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臺釣調漂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欄目: 臺釣調漂 / 釋出於: / 人氣:1.75W

釣魚時,因為魚在水下,肉眼是很難觀察到水底的具體情況,所以我們會藉助浮漂,來判斷鉤餌在水底的情況,一旦有魚吸食、吞嚥鉤餌,如果魚鉤又刺中了魚脣,就會帶動浮漂,而浮漂相對於水面的變化,我們稱為漂相;

漂相的形成,完全是因為鉤餌在水底受到了外力,發生了變化,我們通過整理、歸納、總結,將一些漂相歸納為必中魚的訊號,如黑漂,頓口、頂漂、拖漂,理論上,只有魚鉤刺中魚脣了,魚帶動魚漂,才會發生這幾種漂訊。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但是,在實戰中,我們也會發現,就算這種漂相出現了,我們提竿時,總是沒魚,至於刺沒刺魚,是沒辦法判斷的,如果偶然出現這種情況,那不是什麼大事,可是要頻繁出現,那就嚴重影響我們的漁獲,甚至會因為頻繁提竿,導致窩子散掉,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檢查一下這幾個環節,看看具體是哪裡出了問題。

在分析具體原因之前,我們必須要認清的,就是窩料已經起了效果,所以有魚進窩了;而之所以會出現中魚漂訊,而提竿總是沒魚,無外乎調釣、餌料、釣組出現了問題,而這些環節的調整,其實只需要1~3分鐘的操作,就能解決,所以大可不必擔心,分析的太細,環節太多,浪費我們寶貴的垂釣時間。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第2張

小魚鬧窩是第一個應該排除的原因

小魚鬧窩之所以煩人,不僅僅是因為魚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不好釣,別看魚小,鬧騰起來,各種漂相都能造出來,什麼黑漂、頂漂、頓口、移漂,但討厭的是,除非用專門的釣組,也就是線、漂、鉤都專門配置,否則很難抓口,釣不上,又被不停的鬧,佛也有火啊;

而理論上,小雜魚對所有有可能是食物的物體,都有強大的好奇心和攻擊慾望,就算是掛一粒石頭,只要窩料把雜魚吸引進窩了,小雜魚也會試試能不能吃;所以,我們必須先排除這個原因。

驗證方法:我們可以用隨身攜帶的粉餌(越腥、越香越好),不需要開餌,直接就撒到岸邊,如果很快有小魚搶食,那基本上可以確定為小魚鬧窩,如果等了好一會都沒有小魚搶食,那多撒幾把,理論上只要有小魚在釣點附近,最多1分鐘的時間,就會遊曳到拋灑粉餌的位置搶食;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第3張

解決方法:小魚鬧窩是沒辦法解決的,但是我們可以改善釣組、餌料形態、狀態來規避或者讓開小魚鬧窩,比較常見的有以下這麼幾種,而屆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合的方法:

1、釣餌換種餌,鬧窩的小魚無法吞嚥顆粒直徑較大的食物,尤其是不霧化的,如麥粒,小雜魚搶食幾次,發現吸食不動、吞嚥不下,也就離開了;但是,這種做法很有可能導致進窩魚也停口了。

2、面餌打黏、打硬;小魚之所以鬧窩,就是因為餌料黏軟、溶散好,會霧化成適合小魚吞嚥稀釋的小顆粒,如果我們將餌料打的黏、硬,霧化很緩慢,這樣小魚吃不到,也能有效避免小魚鬧窩;

那麼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用粘粉開餌,將餌團打黏,多放置在空氣中,這樣餌團就會黏、硬,進水很久都不會霧化;這種方法常用於湖庫守大物,但是這種方法不適合誘釣小體型魚,對小體型魚來說,吞嚥起來很麻煩,誘惑力一般。

3、改懸墜為鉛墜沉底,鉛墜的重量增加了,會帶動鉤餌快速沉底,幾乎沒有給小雜魚搶食的時間,而鉤餌到了水底,因為底棲魚普遍體型會略大,小雜魚很少在水底鬧窩;如果是瓜子鯽在水底鬧窩,這種方法沒什麼效果;

4、採用跑鉛釣法,跑鉛釣法可以通過釣目的調整,當小魚鬧窩時,儘管也會拖動浮漂,但是幅度都不太大,一旦出現黑漂,那必然是死口、實口,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的過濾掉大多數小魚鬧窩的假口。

5、打雙窩,這是野釣用,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一旦有小魚鬧窩,就用腥香的餌料開一團餌料,適當的加些粘粉,不用太黏,適當即可,鴿子蛋大小,然後將餌團拋到離主窩點3~4米以外的地方。

因為小雜魚食量不大,鴿子蛋大小的餌團能讓小魚吃很久,這樣,能有效的避免其在主窩鬧窩,而適當的新增一點粘粉,能有效減緩餌團的霧化時間,能更長效的留下小雜魚。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第4張

調釣太靈,是假漂相出現的最常見原因

只要能排除掉小魚鬧窩,那放在第二個排除的原因,必然是調釣太靈;要知道,懸墜釣法的精髓,就是浮漂、釣餌、鉛墜之間,能形成靜態平衡,一旦有魚給口,打破了這種平衡,浮漂或上升,或下沉,這就是漂相的原因;

而我們在調釣時,尤其是野釣時,很多釣友總是認為,調釣越靈,主動抓口的成功率越高,這種思路,對進攻性打法的競技、黑坑釣手來說,已經形成身體的本能,而對於節奏相對緩慢一些的野釣來說,這就是一種比較糟糕的選擇了。

對野外的魚而言,野外的食物,不管是哪種來源,相較於釣魚人的餌料,都屬於味型寡淡,所以只要是釣魚人配置的窩料,只要不是味型太過於濃郁,那吸引魚進窩就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什麼魚種進窩,到底多大體型的魚進窩,這就很難說了。

如果我們的調釣太靈,那麼進窩魚蹭線、撞漂、涮餌,都會導致浮漂有動作,因為釣組越靈敏,浮漂和鉛墜、釣餌的平衡越容易被打破,漂訊就越頻繁。

驗證方法:上推浮漂,大約2~3目的距離,浮漂無變化,繼續推漂3~4目的距離,浮漂還是沒變化,那說明至少一鉤到底,然後恢復原來的位置,下推浮漂,推漂距離為釣目的數目,如果浮漂馬上黑漂,或者只漏出一個漂尖,那就說明是調釣太靈,因為鉤餌狀態是底鉤沉底、上鉤離底。

解決方法:適當加鉛,重新做調目,將調目降低,這樣鉛墜離底的距離就會縮短,而後我們釣目只要不是太高,子線都應該是彎曲狀態,這樣釣組的整體,就偏鈍了,進窩魚蹭漂、蹭線,僅僅是彎曲的子線就能將其過濾掉了。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第5張

因季節因素,導致的魚口輕,或者是遇見滑魚了

嚴格來說,輕口魚和滑魚並不是一回事,因為這兩中魚口的成因不同;輕口魚有兩種,第一種是因為季節、氣溫變化,魚需要適應溫度變化,如突然的高溫、低溫,都會導致魚的生理性不適應,進食慾望很低,所以對食物,表現的沒有多少進攻性;第二種因為持續的低溫,為了在低溫環境減少脂肪消耗,大腦給出減緩運動的指令,魚是想吃,但是身體不允許。

而滑魚的成因,也有兩種,第一種,是因為魚被魚脣傷過魚脣,傷口處形成了角質層,魚鉤根本就刺不穿,而就算鉤餌被魚吸進魚脣內部,也會從魚脣的傷口處滑出;第二種,可能被魚鉤傷過,可能被驚嚇過,對魚鉤非常警惕、敏感,鉤餌稍有動靜,就會逃之夭夭,這種魚可以定義為狡猾的魚;

但是不管輕口、還是滑口,遇到了而不正確應對,那就只有一種結果,就是漂訊頻繁,魚口抓不上,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可能7~8竿之後,窩子就徹底停口了;

驗證方法:將餌團體積減半,並且適當新增一些雪花粉,讓餌團更輕,觀察一下漂相的幅度會不會更大一些,如果會,那就可以確定是滑口魚或者輕口魚了,因為我們減少餌團體積,減少餌團比重,儘管魚口很輕、滑,但是表現在漂訊上,會導致浮漂動作幅度加大,但是驗證方法並不能完全解決這種問題。

解決方法:在遇見滑魚、輕口魚時,一般我們從三個角度去解決,也就是調釣、改善餌料、改變釣法:

1、該改懸墜為沉底釣,鉛墜到底,事實上釣組偏鈍了,但是好處就是,只有魚鉤徹底刺魚成功,魚才能拖動鉛墜,從而帶動浮漂,產生真實的漂訊。

2、將餌料打黏,新增雪花粉,餌料比重減輕,讓輕口、滑口魚吸食鉤餌時,能將鉤餌吸入的更深,刺魚的成功率會更高。

3、改變釣法,改為大跑鉛,只抓黑漂,其他漂訊都放口;大跑鉛的的思路,就是當魚口輕而無力,或者不足以拖動鉛墜時,主線會在鎖緊鉛墜的兩顆太空豆之間滑動,但是隻要是實口、死口,也就是刺魚成功了,必然會拖動鉛墜,而這就會出現黑漂,這樣用來應對,不會驚嚇進窩魚,魚口更真實。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第6張

使用的魚鉤偏大或者偏小

在實戰中,魚鉤也好、調釣也好,都是預判斷,也就是說,我們計劃的目標魚體型,和實際上能釣上來的魚,肯定是有誤差的,當然,我們在黑坑出釣,自然沒有這樣的問題;

而事實上,魚鉤的大小,很影響實戰效果,魚鉤太大,加上餌團,會導致進窩魚無法吞嚥,只能頻繁吸食、撞擊鉤餌,導致頓口、頂漂頻出;

而魚鉤太小,雖然會讓進窩魚順利吸食,但是,魚鉤鉤號太小,會因為鉤尖和鉤柄之間的間距過窄,很難在刺中魚的瞬間翻轉,最多勉強算個掛魚,但因為鉤餌被吞嚥的過深,自然會帶動浮漂出現黑漂的跡象;

驗證及解決方法:一旦排除了以上這幾種情況,依然還是出現中魚漂相頻繁,但是提竿空竿,那麼有且僅有這一種原因,就是魚鉤鉤號出問題了,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換魚鉤,或者將餌團搓小,掛在鉤尖即可,當然,優先推薦的,必然是更換魚鉤,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老鳥們往往都會在野釣時,準備不同鉤號的魚鉤,就是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漂相反饋已經中魚,提竿卻沒刺中,要檢查一下這些 第7張

總結語

在實戰中,什麼情況出現都是正常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原因,並根據原因,並解決就可以了,而釣魚這個事,只要不是客觀因素,那基本上都是餌料、調釣、釣法、配件上出現了問題,挨個試一遍,其實也花不了多久,但結果基本上都是立竿見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