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經驗分享

垂釣中判斷魚進窩的經驗總結

欄目: 經驗分享 / 釋出於: / 人氣:6.13K

很多時候,魚有沒有進窩的判斷,也會困擾的到不少的釣友,有的釣友耐心不夠,沒上魚的時候,也不管魚有沒有進窩,就急於調整或是另起爐灶之類的,但是,事實上,還是要判斷魚是否進窩,在做下一步決定才妥。為此,特意分享了垂釣中判斷魚進窩的經驗總結。

垂釣中判斷魚進窩的經驗總結
垂釣中判斷魚進窩的經驗總結


1: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翻花

在垂釣中,需要時刻留意釣點附近的水面。如果發現水面有水波紋交織、水花翻動或是突然有較大的漣漪時,這些現象說明釣點周邊的中上層水域有魚類攪動水面或是翻花。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嘗試區分是不是我們想要垂釣的目標魚。如果想要垂釣中下層的鯽、鯉等魚類,而中上層成群的鰱鱅魚鬧窩是很頭疼的。當我們發現有魚類在釣點周邊翻花時,就要提起精神來準備戰鬥了。

垂釣中判斷魚進窩的經驗總結 第2張
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翻花


2:觀察水的渾濁度和水草

俗話說“水清則無魚“,淺水區域裡,有魚群聚集的地方大多水色會相對渾濁一些。特別是鯽魚、鯉魚這類底息魚一般都是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動的,常常在淤泥中掘食、攪動,會使得水底的汙泥被攪動起來。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儘量挑選光線較弱的暗水區、水色相對渾濁的區域,這些都是漁獲的保障。

有時野釣中會選擇有水生植物的周邊作為釣點,這也就是“釣魚釣草”的原因。水中有比較密集的水生植物時,魚類藏身其中,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同時水生植物有極強的光合作用,為魚類提供氧氣。一般來說水生植物較為密集的地方,魚類的可食用的美食也是最多的。

當我們選擇有水草、水葫蘆、浮萍甚至是樹枝等雜物等釣點做釣時,魚類遊動時會使得這些植物晃動,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判斷釣點周圍是否有魚。



垂釣中判斷魚進窩的經驗總結 第3張
觀察水的渾濁度和水草

3:觀察魚津和浮漂動作

“魚津”(魚星、魚泡、魚筋兒)是魚呼吸或者遊動過程中產生的氣泡。通過觀察魚津來判斷窩中是否有魚時,首先要學會區分“魚津”和地津。地津通常是水底淤泥、雜物、沉積物等等發酵後產生的沼氣。一般情況下,“魚津”通常大小比較均勻,因為魚類自身有粘液的存在,所以“魚津”相對於地津而言不宜破裂,位置也不固定。沼氣的氣泡大小不等,當露出水面以後比“魚津”容易破裂,且位置是相對固定的。

當我們垂釣時,如果發現窩子周圍有慢慢移動的“魚津”時,一定要提高注意力。這時浮漂很有可能會有浮沉,說明魚類在窩子中游動、煽動魚鰭攪動水體甚至是魚體蹭到釣線的漂像動作。這時可以說窩中有魚了。

4:觀察小魚鬧鉤的情況

野外垂釣時,野生小鯽魚通常聚群覓食遊動,只有比較大個體的魚習慣單獨行動。於是在野釣時經常發現:往往小鯽魚進窩就是一群,而相對大一些的鯽魚、鯉魚則通常是偶爾才會碰到幾尾。

當我們在野外垂釣大體型目標魚時,往往先要經歷的是蝗蟲般的小雜魚鬧窩,這時的漂像會非常混亂,使人心煩意亂。但是佳佳的經驗是:只要自己的判斷(包括天氣因素、釣位因素、餌料因素、浮漂調釣等因素)正確,那麼就一定要堅持,即使小魚鬧的再瘋狂,也要嘗試垂釣一段時間。通過不斷的拋投餌料來誘惑大體型目標魚進窩。一旦原本混亂的漂像趨於安靜,那麼令人激動的目標魚很可能已經到窩子周圍了。

垂釣一定要有耐心,大家在垂釣過程中,要有意觀察魚是否進窩,特別是釣了一會,魚沒有上鉤,此時更要先判斷魚是否進窩,再做其他判斷,這樣,垂釣的效率會比較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