑釣滑魚,要是魚密度大,咱們直接使用軟黏餌慢慢抽,魚也能很快進窩,但如果魚又滑又少,一開始就用軟粘那麼誘魚的速度就比較慢。此時有些人就會先抽幾桿散餌,等窩子裡來魚了、看見魚星了,就採用軟粘餌在窩子的前後左右釣幾桿,能夠中魚最好,中不了魚就當是做了幾個小窩,後面可以輪番地釣。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第5張

窩點附近的魚星

窩料打太多、窩餌相同的情況下可以釣窩邊

不同種類、不同體型的魚食量是不一樣的,同種類同體型的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溫食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打窩的量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而不是自己習慣打1斤顆粒走到哪都是打這麼多。如果魚的食慾沒有那麼強烈或者水溫低導致它沒那麼大的食量,那麼你把窩料打多了它們就吃不完,此時要是咱們的窩料和餌料一致(如玉米打窩玉米釣),那麼魚就很難發現釣餌。另外一種情況是,魚的數量少或者體型太大,警惕心理比較高,雖然它很餓,但由於窩料太多,就不敢吃,只會在周圍游來游去,試探情況。

具體做法:

這兩種情況下, 我們也可以選擇將釣餌偏離窩點,可以在距離窩料30~50公分的位置下鉤,可能魚會在來回遊動、試探中把鉤餌撿走吃掉。如果魚仍然沒有發現餌、或者沒看見浮漂有口,咱們可以稍加提逗,讓餌料變“活”,但針對稍大體型、狡猾的魚時,提逗的動作要輕、幅度要小、頻率要慢。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第6張

手持魚竿合理地提逗

雜魚鬧可以釣窩邊

都說大魚來了小魚就會跑光,但實際上也得看這個大魚有多大、是不是真的想趕走小魚,因為我看過很多水下的監測視訊,發現並不是所有小魚看見大魚都會跑。實際作釣也是一樣,有時候小雜魚釣著釣著突然就上大鯉魚、大草魚了,沒有雜魚停口的徵兆。甚至有的時候我還發現,“大魚”搶不過小雜魚的,比如我釣拉餌半天不上魚,全是麥穗、餐條鬧窩,但換上麥子、顆粒,就能釣到鯽魚了,這就是咱們說的第三種情況“輪不到吃餌”,鯽魚吃餌比較溫柔,要是積極性不高、群體不大,可能剛到餌料邊上就被雜魚叼走了;鯉魚吃餌比較謹慎,通常要進行試探,因此也容易被雜魚捷足先登。

具體做法

遇到小雜魚鬧窩,尤其使用商品餌的時候,我覺得很有必要試試窩邊,可以在拉完餌料用手團一下,降低霧化性,在一個位置釣幾個魚後把雜魚招來了再繼續換地方。或者你也可以在窩邊快速抽幾團大餌,然後回到窩中心釣,讓小雜魚去搶食霧化的碎屑,給目標魚吃餌的機會。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 第7張

水庫的鯽魚特別瘦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的作釣經歷,我們釣的水庫裡面食物匱乏,同時鯽魚的數量又多,為什麼聚不起來,要靠釣窩邊才能中魚呢?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首先應該和天氣有關,當天太陽很好、溫度也高,這種山體型水庫水底比較冷,當水面溫度高魚可能稍微有些起浮(比較慵懶,沒有大量聚群覓食),這個從我多次錨魚的情況可以驗證。

其次是,窩料打下去以後招來了不少雜魚(當然雜魚的數量不是多到浮漂跳舞的地步),而且還是小翹嘴,大家都知道翹嘴是中上層魚,那麼餌料入水後很容易被他們截走,等到水底後鉤子上就沒有太多的殘留了。另一方面由於水淺,部分翹嘴在半水截不到餌後,還會跟下來,在水底進行二次搶食,這樣一來鯽魚便沒有機會吃了。

像我和朋友釣窩邊能中魚,但也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比如在窩點右側中魚,但抽了幾竿後雜魚發現餌並游過來了,就又得換一個位置,換到左邊後又能繼續中鯽魚,釣兩條再接著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