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高手分享浮漂分類5部分的詳細講解 [圖文]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3.16W

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漂的作用。第二部分,關於漂形。第三部分,關於吃鉛量。第四部分,關於“剩餘浮力”。第五部分,關於漂的“吃水”。

漂這個東西,由於她在整個漁具系統中的特殊作用,深得廣大釣魚人的關注。但也正因為如此,她成了爭議最多的漁具,沒有之一。本人自知水平有限,不配與前輩們一爭高下,但是多年的垂釣經驗還是讓我有一些用漂心得的,現在我就和廣大釣友粗淺的說一下我對漂的認知。

1、漂的作用

其實在我看來漂的作用無非是兩個。其一:調整雙子線和雙餌(單子線單餌)在水底(離底)的狀態。其二:產生魚訊用以抉擇揚竿時機。

調整好雙子線和雙餌在水底的狀態,是任何一隻漂都能做到的。雙子線和雙餌在水底的狀態是否理想,關鍵在於釣者,而不是漂。釣者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 餌重、鉤距、子線柔軟度、水底醬層狀況、魚情等等。雙子線和雙餌在水底的狀態是否合理,是能否釣好魚的一個重要因素。某些釣友沒釣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漂啊漂,你明明只是個調整雙子線和雙餌狀態的工具, 大神們卻什麼都往你身上扯,子線彎曲過多了訊號不好,怪你不靈敏;餌還沒到底提竿空槍,怪你訊號不真實。你真的比竇娥還冤啊!當然不靈敏或者提竿空槍 與漂無關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在這裡只是稍加舉例,用意就是友情提醒某些考慮不周全的釣友,調釣真的不是漂一個人的事。我計劃過幾日會作一篇《你所忽略的調與釣,探究調校雙餌狀態時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另外討論這個話題。

高手分享浮漂分類5部分的詳細講解 [圖文]

2、關於漂形

上面說到,漂的第二個作用就是產生魚訊用以抉擇揚竿時機,這就必須要說到漂形了。不同的漂形在同樣的魚情中產生的漂訊會有不同的細節差異,一隻漂的漂形,關係到漂入水後的翻身、到位、下頓和送漂等動作的特性。

不同的魚情需要不同漂形的漂來施釣。比如底釣漂,要求快速到底,那麼她在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此時流線型身材一定是必備的。而專門用於打介面的漂,與底釣漂的要求恰好相反,所以身材短粗,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漂形的不同還關係到她的翻身速度。翻身其實很簡單,就是漂入水後,魚線帶動漂腳,大約以漂身為軸心的一個旋轉動作。可以簡單說,此時漂腳是動力臂,漂身是支點,漂尾是阻力臂。如圖:

高手分享浮漂分類5部分的詳細講解 [圖文] 第2張

既然如此那麼問題就簡單了:漂腳長的比漂腳短的翻身快,漂尾短的比漂尾長的翻身快。。(注:以上都是單一引數對比,必須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才有此結果,而且所有引數都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不能打極端的比喻)

這些都很好理解。這裡再補充兩點:第一吃鉛量大的翻身肯定快;第二,如圖:

高手分享浮漂分類5部分的詳細講解 [圖文] 第3張

當然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經驗豐富的用漂人看一眼就知道哪個翻身快哪個翻身慢。

再說到位。翻身快不等於到位快,翻身的主體動作是旋轉,到位的主體動作是下沉。下沉快的漂形勢必要符合流體力學,在水中的運動阻力要小,也可以簡單的說外形要呈流線型。粗略說就是細長漂身的漂比粗短漂身的漂到位快。好比轎車的風阻係數比大巴小一樣,一個道理。

魚吃口的動作,都要反應在漂象上。具備流線形身材漂身的漂,因為在水中的阻力系數小,所以魚吃餌帶動漂做動作所需要的力氣也越小,因而“靈敏度”自然就高了。

總之,根據環境以及魚情的不同,找一隻漂形得體的漂針對性施釣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意見也比較統一,這裡就不多說了。

3、關於吃鉛量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決定了一隻漂的吃鉛量,而漂的排水量和材質就是關鍵因素。排水量很好理解,其實就是漂身體積,同樣的材質,肯定漂身體積大的那 一隻吃鉛量大,因為排水量大。而材質呢,同樣的漂身體積,肯定是漂身越輕的吃鉛量越大,也就是說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漂吃鉛量越大。同樣漂型的蘆葦漂肯定比 木質漂吃鉛量大,因為蘆葦的密度比木質小。

那麼,到底是吃鉛量大好還是吃鉛量小好呢?這裡要分兩頭講,關鍵是你著重於哪個角度去用漂,這句話很關鍵,下面開始細說。

用漂的時候,是哪些因素決定你去選擇不同吃鉛量的漂呢?大家都知道,竿子越長,亂風越大,水越深,雜魚鬧得越厲害,肯定要求漂的吃鉛量越大。為什麼 呢,竿子越長,鉛皮多一些好拋竿;有亂風作怪的時候也一樣;水越深,雙餌到底時間越長,鉛皮重一些利於快速到底;有雜魚鬧的時候也是要求雙餌快速到底,同 理。

比如說現在打算釣5米4,水深兩米好幾,微風,也有一點雜魚鬧,那麼我計劃用個吃鉛量為2克多一點的漂比較合適。又比如現在釣3米6,水深一米多一 點,無風,雜魚也少,此時用個吃鉛量1.2克左右的已經綽綽有餘了。那麼現在你選漂的標準就是著重於吃鉛量了,站在這個角度選漂,就是選材質輕巧的漂比較 有優勢了,也就是常說的“吃鉛量大”的漂。為什麼呢,兩隻吃鉛量同樣為2克的漂,材質輕巧的那一隻可以做到體型更加纖細,這樣的話她在水中運動的阻力也就 越小,所以有魚吃口的時候“靈敏度”自然就高了,如圖:

高手分享浮漂分類5部分的詳細講解 [圖文] 第4張

那麼,同樣漂形同樣體積的兩隻漂,只是因材質密度不同而導致吃鉛量不一樣,他們誰優誰劣呢?這裡又要分兩頭講。如果吃鉛量小的那隻漂因竿長水深雜魚鬧 而達不到拋竿順暢快速到底的要求,那麼肯定是吃鉛量大一點的那隻漂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吃鉛量小的那隻漂在外界因素並不太惡劣,而完全可以勝任這 些要求的時候,又是誰優誰劣呢?他的劣勢還會是劣勢嗎?這裡不急於找出答案,接著做如下分析:

同樣漂形同樣體積吃鉛量小的那一隻漂(下面簡稱A),鉛皮用量越小。同樣漂形同樣體積吃鉛量大的那一隻漂(下面簡稱B),鉛皮用量越大。當這樣兩隻漂 同時入水作釣的時候,誰靈敏?這個時候起決定性因素的是什麼?說到這裡,可能就是爭議比較多的時候了。一般一方認為,吃鉛量大的B靈敏,因為這是常識。而 另一方認為,吃鉛量小的A靈敏,因為鉛皮重量越小打破慣性需要的力量就越小,所以就靈敏。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正確。要我說就是:相差無幾。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漂和鉛皮在水中的情況。當A和B連結鉛皮在水中達到平衡的時候,實際上可以認為他們加上鉛皮的排水量的重量等於他們自身的重量加上各 自鉛皮的重量。由於A和B的漂形和體積一樣,所以他們的排水量也一樣,所以A的重量+A攜帶的鉛皮重量=B的重量+B攜帶的鉛皮重量。他們區別只是一個頭 重腳輕,一個頭輕腳重(相對而言);而他們和各自攜帶的鉛皮重量加在一起實際重量差不多。

此時起決定性因素的是他們的漂形和體積因素而帶來的在水中運動的阻力大小問題,而現在他們的漂形和體積是一致的,所以“靈敏度”也就差不多了。當然, 這裡去除了一些極細微的影響因素,比如B所攜帶鉛皮的體積肯定比A所攜帶鉛皮的體積大,但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還有,B所攜帶鉛皮的重量大於A的,是不是魚 就難以吸餌入口一些呢?子線是軟的,這一點也要忽略不計。還有就是B的主線因為鉛皮重一點而要拉得緊一點,理論上這樣更有利於訊號傳遞,但實際上這種影響 也可以忽略不計。如圖:

高手分享浮漂分類5部分的詳細講解 [圖文] 第5張

4、關於“剩餘浮力”

“剩餘浮力”這個理論大概

源於兩派相爭,是圍繞浮漂釣高釣低時對“靈與鈍”的影響進而“研究”後的產物。大概意思就是說,釣1目比釣2目靈敏,因為2目的時候“剩餘浮力”大,魚要 克服的力量也大,所以就沒有釣1目靈敏。

乍一聽,有道理。細一推敲,感覺不太靠譜。為什麼?一隻漂高目的時候(漂身必須沒入水中),水下的鉛皮重量自然少 些,而低目的時候水下的鉛皮重量自然多些。魚吸餌哪個要克服的慣性大?自然是鉛皮重量多些的那個。

有人會說,1目到黑漂的力量只有一目排水量的重量,而2目到黑漂的力量卻有2目排水量的重量。那麼請問,我從2目到1目不可以麼?非得黑漂?難道魚吃餌的時候是盯住漂尾直到黑漂才算吃餌成功麼?這個理論的奇葩 之處就在於將人的意志強加給魚,而不考慮魚的感受。

“剩餘浮力”只有在兩隻漂尾元徑不同的情況下才有體現,漂尾越粗的漂,下頓同樣目數所需克服的排水量越 大,所以魚兒以同樣力度的吃口,粗尾漂的目數變化會比細尾漂的目數變化小,因此才會出現細尾漂比粗尾漂靈敏度高的結果。

5、關於漂的“吃水”

最後再說說漂“吃水”導致目數變化的問題。這個問題很煩人,但是目數變化的原因不止“吃水”一個,除了因漂身和油漆材質的質量以及工藝因素外,溫度變 化導致漂身空腔內的氣體的密度變化也會導致目數變化。一般解決辦法有:用製作材料和工藝比較好的漂;垂釣一定時間後驗一下漂;儘量不使用空心漂身的漂;定 期保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