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冬季大棚實戰的調釣技法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1.67W

北京的冬季大棚比賽已有多年的歷史,這對於棄“冬閒”為“冬練”,提高技術水平或保持競技狀態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不論新手還是老手,或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連續冬仨月的大棚訓練,猶如閉關修行一般!運氣好的話,各種複雜魚情您能從頭到尾體驗個遍。

另外,還能和許多高手近距離接觸交往,遇有困惑疑難,直接向他們請教,往往比自己摸索事半功倍……一冬下來,在釣組配置、餌料基本功、應變能力以及釣魚認識、比賽經驗各方面會得到較為全面的提升!等來年出關,一般人還真掐不過您……

一、生口快魚

趕上剛撒魚頭兩天魚情的釣友,回來形容說:“空鉤都能上雙尾”。我到大棚是撒魚後的第三天(週五下午),魚情依然令人“坑奮”!接過朋友手中的竿子,拉餌釣浮手忙腳亂試了一個小時,256尾。釣點周圍聚了一群黑壓壓的小鯽魚,始終不散。其間換子線兩副(朋友用的是以前綁的0.1號子線,金袖1號鉤)。

第二天一早,我便拿著自己傢什到了大棚,用0.4~0.3號線組,OC1號鉤,竹腳短身硬尾2號漂。搜斂家中剩的商品食開了一團拉餌。仍釣半米以內水深,單手拋竿,頻率打的夠快,子線也沒換,但兩次記時下來卻沒有大的突破,最多281尾。通過週六觀察幾位快手釣和後來聽說的尾數記錄,對這種生口小鯽魚的打法增加了一些認識,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

1、頻率和線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算個小帳:每小時60分鐘,若按平均每分鐘有4尾魚入護計算,可釣240尾。這期間不能有太多空竿和換子線的時間,換一副子線假如僅需一分鐘,起碼4尾魚就沒了!而且關鍵是頻率一亂,窩裡的魚也會亂,雖然恢復拋竿還能重新聚攏,但時間和節奏上已經受到影響,丟的也就不止4尾魚了。

因此,釣這種生口魚最好不用太細的子線。高速飛魚槓魚容易失準譜,快起來難免直接抓子線來猛的,尤其槓雙尾時倆魚一折騰最容易使子線過力或造成磨損,所以,子線用粗點利大於弊。如能堅持整場不換子線,心理和速度上首先有了一項保障,待魚情變化後再換細不遲。

減少空竿則靠經驗和節奏來控制!這中間,拋竿準度、落水輕盈、選鉤大小、餌料狀態、用漂和提竿時機等方面都需綜合到位。

2、抓雙尾是突破的關鍵

週日有事沒去大棚,聽說當天有不少高手組織了掐魚,一名快手創出345尾的時速(估計是本棚今冬最高記錄了)。通過上面的小帳咱心裡應該有數,如果雙尾不多僅靠打單發,即使速度再快,空竿再少也很難突破300尾,所以這裡面一定藏著學問……

冬季大棚實戰的調釣技法

3、快魚的三種釣法

①水皮節奏法

浮釣法中有一種純節奏釣法,或者叫它“數數釣法”或“意念釣法”都行,也可用來對付生口。小鯽魚聚在水面搶食爭先恐後,有時會滾成一個“魚團”,鉤餌一入水可能即被“搶吞”(可看到群魚每次追鉤下潛)!但浮漂入水一般要滯後於鉤餌,且需翻身和停頓時間,鉤餌才能到位。所以,最初的魚訊很難“看”到!

選那種粗短碳腳粗短身硬短尾的“五短”浮漂,北京釣手俗稱“蘿蔔漂”(2、3號較合適)。這種漂的特點是翻身賊快,入水就立。但需注意立起來的位置最好是穩定在身尾結合部,不能翻身後先有一個下扎動作,然後再回彈起來就不好了。如果浮漂不理想,可通過調鉛來儘量減少其自身的雜亂語言,只需控制浮漂“入水翻身一次立穩”即可。

水皮節奏釣法,實際上抓的是鉤餌到位之前、看不見的吃口,用這種蘿蔔漂,按道理主要是藉助它起個標誌物和牽控線組的作用,看訊號已經不重要了。此釣法可以不看浮漂動作,拋竿後就勢牽大線,待浮漂翻身站穩後默數1、2、3即提竿,完全靠拋竿頻率和節奏屢順魚口來“盲”釣。一旦條件形成,鉤餌入水已遭爭搶,立漂後“1、2、3”之即,實際已有一鉤甚至兩鉤入了魚嘴,而此時浮漂還來不及動作……

抓雙尾,主要也靠節奏來控制。比如連上了幾竿單尾,之後才又上雙尾,則可能是節奏過快造成……實際上,打頻率不是越快越好,要根據魚情靈活把握。

②定層看漂法

選翻身快的中號短身硬尾或軟尾浮漂,定好一定調目,快魚可偏高,比如7目漂就調6、7目,因為節奏釣法追求的就是出口快,慢了失去意義,如果到位後沒口就提竿再來了。釣層可以適當加深,比如一米左右(中層的魚往往比上層穩定、好控制)。然後依然是靠頻率和餌料來壓好魚層,邊釣邊創造好鉤餌進入釣層才遭爭搶的條件。拋竿後提線牽制浮漂釣點翻身,然後密切觀察、找出浮漂釣目附近有規律的動作,比如:“一陰一頂”或“一停一頓”等,以抓雙尾訊號為主。

節奏釣法,鉤餌的懸浮霧化和入口性非常重要!鉤的輕重大小要選合適,太大了難進嘴,太小了易深吞(對生口魚而言)。餌不能散,也不能過黏阻鉤門,一般以提竿後能見到極少殘留為好。拉餌手法也很關鍵!始終保持球形餌團35度左右側拉是要領,只需鉤尖部位從球面迅速擦過即可,鉤子無須進入“球內”或“球心”。拉出的餌效果好的話,是以鉤尖為中心的兩個小絨球兒,入水層層剝離但卻“餌芯長留”,魚一吸即是鉤尖!而且不提竿餌芯不易脫落。鉤把部位最好不要另外掛出個小餌團,否則是空竿隱患。

節奏釣法,頻率控制為要!快慢隨機調整,穩中有快。鉤餌入水輕盈及釣點準度也很關鍵!追求速度但絕不是東一竿西一竿追著魚群亂打。如果漂一入水見“口”就逮,會越逮越亂!不定層的胡亂提竿,抖落的餌料會把魚群引高引散,打亂定層快魚的基本秩序……當然,如果魚已經在表層截了死鉤,頂著漂肚子“跳舞”,則提竿無妨,並非教條。但“壓魚”和“穩層”意識要貫徹始終,以保穩定數量。

③跑鉛擊底法

若按鯽魚的生活特性來說,底層的魚應該是最健康穩定的,而且個頭偏大;若按釣法來說,底層的魚也最好控制。今年大棚這撥魚,經幾天的浮釣之後,中上層的魚口已經顯露偏滑,很大的動作出現空竿,雙尾概率也在遞降。於是,有人便開始打底層魚的主意了。全層有魚,截口必然,要想使鉤餌快速穿過魚層直擊池底,便用上了“跑鉛”。

冬季大棚實戰的調釣技法 第2張

“跑鉛”這詞大家並不陌生,但跑鉛之“跑”,其實早應有其正確解釋。即:“唱歌跑調”的“跑”,“做事情跑了規矩”之“跑”!而並非僅活鉛“跑動”之意。

既然是“跑了”鉛,那鉛就“不正常”了!其變法應該是無限的!比如:去8字環調兩目,隨便釣個3、4目或以上,鉛墜肯定就跟著8字環一同觸底了。只要覺得釣組浮漂已下沉夠快,既是一種“跑鉛”……再比如:無鉤調平水,然後再加上一塊大約能壓4、5目漂尾的鉛皮,釣4、5目位置或再高,效果與前差不多(普通8字環重量能壓4、5目標尾)……還比如:用2、3號漂正常釣浮時,突然換成1號漂,並迅速拉長水線,那8字環帶著鉛墜也就杵到底了。

以上三例,都是8字環擊底、立鉛釣組的粗略調法。如果不考慮躲避中上層截擾和釣速問題,嚴格調鉛使達到8字環輕觸底狀態,則“跑鉛”的靈敏度會相對提高(另外還可與“提鉛”技術結合運用)。反之,如以躲避截擾、快速擊底為首要目的,則鉛重些或漂換大些也無所謂,而且並不一定需要活鉛……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求釣底層高密度生口魚,其重點同樣是在節奏和主動控魚意識上!靈敏度其次。

“跑鉛”釣快魚,實際上也是利用節奏和控魚經驗制勝的。保持一定的頻率拋竿,不但使底窩魚越聚越多,而且重要的是逗起魚性,能使它們呈瘋狂搶食狀態,就算成功了一半!當8字環和鉛座先行擊底後,雙子線鉤餌會延遲一定的擺幅才落底,而當鉤餌尚在“動態”階段時,很可能就被窩中迫不及待的群魚搶吞了!一隻鉤吸入魚嘴,浮漂難有大的反應,而當兩隻鉤都被吸進後,雙魚異向爭奪,則很容易帶動鉛墜,使浮漂產生動作的可能性就大多了!雙尾的成功率也高多了……

今冬本棚一位快手345尾的時速記錄,後來得知就是用“跑鉛”苯法所創!

水皮節奏釣法,我們還多少是依靠群魚爭搶鉤餌時的視覺衝擊,獲得了“數數”釣法(即意念釣法)的創意。而跑鉛擊底釣法,應該具有更加超越的內涵和意義!因為我們換了個釣層,看不見群魚爭搶鉤餌的場面,而是完全依靠“意識”在“遙控”魚群爭餌從而施釣的。人真的是很聰明、很狡猾!其實,底窩的餌料聚集和魚層控制要相對容易得多……

圍觀者可能會覺得,釣魚怎麼比撈魚還快?大概這不需要什麼技術,是魚多造成……但節奏釣法在選鉤、餌態、子線、鉤距、觀漂,尤其是主動控魚意識等方面都是有嚴謹配合的。對此,俺只能泛泛一談,不一定準確,朋友們還是應以實踐中的感悟和積累為主。

如今的鯽魚速釣,有些招式早已跨越了原始臺釣技法的限制。比如:單手蕩竿就比雙手側拋法省略了多餘動作。風線“壓水”在冬釣大棚裡也基本沒有用,不論快魚慢魚,端竿牽線,已屬一般姿勢,應該說在釣魚意識上就是一種提升(其它好處大家慢慢體會)。

所以“竿架”在大棚裡也基本用不上!有條件的釣友可在釣箱上裝個“竿掛”,用於起身停釣的時候放釣竿,很方便。如果您已習慣使用架竿,釣魚時也最好暫時收起,否則,會妨礙單手拋竿。另外,快魚單手蕩竿:竿子要有調性,主線也不要留長(最多齊竿、子線隨機),否則不好操作。其它如——拉餌盤、大口護、槓魚器(脫鉤器)等配件也需具備。

二、底釣階段

大棚內的小鯽魚池,平時釣友練竿不斷,週六日可達五六十人(池兩邊釣箱擺滿)!因此,“大生口暴連”的特殊魚情最多也就延續了一週左右。其間,可運用到的“水皮節奏釣法”、“定層看標法”和“跑鉛釣快魚”等招數,皆以雙尾概率為境界追求,俺在上篇回顧中已向大家作了簡單介紹。

1、時速由二百左右過度到七八十尾(含比賽前練竿)階段

隨時間推移頻繁鉤放,魚口很快生滑參半。釣底時速100~200尾階段。在有人仍用跑鉛釣的同時,有不少釣手採用了大號標正常釣底戰術。之所以選用大標,主要是中上層魚還比較活躍,為加快下底、提高釣速等需要。釣手們所用的浮標都在4號以上,雖然各種標形都有,但多以到位較快的底釣形浮標為主。

冬季大棚實戰的調釣技法 第3張

常規釣底,一般情況是大標釣靈點,小標釣鈍點比較好,但也隨魚情而變。比如:魚活躍、吃口較密時,為求中魚率或雙尾機會,釣鈍點無所謂。而魚口較稀(或趕上釣位原因)時,為保證頻率,釣稍靈點兒(比如讓上鉤離底)則出口多。有口的前提下才能促使不斷提竿,從而保持頻率。如果釣太鈍,半天標才動一下,那就別談頻率了。

底釣比較忌諱窩內驚魚,可以觀察到成熟的釣手在快魚階段抓口都比較穩(當然也有求雙尾的目的),標一動就提的很少,空竿也很少。浮標上上下下的小忽悠一般都不逮,只抓“忽悠後的明顯下頓”或“先陰後頂”等實口動作……釣的沉穩則保得長久,上魚率自然就高!

自從撒魚後不久,有人帶頭突然改浮釣為底釣後,不知是人心所向還是“寡難敵眾”,很長一段時間內,直到正式比賽已經進行了三輪(每週日比賽,一天四場)後的今天,幾乎還沒有人改弦更張嘗試釣浮,其中道理咱也說不清,暫且按下不提……

在12月初的那場大寒流到來之前,北京的氣溫還在零上(自然水域都沒結冰),所以,延續底釣的數週內,魚一直比較活躍。事後回憶,魚情應該仍以“頻率魚”或曰“底抬頭”吃食為主。其間,在有人始終堅持壓底釣的同時,部分釣手則陸續嘗試使用極短身長腳長尾的“過程”、“底釣”兩兼形2、3號冬標來釣。

頻率形成後,可抓上一陣近底平吃,然後再行間斷壓底,也是增加尾數的有效一招!尤其在中上層截擾已不太明顯、時速七八十尾階段,使用此款“進攻”與“防守”兩兼形浮標的釣手越來越多。此款冬標翻身快,“水滴”流線形短標身,反映鉤餌近底階段的行程穩而長,利於捕捉介面;而長腳長尾配合很短的標身,底釣的定訊表現同樣出色。

這一階段,釣手們的線組使用一般在主線0.4~0.2號,子線0.2~0.1號之間;鉤以輕、細的袖鉤為主,如:咖瑪卡茲的白袖金袖或赤袖2號1號、0.8號逐漸過度(此種鉤帶倒刺,用前要仔細掰淨);子線長度15~20CM。底釣鉤距一般以1.5到2倍鉤長較好,鉤距太大易導致兩鉤靈敏度差異過大,即下鉤過鈍,上鉤過靈,狀態較難控制。

浮標標形和號數選擇方面,比較難說!冬季大棚釣,對浮標自身靈敏度及線組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如果您覺得隨便抓一支夏天用的浮標就能玩,那大概就錯了!除短暫的“大生口”階段外,您可以下竿試驗一下:線組粗了、浮標肉了、魚鉤大了、底找過了、餌料狀態差了……“動作”可能有,但多數會空竿!

因為那已經不是入口!很小的入口動作,“粗線條“的釣組很難表現出來!除釣組的靈敏度要儘量保證之外,同時還要考慮水深、釣速和訊號傳導等方面的問題。總之隨魚情的快速變化,選標也要靈活機變!想用一支標從頭打到底,幾乎是不可能的。

2、魚情——漸入佳境

05年12月3日,一場寒流來臨,夜間小雪,早晨風力5、6級,北京的氣溫驟降10度左右(夜間零下9度、白天1度)!當日我隨幾個朋友一起去練竿,明顯感覺魚口比上週輕了許多,大號標不得不退役了!改用2號短身硬長尾冬標,若不仔細調出“目邊”來釣的話,極小幅度的吃口動作還真不好認了……

轉天,12月4日週日,興華垂釣園內的大棚第一輪比賽正式開始,當日氣溫比3號還低,北風5、6級,棚內地面的水都結了冰,選手們在驟冷的天氣裡表現出了頑強的競技精神,團結、緊張、嚴肅、認真地完成了全天四場比賽,秩序井然。當日每場70分鐘尾數統計,最多的是東大邊七十四尾,最少的已有0尾記錄,一般水平以每場釣二三十尾居多。第二輪比賽隔週的11日舉行,氣溫依舊,只是沒颳風。單場尾數記錄,大邊最多的五十三尾,平均水平已在一二十尾,單場0尾增多,可見魚情變化之快!

冬季大棚實戰的調釣技法 第4張

3、大棚專業池中後期魚口及釣法特點

天寒水冷魚滑口輕,大部分釣手已經把線組降到了0.2~0.1號、袖0.8鉤,有人已經改用蘆葦細長身的底釣硬尾冬漂。蘆葦漂相對來講動作賊,能儘量發現小口……大棚專業釣池的魚口,尤其中期以後的魚“入口”有個特點,那就是輕得不能再輕!用“火柴棍(注意是橫過來的火柴棍)的幅度”,來形容浮標動作,一點也不誇張!有的釣手甚至說:“水皮一陰”(即指標尾周圍的“水皮兒”微微塌下一個小坑兒)就是入口!

這麼小的魚口,是不是隨便用什麼標、怎麼調釣都行呢?當然不是!您想:冬季大棚用細線是為了提高釣組靈敏度,用小號冬漂也是為了提高靈敏度,用輕鉤小餌同樣還是為了提高靈敏度!另外象極細形的太空豆,橡膠自定位式鉛皮座(與太空豆原理一樣)等配件,在選手中也都在全方位的嚴格追求……一切努力其實都是圍繞著看清這種“小入口”動作所進行的!浮標調釣方面,因大棚用餌很小,餌重壓目很少,這預示著找底需要更加精準!而浮標調釣高低,可以說有一半是為了水下鉤餌狀態服務的(即控制鉤餌狀態)。但浮標自身狀態,及母線傳導狀態這釣組的“三態”,缺一不可,都應在考慮之內!

鉤餌狀態控制屬一般技術,咱不說了,只聊聊線組和浮標狀態。調釣目數高,浮標的上牽制力大,對提高小標線組的傳導效率有利。而調釣目數低,配鉛則大,也是線組均衡張度所需。但在冬季低溫條件下(尤其用標很小時),表面張力所導致的浮標“隨意平衡”現象相對顯著。調釣太低,浮標上行力不足,有時標尾壓下去難以很快復位,會影響魚口訊號的準確傳達。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不高不低!利用標尾“中段”來進行調校較為客觀捷徑。

再說浮標狀態:調態高,浮標剩餘浮力大,其本身上浮容易下拉難;調釣低則相反。同時,浮標調釣高低,也還聯絡著整個系統呈如下規律:調釣目數高,入水體積就小,系統容易“啟動”,靈敏度較高,對輕口魚來說有利;調釣低則相反。

因此,從以上分析可知,也是不高不低,運用標尾“中段”最合理!對線組、浮標狀態控制都有利!比如說:10目標,一般情況用在4~6目範圍無大錯!變化方向如:魚口密、水較深、線較粗、標浮力較小時,可偏高調釣;魚口稀、水較淺、線較細、標浮力較大時,則可偏低調釣。

另外,對所用浮標具體效能的瞭解和把握,沒有定規,調出“口”來為準……再有一點,就是易於觀察小動作的調釣技巧問題。要把“釣目”精確地定在“目邊位置”需要特別仔細!為什麼要釣“目邊”呢?以往好象只有這方面的籠統介紹,要我說主要就是為了利用水面醒目的反差目邊,來觀察小動作而已!

比如:一般標尾1、3、5、7目是暖色(紅或橘黃),而2、4、6、8等目則是淺色,兩目間以黑格分隔。假設您釣的是3目另一黑格位置、並有意識地讓4目的淺色邊露出水面一線寬;或釣4目一黑格位置並把5目的深邊露出一線寬來,那麼,“火柴棍”般的小幅度下行動作,就很容易觀察,色邊一旦“沒了”就是陰口兒,色邊一“寬”就是頂口兒……若再精細一些,或眼神更好,可以就釣“一黑格”(即黑格的下沿),黑格一沒就是“陰口”,色邊一出既為“上頂”,雙向都可觀察……

如果是釣在整目或大半目上,那“毫米級”的小幅下滑或上頂動作,則很容易被漏掉或乾脆看不出來了!這大概就是利用“小中觀小能放大”,而“大中觀小是縮小”的視覺參照原理吧……

逐漸進入數九嚴冬,魚口可能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滑。線組會繼續放細到0.1-0.15號主線、0.06-0.08號子線,袖0.5-0.3號鉤(快走到極至了)!底釣走鈍,或逐層搜尋釣法(其實就是哪有魚釣哪!哪有魚哪是底。因為水涼,魚不太活動)也會漸漸有人用到。

這麼細的子線,用“頭髮絲”來形容,已經嫌粗了!新朋友上來,飛第一條魚說不定就會斷掉!而有經驗的釣手,飛幾十尾魚也不會斷,什麼原因?其實技巧全在“弓竿槓魚”上,練幾次就明白了……

浮釣,有不少人探討過上鉤靈還是下鉤靈的問題。“學術派”一定會說魚吃上鉤靈!而“實戰派”釣友卻都知道魚吃下鉤時訊號真實,因為魚吃穩定後的上鉤時容易被長子線擋嘴,造成有訊號空竿……大棚冬釣,中後期魚情慘淡,見個口不易!糗浮不妨試試單鉤……

逮小口是魚!等大口多空!一冬天的大棚釣下來,您大概需要配副眼鏡了……但在釣魚整體意識上,您或許已經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一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