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四季釣魚 > 春季釣魚

淺談春季還不如冬天好釣魚的原因

欄目: 春季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2.71W

季節從寒冬向盛夏過渡之間,有個美麗的春天,風和日麗,百花盛開,氣候宜人,魚類也漸漸開口覓食上鉤。但是,春天的魚並不好釣,有時候感覺到還不如冬天。這是為什麼呢?

這與春天覆雜多變的氣候有關。

淺談春季還不如冬天好釣魚的原因

春天,是冷熱交替的季節,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溼熱空氣來回交替,進行拉鋸式戰爭,最後的結局是冷空氣退居北方,大部分地區被南方熱空氣佔領控制,這時也就是夏天了。所以,春天的氣候多變,多風,忽冷忽熱,引起水溫也隨著氣候、天氣不斷變化,導致魚類無所適從,有時好釣,有時難釣。

魚類屬變溫動物,其食慾和一切生理機能無不隨氣溫、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溫度不只是影響魚類活動的一般因素,而是關係魚類生死存亡的決定性因素。各種魚類都有其生長的適宜溫度,高於或低於適應的溫度都會有異常的表現。如鯉魚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5——30度,當溫度低於14度和高於31度時,食慾減退,發育緩慢。又如適應強的鯽魚,適宜溫度為10——35度,低於9度或高於36度時同樣食慾減退,低於4度則停止進食。春季的淺水溫度比深水溫度回升快,魚兒便自動到淺灘遊弋,這就是“春釣灘”的由來;夏季水溫一般偏高,但深水溫度日差較小,所以夏季魚類只在夜間和早晚才在岸邊淺灘處覓食,但中午高溫時段大都回遊深水避暑。“早晚釣邊午釣潭”是夏季釣魚的生動寫照。“秋釣陰、冬釣陽”的諺語反映的就是魚類在秋冬季節的活動規律。

冬季時候,水的底層溫度最高,到了春季,水錶面的溫度首先開始升高,由於魚類的生理本能,魚類自然會游到水錶面或淺灘,尋找更適宜生理需求的水溫,或者是享受陽光。

冬季的時候,水溫雖然也有變化,但水底相對溫度最高且比較穩定。而春季的時候,水溫的變化較大,有時候水錶面溫度高,有時候水的中層溫度高,還有的時候水底的溫度高。比如晴朗無風的天氣情況下,水的表面溫度就會增高,這是魚層向上或靠近淺灘;而大幅度降溫的天氣情況下,水錶溫度降低,水底溫度相對要高一些,魚就會趨於底層;再者,受風力、水流的影響,水的溫度也會起變化,如頂風的溝尾,因風吹動溫度較高的表層水流向溝尾,頂到岸上向下折回,如果水位不太深的話,釣位的水底會有一個與風向正好相反的暗流,且水溫較高,適宜垂釣。

淺談春季還不如冬天好釣魚的原因 第2張

“春釣灘”是無數釣魚人總結的經驗,可是什麼叫“灘”?“灘”就是水底平坦或相對平坦的地方。有什麼標準、界限嗎?我們許多人都有過在水庫游泳的經歷,你還記不記得,炎熱的夏天,水的溫度也挺高的,試著往中間、往深處走走吧,可是剛離開岸邊,發現水下2米多深冰涼冰涼的!潛水下去,足以使人手腳抽筋!夏季固然如此,那麼春季呢,根據我的理解,灘的標準水深應在2米以內,並隨春夏過渡逐漸加深。

為什麼有時候見到成群的大小魚等在水面游來游去,就是不沉底,不咬鉤呢?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晴朗、無風、升溫的天氣。魚到處遊動,但並不吃食,或乾脆浮在水面一動不動,幹什麼呢?我的理解為晒太陽或享受溫暖。曾經幾次遇到身上長有白斑的大魚,孤獨地浮在潛水灘的水面上,一動不動,即使用石頭砸它,也不大動,快死了一樣。估計是魚利用陽光的紫外線等治療疾病吧。人需要陽光,魚也需要陽光,在陰冷黑暗的水下蟄伏了一個冬天魚類,春天出來晒晒太陽,難道有什麼不正常嗎?

春天釣魚,首先開口的是較小型的水庫,然後再是大型水庫。拿我們這裡來說,我們總是現在附近的中小水庫裡垂釣,今年春節期間,附近的大小水庫已經開始上魚了,現在中小水庫小雜魚已經鬧得厲害。而小浪底水庫要到51以後才能正常、穩定地上魚。雖然釣友們間或不斷地從小浪底釣到一些魚,但是規律難以把握,情況極不穩定,空軍居多。

釣魚是一項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問,必須勤學多練才能提高水平,特別是野釣。還有很多不解之謎等待我們去破譯,還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