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入門 > 釣魚名詞

泳層 釣魚泳層 變化原因 控制

欄目: 釣魚名詞 / 釋出於: / 人氣:3.02W

釣魚泳層指物件魚在水中常居活動的水層,因在江河湖庫等自然水域中,不同水層的溫度,溶氧量和食物種類不同,所以不同的物件魚所需求的適溫範圍、耗氧量、攝食種類不同,這都造成了物件魚泳層的改變。因此釣魚時泳層並不是千篇一律,會隨著作釣環境時時改變。

泳層 釣魚泳層 變化原因 控制
釣魚泳層


1:釣魚泳層改變的原因

魚兒的生理原因

不同種類的魚、不同體積的魚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嬉戲地和覓食地,諸如鯉魚、鯽魚屬底層魚,草魚、鰱魚、鱅魚屬於中上層魚,大體型鯽魚喜歡貼底覓食,小型鯽魚有上浮覓食習慣,這些都是由魚兒自身的生活習性所決定的。


天氣的原因

魚兒有趨氧和趨溫特性,由於氣壓、水溫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會讓魚兒改變泳層,致使魚兒上浮、下潛,它們會主動尋找適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體環境。


人為的原因

垂釣中,由於餌料的狀態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現魚兒亂層,誘使魚兒密度過大,因搶食而上浮,從而出現截口,最終導致泳層發生改變。


2:如何判斷泳層發生變化

漂相上判斷

當底釣無實口時,注意觀察浮漂的訊號是否出現不正常現象。諸如出現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時間無故延長、浮漂站立後未到釣目前出現異常停頓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顯緩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過程中有抖動等現象,此時說明魚兒很有可能已經上浮。


從截口上判斷

在鉤餌未到底前,多次出現截口,說明魚兒已經上浮。


從水面波紋上判斷

釣點水面出現魚兒遊動的波紋或時隱時現的魚兒身影,說明魚兒也已上浮。


從天氣上判斷

天氣突然驟變,氣壓低、氣溫高、悶熱無風,或早、中、晚溫差過大等因素出現,魚兒都會改變泳層。


3:如何尋找釣魚泳層

辦法非常簡單,在底釣釣組不變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漸剪少浮漂吃鉛量並按每次5—10CM的距離下擼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頓口”訊號出現,有了實口,魚兒所在的泳層也就找到了。



泳層 釣魚泳層 變化原因 控制 第2張
如何尋找釣魚泳層

4:如何通過觀察尋找釣魚泳層

一、看魚類品種

不同魚種在水中游動的泳層, 在通常情況下, 於底棲魚類,常在下層遊動,鯽、鯉偶爾到中層活動;草、鯿、魴、黑屬於中層魚類;鯿、魴中層偏下;黑魚上中下層都去;鰱、鱅屬上層魚類;鱅魚上層偏下。羅非魚、翹嘴白和一些小型魚類, 上、中、下層都有其蹤跡,它們到處遊 竄,找食吃,是水中的"自由戰士"。


二、看天氣變化

天氣變化是促使魚類改變泳層的重要原因。寒冷的冬天, 當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時,多數魚類都蟄伏水底,甚至鑽進洞穴,或在泥草中冬眠。但耐低溫的鯽、鯉仍有一定的活動與進食能力。

早春、晚秋以至初冬,當平均氣溫在10——15攝氏度時,多數魚類的泳層都在水底;晴天中午前後,可能有少數魚趨溫游到中上層。

仲春、仲秋前後,當平均氣溫超過15攝氏度時,各種魚活躍起未, 胃口大開,按它們常居的泳層投餌下鉤,必有可觀收穫。

但是,到了炎熱的夏天, 除了好天氣的早晚和夜間外,當白天氣溫高於30攝氏度時,多數魚類都潛入深水區"避暑",只有喜高溫的鰱、鱅仍然進食, 此時,在浮釣寬闊的水面,收穫頓佳。早晚涼爽時, 餌鉤距水面70——100 釐米,中午烈日下距水面150——200 釐米,最貼近魚的泳層。

氣溫、水溫較高的仲春至仲秋期間;小雨霏霏時或小到中雨後,水體增加了新的成分,熱度有所緩解,底層魚往往趨溫趨氧上浮,若及時調整餌鉤的泳層落點,不在無魚區死守,也許能敗中取勝。


三、看溶氧量多少

水中溶氧多少, 是魚類攝食與否及改變泳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溶解氧雖然是無色無味,看不 見,摸不著的物質,但通過天氣、物候,、魚訊和人的感知,也能大體上判斷水中含氧量。在氣壓低、悶熱、空氣溼度大、水中溶解氧含量低於2 毫克/升的情況下,魚兒已無力遊動與攝食,只好把呼吸放在第一位,它們蟄伏水底,即使下底鉤也很難奏效。在氧濃度偏低,魚仍有一定進食能力時,如果餌鉤接近魚的泳層, 上鉤率也不高。

一般來說,水中溶解氧是分層的,上層最多,中層次之,下層最少。鰱、鱅耗氧大,故常在上層;鯽、鯉耗氧少,故常在下層。在下層嚴重缺氧時,底棲魚類也會上浮,若餌鉤跟著魚走,一般不會當"空軍"。


四、看風力、風向

風,是促使魚兒攝食吞鉤和改變泳層的另一個因素。由於風浪擴充套件了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並加速了水體垂直對流和橫向混合, 在氣溫較高時可降低水溫,還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一般情況下有2—3 級風時魚兒很活躍,紛紛在正常或偏上的泳層遊弋,、覓食,上鉤率較高;風力過大時,膽小怕事、機警的鯽、鯉等魚類往往藏在水底不進食,中上層魚 也會因躲避狂風大浪而下沉,泳層紊亂。

氣溫、水溫較低時,水中一般不會缺氧,小南風或東風對釣魚有利,魚的泳層多在下層,釣績不菲;氣溫、水溫較高時,水中溶解氧往往不足,有北風或偏北風時,多數魚仍在常居的泳層,少數散兵遊勇可能改變泳層。假如對新釣場魚的泳層不瞭解,或老釣場魚的泳層發生改變,可用不同深度試釣,瞭解泳層後再對症下藥,效果更明顯。


五、看水情地貌

魚的泳層同水環境密切相關,同一種魚在深邃遼闊的水體中,泳層也深些;在淺水和小水面水體中,泳層相對淺一些。

魚兒為了隱身避敵,也會改變泳層,所以,有"陰沉陽浮,清沉渾浮"之說。越是有水草、樹叢、磚石或其他障礙物以及地形地貌與眾不同的地方,越能藏魚,留住魚。所以,我們找魚的泳層要靈活一些。


六、看物件魚食物

各種魚都有自己的食譜,既有共同點,也有其獨特性。如鯉魚底棲、食性雜,有拱泥覓食的習性;青魚必須在底層;鰱、鱅愛濾食浮游生物,在中上層浮釣效果好。

春釣灘,是因為淺水水溫稍高、動植物多;冬釣深,是因為深水水溫穩定,魚有可食之物,釣魚人用的誘餌和釣餌,除少量被中途截走外,最終都沉落水底。


5:控制泳層改變的技巧

底釣時,若因人為因素致使魚兒上浮,可主動控制魚的泳層,誘使其在底層覓食,具體可以這樣做:

☆調整餌料狀態,增加黏性,控制霧化時間。

☆換大漂,增加浮漂吃鉛量,快速到底。

☆調低釣高,主釣鈍。

☆放棄拉餌釣,改釣搓餌。

☆搓大餌,重餌壓底。

Tags:泳層 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