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1.6W

昨天好朋友來家裡喝茶,像往常一樣倆人聊著聊著又聊到釣魚上面去了,然後他突然來了一句:野河釣底沒口可以釣浮嗎?我想都沒想就回了句:當然可以啊。

說完以後感覺不太嚴謹,於是又補了一句:那得看什麼魚,像汪刺、鯰魚、鯉魚、青魚這一類基本還是釣底為主,白條、翹嘴、鰱鱅可以直接釣浮,而鯽魚、草魚、鯿魚釣底釣浮都可以,不過要分情況,另外即使釣浮,也分釣離底釣半水。

話說完,看著朋友一臉疑惑的樣子,我決定好好和他聊一聊釣浮的問題。夏天可釣的魚種多,釣底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了,有時候換種垂釣思路沒準還能有意外的驚喜。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首先釣魚分釣底和釣浮兩種,簡單來說,釣底意味著至少有一鉤餌料是到水底的(雙餌皆到底,鉛墜到底都屬於釣底);而釣浮則代表雙餌是懸浮狀態,也就是說兩顆餌料不管是在水的上層、水的中層還是水的下層,只要不貼底就算釣浮了。

釣離底、釣半水、釣水皮甚至釣行程,都屬於釣浮的範疇,這是按照餌料所處的水層來定義的,為的是讓釣魚人更好的理解,另外除了釣行程之外,前面三者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劃分。釣離底也就是釣下層水域,餌料距離水底10公分、20公分都叫離底。釣半水很多人把它理解為水深的一半,比如說某水域深度為3米,那麼讓餌料停留在1.5米的水層就叫釣半水。我覺得不應該如此嚴格地劃分,難道我釣1.4或者1.6就不算釣半水了?就像前面說的,所謂釣離底、半水、水皮都是按照餌料所處的水層大致劃分的,並沒有一個嚴格的界限。個人認為當我們清楚釣點具體的水深之後,讓餌料懸在水的中層時就可以叫釣半水。

這裡還有一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半水調漂”。這裡的“半水”並不是非得讓雙鉤停在水深的一半處,而是隻要保證雙鉤不接觸水底就可以了,為了儘可能把浮漂調的準確些,以雙鉤接近水底但不觸碰水底的狀態下調漂最為合適。野釣咱們不用講究那麼多,我只是順便提一提以防大家搞錯而已。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第2張

釣水皮就是釣水面上層比較淺的區域,剛好與釣離底相反,餌料距離水面10公分、20公分都可以叫釣水皮,大家經常聽見的“飛鉛釣法”就是典型的釣水皮。

如何通過調漂來實現釣浮,釣離底、釣半水、釣水皮的具體應用。

想要釣浮很簡單,調漂的前兩步和釣底時的調漂方法是一樣的,首先我們需要掛重鉛找底,這裡的找底有兩個用處:1、在進行後面步驟時可以保證魚鉤不觸底,保證調漂的順利和準確性;2、只有知道了具體水深,我們才能在釣離底、釣半水、釣水皮之間來回切換。

重鉛找底之後,我們記住大致水深,然後把浮漂下拉兩倍子線的長度,只要保證雙鉤不觸底就好了。上餌料你會發現浮漂沉入水中,咱們慢慢修剪鉛皮,直至浮漂露出水面,你想釣幾目就讓浮漂露出幾目。最後一步是通過上推下移浮漂讓餌料懸在你想垂釣的水層。需要注意,每次掛餌需要儘可能保證餌料的大小一致,否則會出現一會兒露出3目、一會兒露出5目,一下又全部沒入水中的尷尬情況。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第3張

至於釣離底、釣半水、釣水皮之間的具體選擇,我認為有2方面是要著重考慮的。

第一點釣什麼魚。如果你是以汪刺、鯰魚、鯉魚、青魚等底棲魚種為目標,基本就以釣底為主了。(我知道有人會說釣浮也可以釣上鯉魚、青魚,咱們講的是基本情況)

如果你白條、麥穗、小翹嘴為主,可以直接釣浮,因為這些魚大多數情況都活躍在中上層水域,除非是天氣惡略或者魚體較大才會潛入深水,我個人在釣這些魚的時候通常會從半水開始釣起,發現魚數量變多、經常出現截口,再慢慢把浮漂往下推,釣更淺的地方,讓浮漂儘快站立。如果你是釣鯽魚、草魚、鯿魚等生活在中下層水域的魚種時,需要先釣底探探情況,長時間沒口再慢慢往上層水域搜尋,可以先釣離底10公分、20公分,離底不行再釣水的中層。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第4張

第二點看魚的生長環境、天氣狀況。

按照生長壞境區分,差別比較大的就是野河與黑坑了,在自然水域作釣同時不設定目標魚還是以底釣為主,水底沒口再慢慢釣淺;黑坑只要是放的有養殖經歷的魚,大部分都可以釣浮,尤其是釣回鍋魚、滑魚、傷魚的時候,直接釣浮也沒問題。天氣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其中氣壓和溫度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為它倆會影響到水溫和溶氧量,對魚的開口程度和進食量有莫大關係。這個東西如果要講,估計要講個三天三夜了,因為涉及到的情況太多,而且本人能力也有限,所以就挑幾個典型吧!

夏季溫度高、容易缺氧,特別是在一些水質差又沒有活水注入的魚塘魚起浮是常見的事,如果是黑坑,正釣為了求穩我可能還會先進行底釣,情況不對馬上更換釣法包括餌料與新增劑都要調整;如果是偷驢,我會找一個較深的釣位,直接釣離底或半水。自然水域,魚少水面大,魚兒可以躲藏的地方太多,貿然釣浮我是不推薦的,還不如把精力放在找釣位上。颳風的時候坐下風口、有活水就釣活水、有樹蔭就釣樹蔭,啥也沒有找深潭特別是淺中深的地方,以釣底層魚為主的可以換成釣餐條、翹嘴等長期活躍在上層水域的魚種。鰱鱅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只要天氣夠熱水溫夠高,且有一定密度的前提下,找到它並不難,把餌料氣味放濃一些、霧化強一點或者打點發酵型的粉窩都可以誘過來。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第5張

但只要天氣一變化,颳大風、下大雨、溫度降低,鰱鱅就不那麼好找了,即使是一個鰱鱅比較多的釣點也未必能輕易碰到,這時你需要釣背風、大水面、較深的灣子。正常的天氣釣鰱鱅可以直接釣1米~3米的水層,先從淺水釣起;不正常的天氣直接釣深甚至釣底,當然瞭如果釣點有七八米深那就另說。(可從水的中層開始釣)

離底、半水、水皮三種水層的互相切換。釣魚需要靈活,我們應該根據魚情的變化及時調整思路,不能一味釣底或釣浮,但也不是說頻繁更換釣法就是好事。舉個例子,天氣比較悶,有的釣友在下杆之前就猜測魚可能起浮,但還是選擇了釣底,可是釣了沒幾分鐘發現浮漂沒動靜,就越釣越沒信心,堅信魚就是起浮了,然後換成釣浮,先是釣離底,抽了十多竿沒口就改成釣半水,釣半水沒口就釣水皮,水皮還不行又換回到釣底。折騰半天人累個半死,魚仍然沒釣到。其實這種改變是沒有意義的,同時也是大部分人總覺得“套路越學越多、魚卻越釣越少”的原因之一。以前不會釣魚的時候基本是重鉛到底愛吃不吃,現在套路學多了,沒口的時候策略很多,一下換餌料、一下換浮漂,可是你的改變若對應不了魚情那就是白忙活,而且頻繁地換套路也未必是好事。就拿換水層這件事來說,可能你在釣離底的時候魚已經過來了,剛想靠近餌料準備吃,你卻改為了釣半水,然後魚再往上游,你又換成了釣水皮,它想吃也來不及啊!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第6張

除了一些特殊的魚種和魚情之外,正常情況下釣底、釣離底、釣半水會比較多一些。還是拿鰱鱅舉例,假設我們剛下竿時設定釣1米水深,釣了很長時間發現沒口,可以上推浮漂往深水找,每次上推的距離可以是一浮漂,如果你的浮漂比較長也可以只移動20公分左右。從釣1米開始找魚層,每換一個魚層需要耐心地等待並保持一定的換餌頻率,長時間沒口再換一個水層,如果直至釣到水底也沒有發現魚,那麼再把浮漂擼到原處,重複上述動作。釣鯽魚先正常釣底,感覺浮漂在翻身下降中有截口訊號先別急著釣浮,一定要等到截口明顯增多,而到底後魚口變少時再改為釣浮或者釣行程。當窩子裡的魚越聚越多,上浮搶食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時,我們可以越釣越淺,必要時可採取釣水皮(飛鉛釣法)的方式應對,釣白條、翹嘴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

有釣友會吐槽,野釣哪有這麼好的魚情,能有口就不錯了。確實,鯽魚用飛鉛釣水皮的方法一般多見於黑坑或者密度較大的養殖塘,但咱們現在只是分析釣法,不談資源。

釣浮需要釣多深?釣半水、釣離底和釣水皮的區別和應用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