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餌料配方 > 自制魚餌

論餌料在野釣中的使用技巧

欄目: 自制魚餌 / 釋出於: / 人氣:1.71W

一直以來,人們的思維都習慣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當複雜到五花八門的時候,又喜歡把複雜簡單化。認為餌料複雜的釣友,通常把“餌料”一詞理解為名詞,把餌料理解為單純的香腥上的一種配方,即餌料=某某%+某某%。野生魚長期處於飢腸轆轆的狀態,在溫飽沒有解決的前提下,根本談不上挑剔。

而野釣中餌料的複雜性,並不在於餌料的本身,我們應該習慣把“餌料”一詞作為“連詞”來理解,它的運用與魚情,氣溫,戰術等等息息相關。野釣中的餌料從來就不是單一存在的。在實戰中,針對魚情合理的運用技戰術,平庸的餌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違背魚情則再好的餌料也會從天堂到地獄。所以野釣中的餌料,其根本在於:重魚情輕餌料,重實戰輕口談。

魚的視力約1米左右,敏感的顏色為紅、白、黃。幼魚或魚體偏小,主香腥,成年魚或魚體偏大,主糟臭。氣溫20度為水庫用餌的分水嶺。溫度走低:釣餌走腥,調靈釣靈釣吃口,傳統的活食重動態(線蟲優於蚯蚓),臺釣的商品餌重狀態(拉餌優於霧化)。

氣溫走高:釣餌走香,調鈍釣鈍釣轉身,傳統的靜態食優於活食,重本味。臺釣的商品餌粘餌優於粉餌,重清淡。以無鰺為前提,則活餌優於死餌,動態餌優於靜態餌,有鰺則剛好相反。

論餌料在野釣中的使用技巧

基礎餌料佔整個餌料的70%的比例,基礎餌料的兩個特徵在於:重本味;未經過加工處理的自然餌料為首選。味清淡或單一;便於隨時可以根據釣場的變化新增輔助餌料。實戰中我們經常遇到白水無窩狀態下起魚,隨著垂釣的繼續,魚越釣越少,越來越小。

而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飲用水水庫或開釣時間較久,被我們稱為釣“爛”了的水庫。這類水庫的魚情大體都是一致的,即:水面大,魚的整體密度小,無效魚多於有效魚。在追求餌料對路的過程中,餌料對路是魚類長期適應環境造成的,也就是釣魚諺語中說的,春腥夏清秋香冬甜。

對於在野釣中對它的理解,我們不能狹義的理解為商品餌,而更多的是指天然餌料,所以紅苕通常被我們推為基礎餌料之首。以紅苕為例(紅苕切片,煮熟,去皮,未冷卻前揉捏成團,密封放置冰箱,出釣前一天完成):垂釣重點——防鰺,垂釣方式——雙窩互換,調釣方式——調鈍釣鈍釣轉身。

這類水域垂釣最大難度在於對餌料用量的控制,打竿頻率越高,餌料在底的堆積越多,餌料堆積越多則鰺子越多。商品餌的粉狀,絮狀餌料的抗鰺能力,遠遠不如傳統的固態餌料,這也是這類水域懸墜不如傳統的根本。雖然有些小藥或者開粘餌,硬餌可以相對提高防鰺能力,但那只是針對無效魚的中層截殺。

水下有魚不做窩,水下無魚做輕窩,鰺子未出現時考慮適當的增加抖竿頻率,零星出現鰺子進窩的現象時,採取不釣正窩釣窩邊的戰術。瘋狂打窩,做窩,通常的結局都是大量的鰺子留底,鬥漂(漂跳舞的現象)形成爛窩。利用離主釣位不遠處的副窩與主釣位的輪換垂釣,從根本上壓制餌料在底的堆積量,是目前懸墜在多鰺狀態的比較理想的戰術。

對於輔助餌料,我們通常在香腥上去做文章,但忽略了任何的食物在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水中都會有一個固定的黴變過程。無論香腥,餌料必然會經過新鮮—變酸—發酵—黴爛的過程。而野生魚的最大特點在於:有記憶性,自然狀態下餌料的模擬度越高,魚的謹慎性越低,進食的慾望也越強烈。

典型的幾個例子有助於我們思考,即:酒米為什麼要用酒泡?蚯蚓為什麼是萬能釣餌?近來站內炒的沸沸揚揚的臭包穀,臭穀子,為什麼中魚體型偏大?上述四種商品餌分別為香,腥,糟,臭四味(黑雞膏少加為腥,多加為臭)。

餌料的搭配首先根據季節突出主味,而後根據魚情(有效魚和無效魚的整體比例)決定粘度,以及魚體大小加入輔助餌料,模擬自然餌料的黴變過程,以求餌料的對路。我們不能以人類的感官的適應程度,作為判斷餌料好壞的根本。餌料的對路在釣“爛”了的水庫中只是理論上成立,現實中則可以忽略不計。

但被眾釣友以某種單一的釣餌,長期釣貫了的水域,(如:西彭白市驛地區的線蟲,洪湖長湖地區晚春的嫩玉米,五一以後升鐘的老包穀等現象),首選尊重當地釣餌。餌料的對路在重慶的主城附近較少碰到,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從未開釣的,開釣初期的水庫,放魚賭釣的前期或初春仲秋時期。

垂釣重點——重窩,垂釣方式——單窩死守,調釣方式——調靈釣靈釣吃口。這類情況的特點在於:有效魚警惕性較小,搶食瘋狂,魚的整體密度相對較大。大多數的魚種都是同類群居,如體型相差不是特別大,不太可能出現同類相互驅趕,搶食的現象。通常是體型較小的在中間,體型較大在四周的特點。

但不同魚種則有采取驅趕異類,聚集同類進食的特點。單窩死守加快抖竿頻率,重窩誘魚,不同種群或體型較大的自然會驅趕無效魚。在上魚情況較好時甚至需要故意空竿,以保證窩底的餌料堆積量。根據釣上來的魚體大小,適當的加入輔助餌料,調整香,腥,糟,臭四味。(酸味多為花,白鰱喜愛,慎用)

論餌料在野釣中的使用技巧 第2張

餌料用量的多少和造成鰺子鬧窩的持續時間是成正比的。以上僅僅是我們討論的兩種極端的現象出現時,餌料的應對方法。我們對各種水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以後,隨我們出釣的實戰經驗的增多,野釣中的餌料,在我們腦海裡就會逐漸形成一個用量表。什麼時候該增加,什麼時候應減少,搶魚的情況出現時我們大體上就會了然於心。

有的時候我們會被迫的和別的釣友,擠在一塊狹小的水域裡,進行垂釣,從而形成而搶魚。觀察傍邊釣友的上魚情況,有無鰺子擋口。如果沒有就加大商品餌料的比例,釣友的餌料走腥,你就比他還腥,他主香,就要比他開的更香,利用他的窩子把魚搶過來,打竿的順序為先周邊後中間。

如果有無效魚,則和他相反,他走極腥我們就開腥,他走腥我們就走香,他走香我們就開清香,他走清香我們走本味,讓無效魚儘量往他那邊靠。打竿的順序則改為先中間後兩邊。而上圖中的調整狀態的餌料通常用在搶魚或氣季節變化的時候使用。溫度走低,降低魚吃食的警惕性和難度,餌料鬆軟或絮狀絲狀。溫度走高,延長餌料以顆粒形態留底的時間,加強抗鰺子的能力,餌料粘稠強調固體形態。

綜上所述,野釣中如基礎餌料能夠上魚,則直接跳過輔助餌料的環節,以鰺子的密度為基準加入調整狀態的餌料。如基礎餌料不能保證上魚,則在香,腥,臭上逐次累加,最後為糟。而輔助餌料的用量通常在15%左右,原因在於魚類的嗅覺遠遠大於人類,同時也便於第二次變味的覆蓋。

以鯽魚為例,如物件魚在二兩以下,輔助餌料在香,腥上做文章(整體比例),物件魚在三,四兩以上則在糟,臭上考慮(整體比例)。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餌料用量的多少和造成鰺子鬧窩的持續時間是成正比的。在野釣正確的分析漁情,調整和控制抖竿頻率是所有餌料的運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