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臺釣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欄目: 臺釣 / 釋出於: / 人氣:1.74W

我們釣魚的時候總會碰到魚兒脫鉤的情況,有時候脫鉤後又來吃鉤,有時候脫鉤後過一段時間還會吃鉤,那麼釣友們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魚兒脫鉤後還會吃鉤?難道魚兒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光頭覺得理解這個問題主要有4點:

魚類的記憶裡究竟有多長野外環境下食物的多少食物的口味是否對口環境不同魚兒脫鉤後吃鉤長短不同

魚類的記憶有多久,關係到魚兒脫鉤後會不會吃鉤;野外環境下食物有多少,關係到魚兒能不能吃飽,關係到魚兒脫鉤後吃鉤的機率;具體魚類脫鉤後多久才會開口吃餌,還是要看餌料的口味,以及魚兒生長的環境,咱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一、魚類的記憶裡究竟有多長

魚類的記憶究竟有多長?這個沒有固定的說法,因為魚類的品種不同,魚類的大小不同,記憶有長有短,但是記憶遠遠超過7秒。

1、魚類的記憶七秒是偽科學

魚類的記憶遠遠超過7秒,這裡有一個外國人做的實驗:先把金魚單獨放到魚缸裡,在魚缸一側射出光源並伴有輕微電擊,魚兒會迅速逃往魚缸另一側,並且一段時間內不去被電擊的一側,以此躲避再次被電到,這說明了什麼?

金魚記得魚缸的一側是有電的,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只有7秒記憶,那麼過了7秒之後它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它並沒有,而且還發現,只要對魚進行持續訓練,金魚在之後的1個月時間甚至更長,會自覺遠離被電擊的地方,所以說“魚類的記憶只有七秒”不可信。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2張

2、魚類的記憶長短隨魚類的個體大小變化

魚類的記憶究竟有多好?不好說!記得看過一篇帖子,也是外國人做的實驗,在一個湖內釣到一條大鯉魚,足有幾十斤,把定位裝置固定到魚兒身上觀察魚兒的迴游路線,這條魚最初在幾個月內,不靠近被釣上岸的區域。

每次游到被釣過的區域,都會避開,幾個月後才會慢慢靠近被釣的區域,但是也不是直接靠近,而是一點點的靠近,很長時間才恢復正常。

魚類的記憶很好很聰明,短時間內根本忘不了發生過的事,那麼為什麼有些魚類脫鉤後在短時間內還會吃鉤,這可能是野外食物比較稀少,魚類沒有食物吃,或者是釣友的餌料和平時魚兒吃的食物味型相近,魚兒防備心理小,咱們詳細分析分析。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3張

二、野外環境下食物的多少

野外環境下,有些環境水質肥,魚兒不缺食物,不缺食物吃餌的機率就比較小;有些水質比較瘦,水質瘦的水域食物就比較少,魚兒脫鉤後吃餌的機率也就比較大。

1、食物多的水域

有些水域內水草比較多,各種浮游生物比較多,或者一些老河道老池塘,經常不清理水底,水底的淤泥很厚,水域內水生植物、水生生物、浮游生物比較多,這些植物和生物為魚兒提供了大量的食物,魚兒並不缺少食物。

肥水水域除了釣魚的時候不好釣以外,脫鉤跑魚後釣到這條魚的機率大大降低,以為魚兒並不缺少食物,在加上魚類的記憶,短時間內魚兒開口吃餌的機率更小。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4張

2、食物少的水域

有些水域內食物稀少,水域內水草比較少,水體很清澈,水底為砂石底沒有淤泥。這種水域內魚類很瘦,魚兒缺衣少食根本吃不飽肚子,魚兒吃鉤後脫鉤,即使短時間也會從新吃鉤,因為食物太少了,不吃東西就要餓肚子。

這就和有些陷阱一樣,明知道進入後沒有好果子,但是還有很多人前仆後繼進入,不管是人類還是魚類都有一個僥倖心理,天天沒有食物吃,有食物的時候也不會放過,魚類吃餌的時候,很精明,吞吞吐吐,或者在窩外徘徊,長時間才會吃餌,十分聰明。

水域內食物的稀有程度直接關係到魚兒會不會開口,水域食物多魚兒吃餌比較慢,切線逃脫以後短時間開口的機率很小;水域內食物比較少魚兒不能填飽肚子,即使逃脫以後,短時間還是會開口吃餌,只是比較精明瞭而已。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5張

三、食物的口味關係到脫鉤多久後會吃鉤

食物的口味,也就是餌料的味型,餌料的味型直接關係到魚兒脫鉤後會不會吃鉤,餌料的味型多種多樣,但是有些魚類對於一些味型是不喜歡,尤其是大個體魚類。

1、餌料的味型大

餌料的味型對於魚兒脫鉤後會不會吃鉤有很大影響,有些餌料的味型是魚兒從來沒吃過的,雖說我們自己感覺餌料味型很好,但是魚兒能不能接受就是個問題。

比如:釣大魚的時候,餌料的味型濃,魚兒的戒心就很大,很難有好收穫。

比如:釣黑坑回鍋魚的時候,如果用味型大的餌料很難有好收穫,以為它們都是吃味型大的餌料中招的,它們對於味型大的餌料有很大的戒心,不會隨便吃餌。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6張

2、餌料味型貼近自然

餌料味型貼近自然,是魚類經常能夠吃到的食物,它們對於這類食物的警惕心比較低,即使脫鉤後還是會吃,這也是很多老釣友選擇貼近魚兒口味的原因。

比如:釣大個體鯽魚,或者大個體鯉魚,用清淡型餌料,餌料味型偏本味,或者是魚兒在水域內能夠吃到的味型,效果比較好。

比如:釣草魚的時候用藻味,或者糧食類餌料;釣青魚的時候用田螺等,這些都是它們愛吃的餌料味型,它們對於這種味型的餌料警惕心較差。

魚兒在野外生存,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巧,特別是大個體魚類,它們能長這麼大不聰明的話早就被下鍋了,它們對於經常能夠吃到的味道警惕心較差,對於沒吃過的餌料警惕心強,這也是釣魚中強調“濃誘淡釣”的原因。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7張

四、環境不同魚兒脫鉤後吃鉤時間長短不同

生長環境的不同,直接關係到魚兒脫鉤後會不會開口,環境不同魚兒獲得食物的多少不同,吃不到食物的時候即使它們知道危險,還是會開口吃餌。

1、黑坑

有釣友會說,為什麼黑坑魚兒被釣放以後還會吃餌?這是因為黑坑內只有水沒有食物,魚兒都被餓壞了,不吃餌怎麼辦?雖說有些魚類嘴上有很多傷口,有些甚至嘴部紅腫,但是不吃沒辦法,因為餓,只是吃餌的時候比較精明,會出現吞吐甚至涮餌的狀態,這也是魚類的聰明之處。

2、養殖塘

養殖塘魚類開不開口就在於餌料,假如你用的餌料和平時投喂的飼料味型相差很大,那麼魚類會不會開口就難說,這就是所謂的“偏口”。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8張

這方面光頭深有體會,光頭在一個親戚家的養殖塘釣魚,用的餌料和投喂的餌料相差很大,魚兒也會吃餌但是上魚速度很慢,只要用投喂的飼料釣魚,都是雙鉤上魚。所以說魚類的偏口程度,對於自己平時吃的餌料熟悉程度,直接影響中魚率。

2、野外

野外食物比較稀少,食物匱乏魚類脫鉤後吃鉤的機率很大。如果所用的餌料味型魚類比較喜歡,或者貼近魚類平時吃到的味型,那麼魚類在次吃鉤的機率就會大大縮短,它們對於平時吃到的味型戒心很小。

魚類脫鉤後會不會吃鉤,餌料味型的適口程度佔了大多數,餌料味型剛好是魚兒愛吃的味型,或者餌料味型貼近自然,那麼魚類脫鉤後在次吃鉤的機率很大,如果餌料的味型過大,或者不是魚類喜歡的味型,脫鉤後在次吃餌的機率也就減少了。

前腳剛脫鉤,後腳又來吃,你以為魚傻? 第9張

綜合:魚類很聰明,記憶力很好,脫鉤後不會輕易吃鉤,但是野外生存比較難,食物的多少和食物是否對口味,直接關係到魚類會不會開口覓食,比如:

①、野外食物稀少,魚兒可食的食物比較少,脫鉤後會在短時間內吃餌。

②、野外食物多,魚兒能夠吃飽肚子,脫鉤後短時間很難吃餌。

③、食物貼近自然的程度,食物貼近自然,魚類對這種食物防備心理差,吃餌的機率增加。

④、食物貼近魚類的口味,魚兒喜歡吃,開口吃餌的機會增加。

魚類在野外生存,獲得食物來源的機會並不多,野外生存環境惡劣。魚兒經常餓肚子,有時候碰到釣友美味的餌料,也會開口吃餌,並不是魚兒是傻子,它們聰明,雖說吃餌的時候吞吐、涮餌等“機關算盡”,但是最終也沒能逃脫釣魚人的陷阱,真正是“人為財死、魚為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