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水域 > 養殖塘釣魚

叉尾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欄目: 養殖塘釣魚 / 釋出於: / 人氣:2.25W

叉尾魚是鮰科、真鮰屬大型淡水魚類,學名斑點叉尾鮰,別稱溝鯰、鉗魚、叉尾魚等,原產於北美洲,1984年由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從美國引進,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下面來看一看叉尾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吧!

叉尾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一、魚種定義

叉尾魚是著名的經濟魚種,學名斑點叉尾鮰,別稱溝鯰、鉗魚、叉尾鮰等,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鯰形目、鮰科、真鮰屬大型淡水魚類,原產於北美洲,1984年由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引進,1989年自繁成功,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

叉尾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第2張

二、生活習性

1、底棲性:叉尾魚是底棲性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底層活動,喜棲息在池塘、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冬季叢集游到深水區的石縫、土洞、樹樁等遮蔽物處越冬。

2、雜食性:叉尾魚是雜食性魚類,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及幼蟲等,成魚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底棲軟體動物、小型魚類、動物屍體等,也攝食植物的種子、碎屑。

3、喜溫性:叉尾魚是喜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最適水溫21~26℃,攝食水溫10~32℃,水溫低於15℃或高於30℃食慾逐漸減弱,水溫低於10℃或高於32℃停止攝食。

4、夜行性:叉尾魚是夜行性魚類,怕光喜暗,晝伏夜出,視覺功能退化,眼球很小,白天藏在草叢、石塊下、樹根下或深水底,到了夜晚才出來活動,全憑嗅覺和觸鬚獵食。

叉尾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第3張

三、養殖技術

1、池塘建造:叉尾魚養殖池塘有下挖式、地面式等,池壁以磚體結構為宜,池壁和池底必須確保不漏水並用水泥抹平,池底放少量瓦筒、瓦壇等作為人工洞穴供叉尾魚棲息、藏身。

2、放養準備:叉尾魚苗放養前兩週全池潑灑生石灰消毒,放養前一週注水並開始培肥水質,可在水面上種植水浮蓮、水葫蘆等水生植物,這樣可起到遮陰、防逃及調節水質的作用。

3、魚苗選擇:叉尾魚苗要選擇無外傷、無病害的健康魚苗,規格要求在3釐米以上,同一養殖池的魚苗規格必須一致,以免互相殘殺,魚苗投放前用魚苗專用消毒溶液浸泡20分鐘。

4、水質管理:叉尾魚養殖池水質以黃綠色為宜,一般情況下10~15天換掉1/3的池水,若發現魚苗竄出水面說明池水過肥,應及時注入新水,悶熱或雷雨天氣要及時開增氧機增氧。

5、餌料投喂:叉尾魚開口飼料可用蛋黃或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隨著魚體的長大可投喂水蚤、紅蟲、蛆蟲、蠶蛹粉、豬血、配合飼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餌前略有剩餌為宜。

叉尾魚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第4張

四、病害防治

1、黑體病:病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頭部向上,垂懸於水表層,直至滅亡,防治方法是①保持水質清潔;②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續潑灑2~3次。

2、腸炎病:病魚體腹部膨脹,離群獨遊,輕壓腹部有淡黃色黏液從肛門流出,多發生在7~8月,防治方法是①流行季節用漂白粉掛簍;②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用2天。

3、氣泡病:病魚體表出現很多的小氣泡,尤以胸鰭、腹鰭、腹部等位置最為集中,防治方法是①衝氣散發水體過飽和的氧氣;②徹底換水、排出老水;③食鹽兌水後全池潑灑。

4、車輪蟲病:病魚體色發黑,身體消瘦,遊動遲緩,嚴重時病魚鰓絲邊緣發白、腐臭,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②0.7克/立方米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5、孢子蟲病:病魚鰓部和體表有白色孢囊堆積成的瘤塊,極度瘦弱,呼吸困難,最終因缺氧而死亡,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清塘;②0.3~1.0克/立方米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