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鯽魚

淺析夏釣鯽魚的釣層、釣時與泳層關係

欄目: 釣鯽魚 / 釋出於: / 人氣:1.67W

夏天並不是一個好釣魚的季節,尤其是釣鯽魚的時候,鯽魚的泳層會隨著釣時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如果不能即時改變自己的釣層,那麼空軍回家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夏釣鯽魚的釣層和釣時、泳層的關係。

淺析夏釣鯽魚的釣層、釣時與泳層關係

釣時、泳層及釣層的關係

“泳層”是指鯽魚在水體中活動所處的深度,而“釣層”是指鉤餌在水體裡所處的深度。泳層與釣層的統一,通俗地說,就是鯽魚在哪個深度層活動鉤餌就應該置於相同的層面,只有這樣鯽魚才有覓食的機會,你才能釣獲它。

魚類泳層的高低既與魚種有關,也與當天的氣溫、氣壓、光照、水體含氧量以及食物引誘等有關。從魚種的習性方面來看,鯽魚屬於底層覓食類魚種,但它也會受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層覓食行為。一天中的光照、溫度、氣壓、風力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而鯽魚為了找到更舒適的環境,其泳層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而我們要釣取它們,鉤餌設定的釣層深度就要與鯽魚的泳層一致,這個一致性可以是泳層不變通過改變釣層來達到(通過試釣找到魚層),也可以是釣層不變而泳層改變而達到(魚群在不同深度找食物),但結果必須是泳層與釣層的統一,否則就釣不到魚。

從以上三者的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出:釣時影響著鯽魚泳層的深淺,而鯽魚泳層的深淺又決定著我們設定釣層的深淺。要想處理好這些因果關係,就要求我們不單要了解鯽魚的基本習性,而且要具備根據天氣變化對鯽魚的影響準確判斷泳層高低的能力。

釣場實戰檢驗

今年5月11日,當日天氣陰轉多雲,天氣預報溫度在14—24℃。早晨7時左右我到達水邊,雖身著衝鋒衣但迎風依舊感覺有些涼意。作釣的水域是一野溝,水深平均約1.5米,水質較肥,鯽魚個體多在50克左右,偶爾能遇到超過500克的但密度不大。

因經常有釣友在此垂釣,鯽魚狡猾不好釣,但是拋了不到10竿就開始上魚,並且鯽魚的吃口動靜大,上鉤率高。可是這樣好的魚口並沒有持續下去,未到11點時,隨著天空逐步放晴,感覺溫度也明顯上升,體感溫度遠不止24℃了。這時,我發現自從太陽出來溫度上升後,鯽魚的吃鉤頻率逐步變慢,到11點30分左右底部基本停口,我就懷疑鯽魚已經改變泳層離底了,於是開始下調浮漂拉餌找魚層,調了二次釣層後,浮漂又開始有了動靜,但好景不長只釣了不到1個小時,任我上下調整浮漂怎麼找魚,魚情仍不見好轉,只是偶爾釣得幾尾小白條,再也沒見鯽魚的蹤影。留意了一下週邊,不論是臺釣還是傳統釣都是很久不見上魚,有的釣友已經開始收拾裝備回家。

沒辦法,我找了一處很淺但有緩流的釣點垂釣,結果約20-30克的小鯽魚瘋狂吃鉤且經常雙飛,釣到下午4點半時已收穫幾十條小鯽魚,由於個體較小隻撿大的留了幾條其餘均放生,但心裡仍想著早晨的釣點,趁著時間還允許且看水面起風了,估計鯽魚不久要下底覓食,於是我抓緊收拾裝備又回到早晨的釣點。

考慮此時溫度、光線不同於早晨,鯽魚泳層可能還沒完全下底,開始我就試釣離底約10公分左右,拋了有10多竿後,在浮漂接近釣目時看到一個小頓口提竿飛上一條鯽魚,就這樣,我將釣層設在離底5-10公分的深度,發覺鯽魚的吃口明顯好於中午。在釣了10多條鯽魚後,感覺由於風力的作用有些走漂,我開始試探性地釣底。此時,感覺鯽魚覓食速度提高口又變得乾脆,到了傍晚6點,通過底釣又釣獲20多條鯽魚,看看天色不早了才開始收拾裝備回家。

分析總結得規律

回家後對當日的作釣過程進行認真的總結,通過自己常年垂釣經驗及與眾釣友的交流發現,當天的經歷在夏釣鯽魚的過程中帶有明顯的普遍性及規律性。究其原因多數釣友認為,早晨空氣涼爽,水溫適宜,水體密度較大,含氧量正常,加之此時水生植物逐步進行光合作用而向水體釋放氧氣,水體裡的含氧量較高,此時鯽魚的活動活躍,食慾旺盛,因此早晨會出現一個明顯的覓食小高潮,底釣鯽魚效果較好。

而從上午10點後開始至下午4點之前,溫度高陽光強烈,1-2米的淺水區水溫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水體含氧量會隨著水體密度的降低而下降(活水的含氧量高,對鯽魚的影響要小一些),這樣的環境常逼迫鯽魚離底趨氧覓食,水底基本無魚,此時就不宜再堅守釣底了。

如果用傳統釣的長竿短線在水草的縫隙裡釣浮,可能還有一定收穫的;如果在明水中鯽魚有輕微離底但仍有食慾時,用臺釣法也要看鯽魚泳層的具體情況而定,倘若鯽魚的泳層不定,我們可以用浮釣法垂釣,釣劫口釣行程全泳層搜魚。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如果氣溫達到或超過30℃,水面豔陽高照光照強烈,此時鯽魚已經感受不適,會忙於向2米以上的深水區或水草下躲避酷暑而停食。

釣魚要講究策略,此時就不宜硬拼堅守了。一般情況下,要到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氣溫下降後,淺水區溫度下降早降溫快,水體的密度增加含氧量上升,鯽魚才會從深水區遷移至1-2米的淺水區活動覓食,而躲藏在水草中的鯽魚此時也才會下潛到水底覓食。所以,你此時再釣底會感覺到鯽魚的上鉤率明顯提高,但效果一般還是沒有早晨好。

從全年的垂釣效果看,夏季不是釣魚的好季節。這就更要求我們要注意總結夏釣鯽的經驗並從中發現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做到隨著釣時的變化尋找發現鯽魚的泳層,根據其泳層高度設計釣層的位置,以達到最佳效果。釣魚的過程就是個應變的過程,夏釣鯽要因時而變因泳層而變,做到了這些,你的浮漂一定會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