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入門 > 釣魚

附鉤性

欄目: 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5.3K

附鉤性,也稱持鉤性,是對應霧化而存在的釣餌基本效能之一。過去墜鉤沉底用蚯蚓、麵糰、米飯粒、麥子和煮熟的玉米粒做釣餌,入水後長時間不化,是附鉤性過強。

何為附鉤性——霧化溶解成難題

商品餌多作粉狀,需兌水攪拌後才能裝到鉤上,兌水量的多少和攪拌、存放時間的長短決定餌的軟硬鬆黏,由此產生了附鉤性,即釣餌與釣鉤的附著關係。拉餌釣快魚,對釣餌的要求是霧化和附鉤性統一,無霧化招不來魚,形不成窩;附鉤性差,釣餌入水即化,鉤尚未到位就沒餌或餌少了,魚不會咬鉤,出現在浮標上的都是魚撞釣線的假動作。

以米豆麥黍為原料的商品餌附鉤性強,多用於搓餌釣底:主要為薯粉、馬鈴薯粉、輕麩和豆粕的魚餌鬆散,附鉤性差,不過利用這一點可以很快成窩,並能形成柱狀餌區。釣手都明白:誘是手段,釣才是目的,所以拌兩坨餌,主誘的鬆散,持鉤性差,主釣的黏一點,增強附鉤性。拉餌出現後更講究了,拉蓬鬆大餌釣底加80目拉絲粉18%——22%;拉小球釣行程加120目拉絲粉30%;拉小餌釣一標深加100目拉絲粉25%。拉絲粉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改善釣餌的附鉤性。競技釣魚時間短,60——90分鐘一場,而且現場拌餌。可是有些餌打死了、揉死了也沒有附鉤性,如粉碎後的顆粒粉,除了加拉絲粉還得加一點粘粉,至於加多少完全靠經驗了。

附鉤性

絕大多數釣友認為,只有鉤子上有餌,魚才會咬鉤,因此要求餌料的附鉤性要好,餌料應該能夠長時間的附著在鉤上。這樣的想法表面上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但鉤子上應該殘留多少餌料合適?魚鉤上沒有了餌料真的就沒有魚咬鉤嗎?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很好的解釋。筆者對這些問題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拋竿炸彈鉤釣法的糟餌入水後很快就溶散,鉤子被餌料埋在裡面,鉤子上並沒有再掛其他餌料,但魚在吸食糟餌碎屑時可以將鉤誤吸入口而中鉤;浮釣鰱魚的飛鉤或水雷釣組的鉤子都在餌外,鰱魚濾食餌料同樣可以被鉤掛住。這些事實都說明餌料的附鉤性並不是上魚的絕對條件。現代懸墜釣法講究的是誘釣統一的技法,只強調餌料的附鉤性而忽視了餌料誘魚作用的觀點是行不通的!有見於此,我認為餌料的附鉤性應該根據魚情的需要同霧化性和溶散性有機的統一起來,這樣才能通過部分霧化或溶散餌料的“誘”達到鉤上殘留餌料“釣”的目的,就好比極具特色的傳統包食釣法,正是靠外層大量鬆散的包食才能夠逐漸吸引魚去吞包食中間的餌鉤。用懸墜釣法攻大魚也應該從中得到啟發,通過調整餌料的溶散性和釣組的靈敏度也可以使帶有一些殘留餌的鉤子藏在一小堆化散的餌渣中間,達到欺騙大魚上鉤的目的。

增強魚餌附鉤性——開餌巧配拉絲粉

釣生口關係不大,釣猾口魚餌料附鉤性一定要好且軟、霧化好、餌芯要好。簡單的做法就是加些拉絲粉餌料的持鉤性會增加,如果配製的餌料裡面本身含有拉絲粉的成分,配好餌料之後多揉打幾次餌料就會變的粘一些,持鉤性就會增加。初學釣魚的新手,最擔心的就是鬆散餌料的脫落問題,全脫或雖未脫落,降落的水層卻不對。這時就需要選擇鬆軟些的拉餌,因為鬆軟拉餌的餌團內有無數的網狀結構,能夠影響拉餌附鉤性的,就是拉餌團內部形成的網狀結構。網狀結構的形成受制於溫度、拉絲粉(小麥蛋白)含量、基礎餌料顆粒大小和開餌手法,並具有一定的附鉤性,所以,在拋竿時餌料不會輕易脫落。但是,想要把握餌料的入水層,就先要學會把握餌料的狀態和拋竿力度的配合度。

附鉤性 第2張

氣溫合適、拉絲粉含量多、基礎餌料粒度比較大,餌團出絲會比較多,附鉤性也很好。在大多數情況下,開出的拉餌狀態也非常好。氣溫低時,在和餌時只須多攪拌幾次,或者在和好餌料後,把餌團稍稍團緊幾次,就可以加強餌團的附鉤能力。

初學拉餌釣的釣友,最常遇見的錯誤就是拋竿用力過猛,致使餌料脫鉤或即將脫鉤,讓魚稍稍一碰就掉了。浮漂有動作出現,餌料也確實進了魚口,但鉤上卻無魚。所以新釣手在練習拉餌或搓餌拋竿時,餌可以適當硬一些,也可適當增加拉絲粉。

Tags:附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