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魚性天氣 > 釣魚天氣

淺析魚性偏口是如何形成的

欄目: 釣魚天氣 / 釋出於: / 人氣:6.34K

不同的魚種喜歡吃的食物不同,葷素有別,味型有異,這很正常。但也有些魚吃食就不夠正常,也就是它們形成了偏食的習慣。

這種習慣不是偶然形成的,魚本身有自己喜歡吃的味型,那麼只要哪裡有食物它們就會遊向哪裡,但是時間久了,這些魚常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覓食,就難免形成只吃某種食物的習慣。這種習慣跟小孩偏食是一樣的道理,最愛的是當初的味道。

淺析魚性偏口是如何形成的

一、魚的覓食習慣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而改變

魚的覓食習慣首先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再則是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魚種先天就有最愛吃的食物和最愛的味型,比如草魚喜歡酸味,鯉魚喜歡甜味,大頭魚喜歡酸臭之味,這種特性一般很少改變。

但即使如此,這些魚種在不同的季節,口味還是有所改變的,比如多數魚種在春秋兩季喜歡吃葷食,而在夏秋兩季則吃比較清淡的素食。最後是地域不同,魚的口味不同,比如長江中下游地區魚兒愛吃酒糟窩料,而四川一帶的魚兒喜歡吃麴酒糟窩料,而再往南到了浙江福建一帶,魚兒愛吃的是紅酒糟窩料。

二、池塘投放的飼料讓魚有了依賴性

尤其是池塘中的魚,塘主投放什麼飼料,魚兒別無選擇,只有一直吃到長大,久而久之依賴性就形成了,或者說吃食的習慣就養成了。舉例來說,食性比較凶猛的黑魚與鰱魚,如果是在自然水域中生存,它們一般就以捕食小魚小蝦為生,但在養殖池塘中的這類魚,天天吃的只有偏動物蛋白型的顆粒飼料,時間一長便習慣了,其它食物也就不再感興趣了。

所以在養殖池塘施釣,就要想盡辦法搞清楚原塘顆粒是什麼東西,實在搞不清楚,也要儘量與原塘顆粒相近。用原塘顆粒做基礎餌,才最適合魚兒進食的習慣與味型。

在程老師的經典案例中就曾提到過這一點,一次,某魚塘,塘主故意將“原塘顆粒”堆積在池塘邊,釣友們就都採用這種“原塘顆粒”施釣,結果大家基本上都不能上魚。程老師就起身去溜達,偶然看到屋後的豬圈,發現了豬吃的飼料,靈機一動,搞了一點豬飼料,回到塘邊開始施釣,沒想到竟然連中大魚。釣友們紛紛圍觀,塘主也感到莫名其妙,程老師也假裝仍使用“原塘顆粒”施釣,搞得大家都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這一經典案例說明,原塘顆粒對適合魚口是多麼重要!此處的魚只認豬飼料而不認塘主偽裝的“原塘顆粒”。也告訴我們多多觀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時候細節決定成敗。

三、施釣者投放的餌料也會改變魚的吃食習慣

施釣者經常使用某種餌料打窩,時間一長也會改變魚的吃食習慣。

筆者所在的區域有一條小河,常有很多人在此施釣,大多都是用酒米打窩,而且打窩量還不小。長時間裡魚兒都在尋著酒米味兒進食,料想其它餌味它們也不感興趣了。如果釣者偏要投放其它型別的窩料,一般是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的。有釣友不相信,於是掛蚯蚓去施釣,結果釣效平平,反而不如掛飯粒或麵食的效果好。

魚的進食習慣一旦養成,對其它食物大多不太愛吃,但如果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人為地只投放一種食物,魚兒的習慣也會被迫地發生改變。運用到實踐中,在水面較大的自然水域,就要連續多天地打窩誘魚,而且投放量也要大。連續幾天打下幾十斤的窩料後,最後一次去反而無須打窩,就可下鉤施釣,鉤餌一入水往往就有魚兒吸食,而且此後上魚不斷。這說明,魚兒也是“吃慣了的嘴,跑慣了的腿”,結果小命就跑丟了。

四、魚的吃食習慣引發的思考

以上對魚的吃食習慣的闡述,還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那就是作為釣者,到達每一個釣場,都要十分細緻地做好實地考察,看看地形與水情,多多打聽水域的魚情,多聽取常在此施釣的釣友的建議。多想辦法搞清楚水下的魚兒平時吃的是什麼飼料,一切都為適應魚的口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