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經驗分享

分享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

欄目: 經驗分享 / 釋出於: / 人氣:1.19W

我們知道時節是影響水體溫度的重要因素,而水溫又是影響魚類攝食的重要因素。那麼釣魚餌料選擇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對於不同季節,選擇什麼樣的餌料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說說關於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希望大家可以從中有所領悟。

1:春秋釣

分享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
春秋釣

在春秋兩季垂釣,雖然氣溫和水溫很接近,但用餌仍有區別。

春節的水溫由低轉高,水體呈味度也開始回升。魚類的嗅覺則開始進入由靈敏到遲鈍的漸變過程,但其嗅覺依然很靈敏。

所以,在春季垂釣仍需選用呈味度略低的餌料,以營養類原料含量高的魚餌為主。

另外,以螞蚱、蟈蟈、蟋蟀等昆蟲為餌釣草魚,在這一時節其效果最佳。因為昆蟲的體液和血液一樣都在魚類的敏閾值範圍之內。

暮春初夏,雨水增多,氣溫上升較快且晝夜溫差也較大,水體環境變化尤為顯著。隨著水溫的回升,魚類的攝食量和耗氧量也會相應增加,水體的呈味度自然也會升高,所以在垂釣時可以提高魚餌的呈味度。

秋季的水溫由高轉低,水體呈味度開始回落。魚類的嗅覺也開始由遲鈍走向靈敏,但這種魚類嗅覺的漸變過程很慢,秋季的魚類其嗅覺仍很遲鈍,只有到了深秋,魚類嗅覺的靈敏度才會有明顯的提高。因此,在秋季垂釣,用餌仍需選用呈味度略高的魚餌。

2:伏天

分享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 第2張
伏天釣

由於水體溫度的關係,夏季是魚類嗅覺最遲鈍的時節,也是魚類嗅閾值最小的時候。

如果水溫達到18℃以上時,魚類的嗅閾值會比冬季縮小一倍。因此,很多以天然及營養類為原料的魚餌,如以魚粉、蝦粉、肉骨粉和蚯蚓粉以及其他以氨基酸、維生素和蛋白質為原料製作的餌料因其呈味度低,對魚類均不能起到很好的誘食作用。

而營養類含量少但呈味度偏高的魚餌,如以各類香精香基來提味的餌料卻能引起魚類的注意。

這就是為什麼天熱時用“香”餌及天冷時用“腥”餌的主要原因。

雖說“香”與“腥”是區分餌料氣味或味道的慣用俗語,但真正意義上的區分還是應該是以魚餌呈味度的高低來見解,因為絕大部分“腥”餌其呈味度都接近於天然,而“香”餌大都含有香精成分,其呈味度要比“腥”餌高出幾倍、幾十倍或幾百倍不等,所以單純使用“香”與“腥”從氣味或味道上來區分餌料是不正確的。

水體溫度與魚類敏覺的關係也是成反比的,即水體溫度越高其魚類的敏覺就越低。因而在伏天垂釣時,如使用紅蟲、蚯蚓等含有血液和體液的活餌,其效果遠不如在早春或晚秋時突出。

3:早晚釣

分享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 第3張
早晚釣

在清晨垂釣時最好不要打重窩,用餌也是這一天中使用魚餌呈味度最低的餌料。

這是因為水體經過一夜降溫,以及水體內有機化合物經過一夜的沉澱,導致水體呈味度的大幅下降,魚類的嗅覺和味覺自然要比其他時段靈敏很多。

假如做窩過重,其窩料中所含有的呈味物質因濃度大而常常會超出了魚類的嗅閾值,此時的魚類既接受不了又不願捨棄,有些魚類會圍著窩料打轉,以等待窩料呈味度的降低。也有些魚類則會側身俯衝,用魚尾去拍擊或打散窩料,就會出現我們平時經常遇到的窩中氣泡翻花但魚不吃食的現象,其原因就是窩子做重了。

還要強調一點,這裡所謂的重窩並不是指使用窩料量過大,而是指其窩料的呈味度過高。這種現象並非只出現在晨釣中,在其他時段有時也會經常出現,其出現的次數和頻率與水體呈味度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係。使用釣餌的道理與做窩類似。傍晚垂釣時可延續下午使用的魚餌,其變化不大。

4:午釣

分享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 第4張
午釣

在晴天,午釣在用餌上是這一天中使用魚餌呈味度最高的餌料,原因同樣與水體呈味度有關。當早晨太陽出來後,陽光對水體的照射會使水溫逐漸上升,而溫度則正是某些物質進行化學反應所需的先決條件。

在有些水質惡劣的池塘,因水體中含有大量易揮發性物質,遇陽光照射使其達到揮發的適宜溫度時,這類物質便開始活躍起來。所以在垂釣時常會遇到有太陽出來魚便停口的現象發生,而持續時間很長。在這種情況下,找有樹陰的水面下垂釣或釣深水水底其效果可能略好。

5:夜釣

分享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 第5張
夜釣

夜釣在用餌上要注意魚餌的適口性,這是夜釣與白天垂釣最大的區別。

因為夜晚的水溫在逐漸降低,在白天經歷了水體高呈味度的刺激後,魚類嗅覺的靈敏度也在逐漸恢復,辨別魚餌優劣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強。所以,夜釣在用餌上不需要使用呈味度偏高的魚餌,而應該側重於營養性和適口性。

以上就是小編對魚餌及誘食劑與垂釣時節的關係的解答,掌握典型的幾種垂釣時節春秋釣、伏天釣、早晚釣、午釣以及夜釣,希望大家可以在實際操作中靈活掌握其中的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在這個技巧漁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