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魚性天氣 > 魚的習性

小崔解讀:魚的共生關係是如何影響魚情的?

欄目: 魚的習性 / 釋出於: / 人氣:4.56K

魚,從魚卵孵化開始的那麼大,一直到長成成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卻有一個不變的規律,就是群體的個數。這個規律一般是個數越小,群體的數量就會越多,在人工養殖孵化時,一般是長到一定個體時,就會人為的分群,這樣既利於生長也符合魚類的自然規律。

2012年,為了配合拍攝央視五套的《遊釣中國》節目,我在北京的一個釣場裡做水下試驗,並配合欄目組拍攝水下魚吃餌的鏡頭,從十月一號,一直拍攝到了十號的晚上,在這十天的過程裡,讓我對魚的理解又提高了一步,也把我多年來的疑問解決了。

小崔解讀:魚的共生關係是如何影響魚情的?

在拍攝之初,導演組先是對魚塘進行了清理和水質淨化,分別撒入四斤左右的草魚200斤,半斤左右的鯽魚400斤,二斤左右的鯉魚200斤,鰱魚十幾條,二兩左右的小鯽魚和小麥穗5斤左右,並且這些魚都是生口魚,從來沒有被釣過。新魚放進水裡後,我們從水下觀察發現,魚的活性是很高的,遊動速度也很快,但是基本保持同一種魚在同一群。

新魚下水後,我們開始進行拍攝工作,由我在水面釣魚,水下有兩臺攝像機拍攝,上魚的速度是很快的,水下的魚幾乎從水底以上一米多就開始接餌,很多都是鉤餌沒有到位就中鉤了,等一下或是慢一點就有中雙尾的可能,工作進展很順利,我們拍攝了很多水下魚吃餌和中鉤的鏡頭。但是,很快的所有的魚都被釣了一遍了,有的沒有被釣過的,也被鉤錨到過,這時候我發現,魚類的活性突然變低了,成群的在水底很安靜的待著,基本很少會動。並且,各自有各自的群,草魚絕對不會去鯉魚群,鯉魚也不會去草魚群,鯽魚也是不會去其他兩個群裡。這時候,只有小雜魚的群體最活躍,小個體的鯽魚和小麥穗在一起,四處遊動,速度也很快!

我看到這個現象覺得很有趣,所以我就找了一根長木棍,在塘裡攪來攪去,打亂原有的魚群,可是很快的,這些魚又會重新歸隊,各自回到各自的群體裡,並且與其他魚群保持距離。但同時也有另外的一種現象出現,就是個體比較相近的鰱魚和草魚也會在一個隊伍中游動,不論我怎麼打亂,他們都會這樣!當我看到這些後,就讓我想起了這些年在一些水域釣魚時遇到的真實情況,尤其在水面較大型的庫區中更為明顯,也就是說固定的區域出什麼品種的魚,和不同區域出不同大小的魚是有規律的!

小崔解讀:魚的共生關係是如何影響魚情的? 第2張

再回到試驗塘,這些魚都被釣過和錨到過後,在水底都突然老實了,不怎麼愛動,無論我用什麼樣的餌料,或是養殖顆粒,魚都不敢靠近了。這讓我一下子想起來了有人說的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簡直是胡說八道!試驗觀察證明,他們是有秩序的,也是知道有危險的,無論我怎麼做,他們都已經不會來吃餌料了,我們的拍攝也遇到了困難!最後,我們決定晚上天黑了以後再試試,到了天黑,我只用了一支不太亮的燈,但是還是能看見水裡每個群體的魚,因為水實在是太清了,把燈光調到最暗,勉強可以看見漂就可以了,繼續釣。

一開始,有燈光的地方,魚都是躲著走的,只在暗處的水底不動,在耐心的等待下,鯽魚魚群慢慢移動到了窩點後,開始有魚中鉤,並且也連桿了。但是與最初的區別是,每次都需要餌料到底,等一下後才會吃,當我連桿了有二十多條後,突然跑了一條魚,結果魚群移動了,離開了窩點,再也沒口了,而個體較大的鯉魚和草魚一直都不吃,拍攝又被迫停止,即使我把鉤餌輕輕的放進魚群中,底下的魚也是馬上分散離開。最後我連餌都不用,只把空鉤放進魚群中,魚群照樣是躲開,我突然覺得魚真的很聰明和警惕!

隨後我們試驗繼續,央視五套欄目組的人連我有將近十個人,又調來了一個專業的燈光組,把整個魚塘全部打亮。慢慢的,我們又發現魚群有了變化,整個魚塘只有一個亮光時,魚會去暗處,當都打亮以後,魚很快適應了燈光,感覺並不怕亮了,反而很亮的點魚群也會停留。但是依舊是不會吃餌,只要把空鉤放進魚群,魚群就會躲開和逃避,但只有水裡的一兩左右和二兩左右的小鯽魚、小麥穗還會追餌料。

在這裡,我們拍攝水下線組的狀態,餌料的狀態,找底,拉餌搓餌,散餌等等拍攝,整整進行了十天,直到最後一天的晚上,都已經十點多了,導演還要堅持讓我再釣釣試試,可是無論怎麼努力,魚都不會吃,很害怕,最後我們決定收工,十一號離開了。

小崔解讀:魚的共生關係是如何影響魚情的? 第3張

在這十天裡,我總結了幾個以往的疑問:

1、魚類在水底的群體是很嚴格的,各自有各自的區域。大魚來,小魚跑。但是大魚的個體少的話,小魚群體很大的話,大魚也是不會冒犯的。

2、同個體,不同品種的魚,是有可能同群活動的。

3、個體越大的魚,群體數量越少,並且警惕性高,被釣過一次或被錨過後,需要很久才會再吃鉤餌。

4、個體小的魚警惕性小很多,即使多次被釣後,也會去吃餌,但是變得很小心。

5、在魚塘裡釣魚,燈光均勻分佈,很有可能是哪裡亮,哪裡魚會多。

6、魚被釣怕,釣猾後,和餌料沒有任何關係,什麼都不會吃。

可能有些釣友看到這裡還是不太明白,我就拿例項和我所理解的說一下。

我拿鰱魚舉例說一下(密度夠的情況下),二十斤往上體重的魚也就是三兩條一群,一兩左右的可能就幾千條一群,一斤左右的可能就千八百條一群,兩三斤的可能就幾百條一群,四五斤的就幾十條一群了。拿鰱魚舉例是因為,我們經常釣魚的時候,鰱魚是我們最大的干擾,並且大部分水域都是以鰱魚養殖為主的,那麼其他魚種你也可以根據密度來分析。

小崔解讀:魚的共生關係是如何影響魚情的? 第4張

說兩個例項:

1、我在吉林腰石水庫釣魚,裡面鰱魚密度很大,但是鯉魚也很多,鰱魚和鯉魚個體與群體數量也相近,都是二三斤左右,無論怎麼打窩,可以不用考慮鰱魚進窩的事情,即使成群的鰱魚進窩,成群的鯉魚也會進窩,就出現了鯉魚連桿的時候,偶爾也會釣到鰱魚。但如果鰱魚個體變成一斤左右的了,群體會很大,一旦把鰱魚引來了,鯉魚群體小,就不敢進窩了。

又假如,鯉魚和鰱魚的個體還都是二三斤的,而鯉魚的密度小,鰱魚一旦進窩後,鯉魚的群體小,也是不敢進窩的。再反過來,鰱魚個體都是七八斤的,鯉魚個體是二三斤的,即使鰱魚在窩裡,一旦鯉魚群來了,鰱魚也會躲開。

2、我最近去了一個收費15一天的水庫,這是個山體水庫,裡面養鰱魚為主,個體都在一斤左右的,密度極大,底層魚是隨便釣的,裡面有一些大草魚,個體在二十斤左右的,我瞭解過這個情況以後,首先是要解決不讓鰱魚進窩。

等草魚過來,因為我心裡清楚,這麼大個體的鰱魚,都是幾百條一群,一旦進窩了,輕易不會離開,即使草魚個體再大也不敢進窩,所以第一步是解決避開鰱魚的問題。

我從選位,到水深都用足了功夫,餌料也是直接不霧化的黏餌,可是密度太大,還是避不開鰱魚,第二天我直接放棄餌料,用鮮玉米做窩,可還是把鰱魚引進來了,兩天白板,最終我想用老玉米做窩,可是導演不給時間了,只好離開。如果時間夠用,我覺得即使草魚再少也是可以釣獲的,因為只要從根本上解決干擾就行。

所以,釣魚的時候,要了解魚情,瞭解魚這個水域裡魚的共生關係是很主要的,不要單從餌料和所謂的什麼狗屁配方找原因,釣魚是一個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