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1.2W

釣魚是一項比較系統的運動,季節、天氣、溫差、氣壓、風向風速、水質、餌料、調釣等都是影響魚獲的因素。但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釣位的選擇都非常關鍵。

選在一片無魚問津的水域垂釣,就算是老手也犯難,選在一片資源好的釣位垂釣,新手也一樣能爆護。

在選擇釣位時,大家常以地形特殊的洄灣、溝汊為主,那麼除了地形,還能用什麼方法來確定釣點呢?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溶氧量

水中的氧氣很大一部分都源於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植物經過光合作用,會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水草多特別是暗草多的水域,溶氧量高,更容易藏魚。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2張

另一方面,水中的溶氧量也和溫度、氣壓有關,溫度越高,水中含氧量會減少,特別是在小面積水域中,更容易受高溫天氣影響。

當大氣壓力比水面壓力高時,空氣中的氧氣會滲透到水中。而越往下滲透,速度就越慢,水深層的氧氣較少。

所以大家常常選擇1~2米的水深作釣,此處含氧量高,魚常在此覓食。雨前氣壓較低,水中溶氧量下降,魚的覓食積極性也會降低。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3張

人們常說“風吹水動,水動魚動”,水面的波動是引起水溶氧量變化的重要原因。颳風時水面的波浪接觸空氣,含氧量要比平時高,特別是下風處的水域,溶氧相對偏高。

下雨時,雨水注入水中,近岸處流速加快,溶氧也會比平時要高。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4張

魚類都有逆水洄游的習慣,這樣反向遊動,可以讓食物和氧氣自動進入身體。在大多數水域,不管是河流、湖泊、水庫,都會有一個活水入口,黑坑也會有固定水泵進水口,而進水口的水質相對最好,溶氧最是充沛。

在有蜿蜒、凹凸、鏵尖等阻礙水流的地形,由於地形差異改變水流速度,也會導致溶氧量增加,阻滯大量的水中的食物,從而吸引水域中魚,往上游覓食。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5張

水溫

魚具有很強的“趨溫性”,適宜的水溫,會讓魚更舒適,覓食積極性更高。人們常說的“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就是水溫變化引起魚活動變化的諺語。

而水溫相比氣溫有滯後性,有時候我們人體感覺比較舒服的溫度下,往往並不適合釣魚。在冬季和初春時節,晝夜溫差大,突如其來的變化,會使得水溫快速升高和下降,讓魚不適應,往往不好開口。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6張

在選擇釣點時,我們要根據天氣、季節、光照等特點來判斷水溫。冬季和初春時,以及夜晚時,深水往往比淺水水溫要高。

但在夏天,以及長時間日照後,淺水區往往比深水區水溫高。有風的時候,有水草等障礙物遮擋的水域,會比明水處水溫要高。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7張

有些野外水域處於陰涼處,長期被遮擋,並且避光的區域非常大,而不像橋墩、堤壩這樣小面積的遮擋,也很適合下竿。

因為魚的主食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水草、昆蟲等,而這些食物都離不開光照的影響,如果缺乏陽光,相關水域的生態也會比較脆弱。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8張

食物

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覓食,食物來源多是水底藻類生物、小魚蝦、浮游生物、昆蟲以及岸邊飄落的果子等食物。所以水中有小魚小蝦處、岸邊有農田果園處、網箱附近、老釣位等地方食物豐富,往往是魚經常駐留覓食的地方,都是適合垂釣的黃金地點。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9張

魚很少會在某一固定位置駐留很久,會經常遊動覓食,外出活動。在水庫的樺尖處、大水面中的小水面、水域的深淺交界處、流水入口洄灣處,這些水流由急放緩的區域,會帶來不少漂流物沉積,也會有不少魚類的食物,通常是魚遊動的必經之路。找到了 “魚道”,魚獲自然不會少。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10張

安靜

魚在活動覓食時是非常謹慎的,人的腳步聲過大,也容易驚擾到魚類,在釣場,尋找人少僻靜無嘈雜聲的釣位,也可以提高釣魚效率。

除了按照地形,還有這些選釣點技巧,掌握了想不爆護都難 第1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