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脫鉤跑魚

提竿時機及漁具配置不當導致脫鉤跑魚

欄目: 脫鉤跑魚 / 釋出於: / 人氣:1.59W

垂釣中跑魚乃常事,魚上了鉤又跑掉,誰不懊惱?尤其是難得碰上一條大魚上鉤,甚至已遛了一會兒,結果給跑掉了,你說能不著急上火嗎!釣友們湊在一起,除了津津樂道回味垂釣的樂趣之外,恐怕跑魚就是另一大熱點話題了。

提竿時機及漁具配置不當導致脫鉤跑魚

如何保證不跑魚或少跑魚,是垂釣領域中一門比較複雜且涉及面廣的新課題。這裡有垂釣的技術水平的因素,有釣具問題,也有難以預料的突發性因素等。下面就常見的跑魚癥結與對策,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提竿時機未能因魚而異

草魚咬鉤,一般先“點動”一下,接著邊吞鉤邊離開窩點,此時浮漂緩緩下沉,一般沉入4~5目時提竿,時機恰到好處,釣得深,釣得牢。若浮漂港下沉1~2目就提竿,則為時過早,此時餌鉤剛進入口腔,甚至魚還未閉嘴,即使已銜餌閉嘴,也只含鉤在較淺部位,即以拉豁嘴皮,造成跑魚。

鯉魚膽小謹慎,要鉤之前有一個窺探、品味的過程,浮漂反應是小幅起伏點動,此時提竿,十之九空,即使鉤上,也鉤的較“嫩”、以拉就豁;當探嘗後覺得釣餌合乎口味開口吞食,浮漂開始向下沉,只有待浮漂穩定徐徐下沉時,提竿才比較穩妥保險。

提竿過早過遲都易跑魚。鯽魚咬鉤有兩種情況,生口魚咬鉤瓷實,浮漂一動,迅即抬頭送漂,一般以送2目漂提竿比較穩妥;再一種是刁滑魚,對其口味的釣餌方碰鉤,浮漂有時點動4~5次,甚至7~8次後,方吞餌送漂。點動時切忌提竿,若不耐心待其送漂方提竿,即使中鉤,跑魚率也會相當高。

二、釣具的選用與配置不當

1、鉤竿線配製不當

混養池中,鯉、草、鰱、鱅、鯿、鯽個體大小不一。而野生塘中則以標準的小型鯽魚為主體。因此,釣者必須區別水情和魚情,採用與之相適應的鉤、竿、線、墜、漂,即能提高釣獲率,又能兼大小而釣之。

野塘釣鯽,宜採用1.5號主線,選用伊勢尼3~6號鉤,這樣既可垂釣自如。但在混養塘中,應用7號或7號以上的大鉤,3~4號線,這樣既能兼顧釣小,又能防止大魚逃脫。反之,若用細線小鉤,碰到大魚則十有八九會跑。

當然,也不能矯枉過正,竿、線、鉤三者的強度要科學配置。如為釣大魚一味加強鉤線的強度,使其超過竿的強度,一旦釣到大魚,鉤線倒可無恙了,竿則非斷不可。那怎麼匹配為好呢?一般是竿要強於線,線要強於鉤,有時在非斷不可的情況下(如鉤掛到水中的樹茅石塊上無法解脫,或釣到的大魚大大超過竿、線、鉤的承受力時),應有意識的先斷鉤,再斷線,保住釣竿不斷。

如果竿、線、鉤配置適當,當遇到大魚無法釣起時,為了保竿,應使竿梢下垂,有意造成竿線的“拔河”狀態,使鉤、線折斷,確保竿不受損。因此,正確地配置鉤、竿、線,是提高釣獲、避免跑魚的重要環節。

2、拴鉤線錯位

有時接連跑魚,檢視魚鉤才發現拴鉤線移到鉤柄背面或左右兩則了,這種情況叫拴鉤線錯位,它會使釣鉤受力不好,刺嘴不牢而脫鉤跑魚。老釣友拴鉤時會注意務必使拴鉤線處在鉤柄內側,這樣才符合購的受力要求,提竿會牢牢刺入魚嘴上顎,極少失誤。垂釣中一旦發現拴鉤線移到鉤柄背面或兩側,應適時將其轉到鉤柄內側來。用手轉不動時,可用尖嘴鉗捏牢拴線去轉,但捏線時注意不要傷線。

3、鉤尖與倒刺出毛病

抄魚時魚鉤常會掛到抄網上,摘鉤時有時就會損壞倒刺。另魚鉤掛底(石塊、樹根等)或魚較大、魚顎硬,鉤尖都會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傷,或鉤條向外撇、或鉤尖鋒利度變鈍,都宜造成脫鉤跑魚。所以,鉤尖變鈍要及時磨,如魚鉤變形或倒刺、鉤尖受損嚴重,就不要對付著用了,應果斷淘汰、更換為好。一些釣友尤其老年釣友,常因吝惜一隻魚鉤而造成頻頻跑魚,仔細一算帳其實是划不來的。

4、魚線有硬傷

好不容易上條大魚,釣線拉力值也原本足夠,但因魚線有傷而斷線跑魚,也是常見的失誤。硬傷主要來自硌和踩,或在亂樹枝、亂石堆中拉動時使魚線出現了“拉毛”。因此釣線一定要經常檢查,檢查方法:硬傷常常有印,用手捋著釣線摸,能明顯感到那個傷印,以眼也可察視出來。

拉毛更易用手摸出。若剪掉傷線所餘釣線還夠用就仍可繼續用,不夠用則應換新線,切忌將剪掉傷線後所餘之線接起來,因魚線中間系疙瘩,其弊端基本等同於硬傷。另外,垂釣中掛底,硬拉下來後最好也要將釣線更換掉,因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上大魚後沒有了彈性張力,是極易斷線跑魚的。

有釣友絕不用隔年線,一年一換,有的甚至只要釣上過一條大魚(10斤以上),回來便將線輪上的釣線換掉,幾百米線在所不惜。當然,這樣做似有絕對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則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