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臺釣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欄目: 臺釣 / 釋出於: / 人氣:2.41W

如果按照鉤餌在水中的狀態區分,釣魚可以分為釣底和釣浮兩種,釣底即鉤餌觸底或躺底,釣浮即鉤餌懸浮在水中。這裡對釣浮做一下補充,鉤餌不管是懸浮在離底10公分、還是離底1米的位置,都屬於釣浮的範疇。

正常情況下,我們選擇釣浮還是釣底,主要是根據物件魚來確定,鯉魚、青魚這樣的底層魚肯定就是釣底,鰱魚鱅魚翹嘴這樣的中層魚則是釣浮。也有一些魚比較特殊,如草魚鯿魚,它們屬於中下層魚種,就是說釣底釣浮都可以,這時該怎麼選擇就得看具體情況了。

許多人發現以上的例子中並沒有鯽魚,因為它是今天的主角。理論上說鯽魚屬於是底層魚類,故採用釣底沒有問題,實際上這也是大多數釣魚人的選擇,不過鯽魚也並非全在水底進食,有的時候它們也會離底甚至跑到水的中上層去。當我們在垂釣中發現鯽魚離底該怎麼辦呢?網上有許多人都在建議釣浮,但我從來不這麼說,因為我覺得不分析魚離底的原因而直接改變釣法是不明智的,如果你這麼做了大多數情況都不會看到效果,即使上魚也是稀裡糊塗的。

本文重點:

魚為什麼會離底?

發現離底後應該怎麼做?

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魚,或者讓魚主動找過來?

雖然我不提倡盲目改變釣法、換釣位,但也不贊成一味地死守,咱們釣魚的目的並非一定要達到多少漁獲、成為如何厲害的釣魚高手,可是遇到困難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難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嗎?我認為把魚釣明白比稀裡糊塗地連桿爆護更快樂、也更有意義。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聊一聊魚為什麼會離底?

像草魚和鯿魚離底很正常,因為它們的活動、覓食範圍本來就是中下層,但如果一條魚原本棲息在底層,卻突然離底了或者一條魚本來是生活在中上層,卻跑到水底去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可以理解為魚情發生變化。

最常見的是缺氧:氧氣對人很重要,對魚也一樣,當水中的溶氧量明顯下降時,魚兒就會開始上浮(水越深溶氧越少)或跑到下風口、淺水區。當然了缺氧也要分什麼程度,輕微缺氧,魚的表現並不強烈,可能只有部分離開水底,主動找溶氧高一些的地方。如果重度缺氧,魚兒們就會被迫上浮,這種情況夏季高溫時常見,可以看到一群魚都在那裡浮頭,即使你去驅趕,在短暫下潛後還是會浮上來,如果缺氧過於嚴重或持久,魚兒則會慢慢死亡。

受到溫度影響而起浮:如果說缺氧起浮是夏季的常見現象,那麼受溫度影響而起浮則在冬天很常見。冬天溫度低、水溫也低,正常情況下魚兒們會老實待在深水的底層或一些茂密的水草中,但當太陽出來、光照變強後,水面溫度漸漸上升,此時魚兒們就會離開水底跑到上層取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冷水的注入,這個也不難理解吧,比如像一些山體水庫,經常會有山泉水從山上留下來,這種水非常冷,即使在夏天也一樣,進入水庫中後會使水底溫度下降,魚兒感覺到後就會離底。再比如黑坑,某些黑心老闆會提前布好管道,只要一注入冷水,魚兒馬上停口,相信某些釣友應該經歷過。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第2張

水質差、水底腐爛物多導致魚被迫離底:這個也多發生在夏季,因為溫度越高微生物繁殖越快、水底的一些窩料餌料就會腐爛變質,尤其像魚塘這類範圍小、魚多、同時水又不流通的地方,水質一定好不到哪去,如果釣魚人瘋狂打窩某些釣位就會發生臭底現象,還可能散發一些有毒氣體,這種地方魚的不會去的。

魚身體不好:這個在黑坑比較常見,比如有些魚經常被鉤傷,可由於水質差,身體不但恢復不了甚至會惡化,傷口擴大或腐爛;再比如有些釣友經常會釣到身體長滿紅斑並有出血情況的魚,這是因為魚得了“血性錨頭騷病”,大多也是水質差或未經消毒導致的。身體不好的魚一般也是離底的,如果病情嚴重則上浮至中上層,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用抄網去抄它都不跑

搶食物而離底:這種是好現象,當窩子裡的魚達到一定數量,餌料入水不夠它們吃的時候,就會發生哄搶的現象,搶著搶著就離底了,體型小的魚你甚至可以把它引到水皮。當然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和魚從小的餵養經歷分不開,養殖魚基本吃飼料長大,從小就有抬頭接食的習慣。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第3張

瞭解了魚兒離底的幾種原因,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當我們發現魚出現離底情況時,一定要先去分析是哪種原因導致,這樣才能找到最有針對性的方法。如果你沒有找到具體起浮的原因,或者魚沒有全部離底,那麼我建議不要盲目做出改變,繼續釣底,以不變應萬變。

就拿缺氧起浮來說,很多人都覺得魚起浮咱們就釣浮唄,把餌料放到它嘴巴總應該吃了吧,可實際上等你重新調漂採用釣浮時卻發現仍舊沒口,不管怎麼樣移動浮漂嘗試釣不同的水層,都找不到魚群。水體發生缺氧是要分很多種情況的,最起碼不是整個水域一下子就都缺氧了,輕微缺氧時只會有部分魚離底,身體比較健康的魚依然會選擇在水底並保持進食,咱們無需做改變,最多就是多等等口。缺氧比較嚴重時,大部分魚都會離底,但不會像你想的那樣上浮到窩點的上層等你去釣它,正常來說它們會跑到下風口、淺水、進出水口、大水面等溶氧充足的地方,此時換釣位才是王道。如果缺氧嚴重,眼睛都能看到魚浮頭了,那收杆回家是不二選擇。

如果是水溫發生變化,或者水質差導致的起浮,倒是可以釣浮,不過條件允許的話更建議換個釣位,尤其是野釣,小魚鬧窩、走水等情況是家常便飯,釣浮的實用性並不是很大。說實話,我個人在野釣採用釣浮大部分是釣中層魚的時候,或者水太深,只能採用釣浮。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第4張

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魚,或者讓魚主動找過來?

想要找到魚,最常見的辦法是換釣位、用不同長短的魚竿或者釣不同的水深,想要魚主動找過來就要合理打窩、或者改變釣法。前面已經解釋了釣浮的一些不實用之處,下面就來講一講實用的,個人認為釣行程就比釣浮更靠譜,無論是野釣還是黑坑都是如此。

行程釣法可以說兼顧了釣浮和釣底,即全水層捕捉魚口,從浮漂入水翻身開始一直到餌料到位浮漂靜止,在這過程中只要有魚吃都能反映出來。這個釣法的好處在於,如果水底無魚,我們可以讓餌料緩慢下沉,到底後不等待直接抽杆換餌,主釣行程,不管魚在哪一個水層都可以吃,即使周圍沒魚,餌料緩緩下沉也能便於發現;如果部分魚起浮,但水底還有魚願意吃餌,或者你不知道水底有沒有魚,那麼使用行程釣法可以在餌料到底後多等等再抽竿。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第5張

釣行程的裝備

浮漂:建議選擇長腳長尾短身的棗核漂,整體長度在40公分以上,調漂時儘量採用調高目釣低目,如調七八目釣兩三目,當然這個要根據水深、餌重來確定

子線:想要增加餌料到位的時間,子線就要放長,可以將單根子線放到20公分以上,玩黑坑可以30公分以上,如果釣一些大個體的草魚、青魚50公分以上也是可以的。

餌料:開餌時要多放雪花粉或麩類餌,減輕餌料比重、增加其霧化性,無論使用拉餌還是搓餌,餌團都不建議太大

釣法上的注意事項:如果子線實在太短,達不到緩降的效果,我們可以把鉛墜往上推,即採用飛鉛或半飛鉛的方式,釣行程可以拋滿竿,一旦餌料入水就要密切觀察浮漂動向,長時間未站立、翻身後不下沉、下沉中有加速、停頓、反頂、斜移等訊號都為魚口,應該及時提竿刺魚。要是每次有訊號不中魚,就要考慮魚鉤大小、餌團大小。

魚離底就該釣浮?別盲目跟風,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第6張

總結:

每一種釣法都是順應魚情而生的,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分析魚情,如果不知道魚情變動的原因,不建議胡亂調整更不建議盲目跟風,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