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釣魚資訊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欄目: 釣魚資訊 / 釋出於: / 人氣:2.52W

2019年9月,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宣佈: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這是世界上只有在中國長江才特有的珍稀物種,它是長著匹諾曹式的長鼻子的長江精靈。但是,它在長江銷聲匿跡好多年了,是繼白鰭豚之後的又一個滅絕的長江特產物種。現在長江裡的哺乳動物只有江豚倖存了,這是一種永遠都保持著微笑的中國長江特有的物種,在自然生存環境日益嚴峻的當今,它們的微笑還能保持多久?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長江唯一倖存的哺乳動物——江豚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第2張

由於嘴巴特殊的生理構造,江豚給人的印象是始終都保持微笑狀

當我們忘情的歡呼人類科技史上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突破時,我們是否注意到,大自然中許許多多的動、植物已經漸漸地離人類遠去,消逝在這個世界上;當我們悠然地在大自然水域中休閒垂綸享受釣魚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時,我們是否意識到,由於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自然水域中的很多魚類正在令人心痛地銳減……

曾幾何時,中國的野生水產資源豐富,而當今,由於過度捕撈以及各種原因阻斷了水產動物的產卵洄游路線,破壞了它們賴以繁衍的產卵場,使得我國自然水域中很多的魚類種群數量已處於瀕危狀態,尤其是這四種魚,人們已經難得一見它們美麗的真容。

史氏鱘

史氏鱘雖是我國九種鱘魚中最早人工養殖成功且人工養殖效果最好的一種鱘魚,但是其野生種群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在長江流域,人們已經難覓野生史氏鱘的蹤跡了。

史氏鱘是大型魚類,常見的成魚體長數米,個體多在幾十公斤,大者體長十幾米,體重可達幾百公斤。史氏鱘同其他鱘魚一樣,是名貴的經濟魚類,其肉味鮮美,渾身都是寶:魚鰾可做魚肚,魚鰭可做魚翅,魚卵還可製做魚子醬,都是上等的佳餚,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因此,過去,史氏鱘是人們的重要漁獵物件,由於近幾十年來史氏鱘被捕撈的強度越來越大,致使自然資源量銳減。過度捕撈是導致史氏鱘種群數量銳減的重要原因。史氏鱘的性成熟期較晚,雄魚一般需要10年左右,雌魚則長達15年,這種型別的魚類自然種群一旦遭到破壞,再恢復的難度極大。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第3張

人工養殖的史氏鱘

香魚

香魚的體貌特徵和鮭魚相似。香魚身體細長側扁,口大吻尖,吻前端的鉤形突起與下頜的缺口相吻合,和馬口魚的嘴邊非常相似。體色青黑,腹部銀白,各鰭呈黃色,背鰭後有一小脂鰭,胸鰭上方有一鮮黃色斑塊。一般體長20釐米左右,重約100克,少見的大個體可達到500克以上。

香魚是太平洋西海岸特有的魚類,在我國南到廣西,北至遼寧,包括臺灣島在內的沿海溪河中均有自然分佈。

香魚是很有特色的一種魚,它們必須要洄游到出生地才進行產卵,因此香魚會從近海長途奔波,衝破重重阻礙,奮不顧身地遊向出生地,親魚產卵後由於體質虛弱而死亡,因此,香魚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年。當今,香魚在我國的自然種群非常稀少,僅在遼寧的個別水域有發現。香魚和史氏鱘一樣,雖然人工養殖在中國已獲成功,但是野生資源量有多少,由於極度瀕危,至今仍是個未知數。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第4張

香魚的長相既類似鮭魚又像馬口魚

長薄鰍

當你在長江中釣到一尾重約5斤左右的、長相類似泥鰍的怪魚時,千萬別誤認為這是一條受汙染而變異的大泥鰍,而這是一條長江特有的珍稀魚類——長薄鰍。

長薄鰍是鯉形目鰍科屬魚類,又名花魚、花斑鰍等。它體長而略側扁,頭尖長,口下位,呈馬蹄形,有三對魚須(泥鰍有五對魚須),周身鱗片細小,體色淺灰褐色,體側有不規則的深褐色長帶狀斑紋,胸鰭、腹鰭以及臀鰭為橙黃色,尾鰭叉狀呈黃褐色。

長薄鰍生活在長江中上游及其支流中,湖北、湖南、四川均有分佈。長薄鰍雖是雜食性,但主要捕食小魚和小蝦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因此,長薄鰍是一種凶猛的掠食性魚類,最大個體能達到3千克,是長江中鰍科魚類最大的一個物種。

近幾十年來,由於長江中上游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使得長薄鰍長期賴以生存的生活和產卵場所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加之作為長薄鰍食物的小魚、小蝦等被人們過度的捕撈而數量也在大量減少,致使過去漁民比較常見的長薄鰍野生資源量銳減。最令人擔憂的是,長薄鰍的人工繁育尚未開展, 目前,長薄鰍被列為中國瀕危動物等級。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第5張

長江中特有物種——長薄鰍

鰣魚

鰣魚是名貴的經濟魚類,它肉味鮮美,就連鱗片都是可食用的美味,乃魚中珍品,有長江“江鮮”的美譽,與河豚、刀魚被稱為“長江三鮮”

上世紀70年代,長江鰣魚的年產量在百萬噸,而僅僅過了十幾年,長江中的鰣魚便因為過度的捕撈而成為了並不常見的珍稀魚類,以至於在1987年,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出臺對鰣魚進行禁捕3年的禁令。在1988年,鰣魚便因為資源衰竭而被我國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1990年,由於禁捕鰣魚三年的禁令並未遏制住鰣魚資源急劇下降的趨勢,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又將全江禁捕鰣魚的禁令延長了6年,但是,6年後的1996年,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在贛江峽江鰣魚產卵場進行為期21天的試捕作業,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未捕撈到一條鰣魚!

時至今日,曾經在長江中產量驚人的鰣魚卻成了繼揚子鱷、白鰭豚、中華鱘之後遭遇滅絕危機的又一長江特有物種。

白鱘已滅絕,這4種魚還能存活多久?一起去看看 第6張

遭遇滅絕危機的長江特有物種——鰣魚

除了水質汙染和過度捕撈的因素外,是什麼原因使我國自然魚類資源衰竭的如此迅速呢?目前啟動的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十年禁漁期,能保護瀕危野生魚類資源不再衰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