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入門 > 臺釣入門

窩中有魚無口的六大原因及應對策略

欄目: 臺釣入門 / 釋出於: / 人氣:1.54W

釣魚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窩中有魚,卻魚兒不咬鉤現象,眼看著拽不上來,又幹著急。小編給各位釣友總結了窩裡“有津沒口”的六大原因與應對策略。

窩中有魚無口的六大原因及應對策略

一、天氣水溫以及環境因素

原因分析:

冬季水生植物、藻類極具減少,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遠低於夏季,所以水底也會有缺氧的情況,魚的活躍度降低、攝食積極性降低,如果水底含氧量較低時魚類會起浮、不愛下底就餌。除此之外,氣壓低的天氣,水溶氧量低,魚的活性差,甚至出現起浮的情況。這種情況,即使你的魚餌再美味魚也不會輕易開口。

應對策略:

針對由於溫度變化引起的水底或是水溶氧量變化造成的魚類起浮的情況,釣手們可以嘗試:①少打窩、或是不打窩。減少由於窩料發酵而引起底層缺氧現象。②定時定量投放味型較強的窩料,以鋪住臭底或者釣離底等做法,還可以通過其它釣法來誘魚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溫季節用到的麻團釣法等。③換釣點,去淺水處垂釣,淺水處水體的流通性好,水底溶氧量高。

二、人為因素影響

原因分析:

自然水域中,因為水面大,水體自我淨化功能較強,水中的含氧量也很高。但是,人工的小水域環境,由於有釣手進行垂釣,在垂釣過程中窩料、手食大量的投放會加劇沉積,導致水底的腐敗加劇,間接地導致水底缺氧,魚不愛下到水底就餌。除此之外,人聲、腳步聲、轟鳴的機器聲、拋竿入水的聲音以及岸上晃動的人影都會影響魚類就餌。

應對策略:

我認為,在醬層沉積較厚的小水域垂釣,應選擇在出水、入水口附近垂釣,這些地方由於常年都有水流的沖刷,醬層堆積的厚度相對來說較薄,溶氧量也就相對高一些,對垂釣的影響較小。魚非常容易被外界影響。腳步聲、機器聲、拋竿入水聲及岸上人影都會影響魚類就餌。我們在選擇釣點時要儘量選在相對僻靜的地方,拋竿動作也要熟練,儘量減輕由拋竿對魚產生的刺激。在魚類受到刺激時往往會遊離窩點,迅速回歸到它認為安全的水域,待刺激降低以後才會慢慢聚集回魚窩中。

窩中有魚無口的六大原因及應對策略 第2張

三、魚情變化影響收穫

原因分析:

魚類會受水環境影響,或是釣手的釣法影響下,發生主動或是被動的分水層聚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起浮”了。魚層沒有找對時同樣會導致有津沒口的結果,除此之外,魚在運輸途中顛簸、缺氧、受傷,使得魚在投放到黑坑之前狀態極差。再加上投放量又大,坑中魚的密度高,進一步加劇魚的缺氧和受驚嚇程度同樣會導致魚不開口。

應對策略:

當我們判斷窩子裡明顯有魚,就是不咬鉤時,先嚐試通過調整釣法,來摸清魚層的變化,才是釣到魚的關鍵。要有積極搜尋魚層的態度,而不要等著魚來找你。釣手還要注意一點,中魚後應迅速把魚領出窩子,儘量減少跑魚的現象,至少不要在窩點裡跑魚。這會使窩點的魚受到驚嚇,俗稱“炸窩子”,導致窩中的魚四散逃離或長時間不開口。

四、線組搭配不當看不出魚口

原因分析:

當線組搭配不當時,很可能會出現魚已經索餌,但是吃口動作較小,加之線線組的傳導能力較差,無法使浮漂出現準確的動作,這種現象在垂釣回鍋魚或是魚口較弱時經常出現。

應對策略:

①增大調目與釣目的差,把線組調的靈敏一些,將餌料牽出醬層。②在餌料中加入適量輕麩、雪花粉,減輕魚餌比重,使其可以被醬層托住,並易於魚的吸食。也可以變搓餌為拉餌,目的是一樣的。

窩中有魚無口的六大原因及應對策略 第3張

五、浮漂調釣不當影響有效動作

原因分析:

竿坑、魚塘等小水體環境下,塘底醬層過厚,導致魚在窩中只聞到魚餌的味道,但找不到魚餌。水體缺氧魚不下底時,魚類會起浮到中上層活動。這個時候釣底,肯定兩手空空!

應對策略:

試試用飛鉛釣法;或是通過其它餌料狀態,來嘗試的將魚層引誘至底層,例如麻團釣法、散炮釣法等等。飛鉛釣法:將鉛皮座向浮漂方向移動,以增加釣餌與鉛墜之間的距離,變相的加長子線,增大擺幅,減緩魚餌的下降速度,達到讓各個魚層都可以發現魚餌、追到魚餌的目的。利用這種的釣法可以找到起浮的魚所在的魚層。提高鉛皮的程度是由釣手控制的,如果想讓餌料降速更緩慢一些,則可以把鉛皮提的高一些。

針對醬層很厚的坑塘,我們可以嘗試使用浮力大一點的浮漂並且調靈釣靈,即儘量增加調目和釣目的差。例如:15目浮漂,調8-10目,由釣5-6目調整為釣2-3目,這樣可以有效的把釣餌牽住,使釣餌儘量懸浮於醬層的中上層。

針對醬層還可以嘗試帶餌調漂。例如:帶雙餌半水調4目,向上推浮漂,當浮漂露出5目時,這是說明雙鉤已經到底,這時向下拉浮漂,使浮漂露出4目一邊。

如果窩點中出現有津沒口時,可以試著釣一下窩子前後左右試試看,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餌料問題影響魚口

原因分析:

餌料小藥濃度過大是造成有津沒口的常見原因。過大濃度的小藥雖然可以把遠處的魚誘過來,但是,由於魚餌中加入了過量的小藥,魚進窩子後會非常躁動,或者說根本就進不去窩子。究其原因就是藥的濃度太大了,或是餌料自身的味型過重導致的,魚對這種刺激非常不適應,使魚受驚。而且有的魚餌過大過硬,魚很難將其吃進口中。

應對策略:

筆者建議使用小藥時要“從淡到濃”。初到一片新的水域時,切莫原封不動照搬網上釣友或者其他黑坑使用的“絕殺”配方。不要上來就用複合香型的小藥。建議從單一香型小藥用起,起初少量加入到餌料中。通過觀察垂釣的效果,感覺味型對路時,可以逐步提高濃度,或加入其他香型調整,直至魚口穩定。

如果打了大量的濃度過高的窩料,建議更換新的釣點,以免因為原窩子魚餌、窩料中小藥的濃度過大造成長時間死窩。

垂釣原塘老魚、回鍋魚時建議不要用霧化程度過大的魚餌,因為老魚、回鍋魚都是受過驚嚇的。在它們還是生口魚時基本都有過搶吃霧化程度大的魚餌被鉤的經歷,所以這類魚對霧化程度大的魚餌很警惕,寧可不吃成團的餌料,去撿拾窩點周邊的餌料殘渣。針對這類魚,應該減小魚餌的霧化程度,做到軟粘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