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找底

找底時出現離底或過底原因及解決方法

欄目: 找底 / 釋出於: / 人氣:2.37W

在垂釣過程中,找底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所以說它重要,就是因為底找的好壞也是決定魚獲多少的關鍵所在。如何找底的文章已經枚不勝舉,也各有千秋。而許多釣友在實際垂釣過程中,不論用何種方法找的底,對於是否找到了“實底”卻很少探究。

殊不知底找的好壞卻逐漸成為釣友們在實際垂釣過程中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下面我就找底時易出現的狀況談一些淺見,權當一個善意的提示吧。不足、謬論之處還望釣友們斧正一二。

一、找底出現離底和過底

1)離底原因

離底現象多是由於調配不當、水面(底)雜質(物)(如灰塵、浮萍、水草、異物等)、餌料的輕重不均、釣組的變更(如大鉤換小鉤、子線減型用細)等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說它必然是指,有時候釣友們刻意的追求擦底、靈敏而造成鉤餌離底(排除有意釣離底)。這種情況在休閒釣、野釣中出現的機率很小,但是在競技釣中卻是一個普遍現象。垂釣過程中若出現經常“走漂”、小動作多且訊口無魚、下鉤上魚率高等情況時,說明鉤餌可能離底了,應適當上移浮標加以應對即可。

找底時出現離底或過底原因及解決方法

2)過底現象

這是一個很容易產生概念混淆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垂釣過程中經常出現和遇到的問題。說它容易混淆是因為“過底”與“子線彎曲”屬不同的概念。“過底”是虛底——客觀事實;“子線彎曲”是實底——主觀臆向。換句話說就是“過底”是無意為之;“子線彎曲”是有意或過失所致。二者存在本質的區別,釣友們一定要分清!

我們平時無論用何種調標方式,一旦調好調目,接下來的工作恐怕就是找底了。每個人找底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或掛鉛皮、橡皮球,或直接搓餌……而由此所找到的“底”,只能算是“粗底”,是我們施釣前所必須完成的工作;是一種參考。這時所調出的釣目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有可能是一種“過底釣目”。

“過底”是指鉤餌所在水底的位置可能不是“實底”——魚兒實際覓食的底層,而是在“實底”之下。換句話說,就是鉤餌可能陷於泥、漿之中或被物體遮擋、掩蓋而不易被魚發現或吞食。導致過底多是因為水底的水草、亂石、雜物過多(鉤餌易滑落縫隙之中而被隱藏、遮蓋)、水底的泥漿層厚重(鉤餌易陷埋其中)等原因所致。

而水底的泥、漿層太厚是釣友們在實際垂釣中經常遇到和易被困擾的問題。這種情況多出現於泥底、開杆坑、肥水塘……那是由於水底的膚泥被水稀釋以及水底的有機質和餌料殘留物被微生物的分解,會在水底形成一層渾濁的絮狀漿層。

這種漿層雖說也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對於鉤餌來說還是略顯微弱了些,經常導致鉤餌被“埋”於漿層之下,又因為魚的覓食活動幾乎都是在此漿層之上,所以,我們會經常遇到“窩子”裡魚星四起卻無魚問鉤,稍加“引逗”既有斬獲的現象。這就說明你很可能“過底”了——實際的底應該是漿層的表面。

二、解決方法

(1)、下移浮標或減少鉛重(剪掉少量鉛皮)

此法是利用浮標的浮力把鉤餌“強制提升”到漿層表面,但漿層的厚度是未知的,所以附標下移多少(或鉛重剪掉多少)合適就比較難於掌握。需反覆實踐,容易鉤餌離底。

(2)、更換浮標

就是在不改變釣組、鉛重的情況下,換上一支浮力大些的浮標,並掛雙餌半水觀察並記住所露目數——假設為3目;找底時,把釣目調為3.5目(即釣3.5目,類似帶雙餌調標——調N釣N+0.5)。此法雖較為方便,擔新換的浮標浸水(吃水)時間不夠,須在垂釣一段時間(約40分鐘)後進行校標,重新驗看雙餌、半水——標露幾目,以便重新調整釣目。因此我多在餌料的比重較大且手頭又沒有合適的小比重餌料更換的情況下采用此法應急。

(3)、利用打窩器“鋪底”

也就是通過打窩器把粗顆粒、碎砂石等送到釣點,在水底人為的“鋪出”一塊“亮底”。此法多用於大水面、野釣 —— 先施以重窩,再定點垂釣。

找底時出現離底或過底原因及解決方法 第2張

(4)、改變餌料的比重

此法就是充分利用餌料自身鬆散、質輕的特點,使鉤餌浮或半浮於漿層表面以達到引魚、釣魚的目的。這種方法應變速度較快,效果也不錯。如果把它與下移浮標的方法結合使用,會更加理想。這也是我經常採用的一種對付漿層“過底”的手段。

綜上所述,找底是一個要技術的慢活兒!釣友們千萬不要急著釣魚而忽略了這一重要環節。俗話說“一年學釣,三年調漂,五年找底,十年開餌”。由此不難看出:找底是釣魚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既不能離底,也不能過底,只有找到實底——建立基礎、明確根本,再根據實際的魚情、魚訊適時應變、按需調整,才能真正體會到垂釣過程中那最最誘人的——中魚的快意,遛魚的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