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魚性天氣 > 魚的習性

垂釣愛好者要對魚的習性有個大概瞭解

欄目: 魚的習性 / 釋出於: / 人氣:1.64W

俗話說:“近山知鳥音,近水識魚性”。釣魚人要想釣魚,並取得好的成果,首先要了解一些關於魚類的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的基礎知識,掌握魚類的基本活動規律,然後才能有把握地配製魚餌、選用釣具、選擇釣點,並採用科學適宜的垂釣方法。因此說,學習並掌握一些與釣魚有關的魚類學知識,對垂釣者來說非常重要。

垂釣愛好者要對魚的習性有個大概瞭解

一、魚類的生理特性

我們知道,常年生活在水中的魚類,是一種冷血變溫動物。所謂變溫,是說它的體溫不是恆定的,而是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魚類學家把在我國生長的魚類分為溫水性、冷水性和熱帶魚三種。

溫水性魚類:主要包括鯽魚、鯉魚、青魚、草魚、鯿魚、鰱魚、鱅魚、黑魚、鱖魚、鯰魚、翹嘴紅鮐等,這是在我國分佈最廣的魚類。

冷水性魚類:主要包括狗魚、雅羅、銅羅、法羅、胡羅、哲羅等魚類,它們主要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地區。

熱帶魚類:在我國主要包括可釣的羅非魚、鯪魚等,它們主要生活在我國南方。

各種不同的魚類,有著各自不盡相同的適宜水溫。絕大多數的可釣淡水魚,適宜的生活水溫為15~30氣。魚類學家測定寒冷水域中的魚類體溫比水溫高出1-5℃;而溫暖水域中的魚類體溫比水溫低1-5℃。熱帶魚類適應的水溫為25~35℃,水溫低於18℃時即停止攝食,水溫低於10氣時即會死亡;溫水性魚類適應的水溫為15~35℃,當水溫低於10℃或高於35氣時,大多數溫水性魚類即停止攝食,而鯉魚、鯽魚在水溫低於4℃或高於30℃時,才停止攝食,是適溫性較強的魚類,幾乎全年均可垂釣;冷水性魚類適應的水溫為7~20℃,超過30℃則會死亡。

魚長有一室一房的心臟,依靠頭部兩側的“鰓”進行呼吸;依靠自,身的運動器官“鰭”來平衡身體和改變運動的方向(無鰭魚如黃鱔等除外);依靠體內可以收縮的囊狀物:“鰾”來進行上升與下沉運動;依靠內耳與側線來分辨聲音、測定方位並感覺水流。

二、 魚類的感覺器官

魚類的感覺器官有嗅覺、視覺、聽覺、味覺以及水生脊椎動物特有的側線器官。魚類主要是通過化學感受器來感受周邊物質的存在。嗅覺和味覺分辨的都是味,對同一物質有兩種不同的感受,即氣味與口味。魚類嗅覺細胞能發覺溶解或懸浮在水中濃度很低的物質,有感受氣味的能力,能區別化學物質。味覺則僅能感受化學物質的刺激,味覺細胞就必須碰到濃度很高的東西才有感覺。另外,嗅覺的反應速度快於味覺。下面就分類做一下介紹:

1.魚類的視覺感受器:魚類的視覺器官是分佈在魚頭部兩側的眼睛,魚類通過視覺來進行覓食和遊動。魚類的嗅覺和味覺的發達程度,恰巧和視覺成反比。因為魚類的眼睛晶狀體呈球形,沒有彈性,角膜扁平為其顯著特點。所以魚類的眼睛視力弱,視距都很短,在水中只能看到2米以內的物體。只有少數魚能靠肌肉的收縮來調節水晶體的位置,但最多也只能看到15米左右。另外,大多數魚類沒有眼瞼和淚腺,故絕大多數的魚眼經常是張開的不能閉合。魚類的視力雖差,但大多數魚類卻有很強的識別顏色的能力,尤其對紅、黃、白色最為敏感,所以紅、黃、白色的魚餌最容易被魚發現。所以釣魚人在選用魚餌時,就要特別注意餌料顏色鮮明這個特點。不同的魚類喜愛的顏色各有不同,一般情況下鯽魚喜愛黃色,鯉魚偏愛紅色,而草魚則對綠色感興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魚類的眼睛生長的位置很特別,長在頭部的兩側,因此,魚類的視野寬闊,看得雖然近,但看的範圍較大,可達95度範圍。另外在水中,魚的視距雖然很短,但在陽光照射下,通過光的反射,在水中卻能看到岸上的物體。而且魚看到的感覺,要比實際距離近,尤其是看比較高的物體,感覺會更近。所以人們還沒靠近水邊,魚類就能發現,因此垂釣時人要蹲在岸邊,使人體與水面保持最小的角度,避免把魚驚走。

2.魚類的聽覺感受器:魚類和高等動物不同,它沒有外耳,但卻有人類無法看見的兩個比較完善的內耳,深藏在皮下頭骨裡面。內耳腔裡有耳石,魚類就是靠這個耳石作為聲的接收器來聽聲音的,十分靈敏。聲音可由頭骨經骨傳導,或由鰾傳到內耳。有一些魚類,體內有一些小骨,把魚鰾和內耳中的液體連線起來。在魚類聽聲的過程中魚鰾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在水中整個魚對於聲幾乎是透明的,只有鰾是聲的反射體。一般的魚類可以聽到16-1300赫茲的聲音,超過這個頻率範圍,魚類聽聲的能力就很差了。其中鯽魚的聽力最強,能聽到2750赫茲的聲波,所以它比較機警。魚類接收聲波訊號比接收視覺、嗅覺訊號更快,依靠聽覺可以幫助魚類覓食、尋找配偶和逃避敵害。正因為魚類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低頻率振動並迅速做出反應,因此,垂釣過程中應儘量保持安靜,少走動,少說話,拋竿、揚竿、遛魚等動作要輕,打窩儘量使用撒窩器,以防驚跑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