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水域 > 坑塘

肥水魚塘釣魚技巧分析詳細介紹

欄目: 坑塘 / 釋出於: / 人氣:1.65W

水有肥瘦之分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所謂水的肥瘦大多是由浮游生物的多少來確定的。水過瘦魚類可食的浮游生物餌料匱乏;水太肥又容易對水體中一些理化因子產生不利影響。從直覺上看,水質可用色和透明度來表示。水色主要是由浮游生物多少來決定的。主要有藍綠藻、矽藻、隱藻、裸藻、輪蟲和原生動物,這些都是淡水中的中上層魚類較好餌料。一旦人為向水域中投入化肥時(有些養殖戶怕熟人來魚塘釣魚,礙於情面又無法拒絕時就用此法,讓你高興而來,掃興而歸),水體就呈青綠色;餵魚時投入牛糞,呈黃褐色;投入人糞,呈翠綠色;投入豬糞,呈醬褐色等等。那麼,在這些水域中垂釣,究竟如何施釣、用什麼餌料、何時出釣等系列司題就凸顯出來。筆者通常用以下技巧來對待肥水中的魚,均有較好釣效,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肥水魚塘釣魚技巧分析詳細介紹

有資料顯示,溶解於水中的氧60%以上來源於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40%左右由大氣補充。由此看來,氧在水域中分佈也是不均勻的。在水7的表層(約50釐米左右)處於飽和狀態,50釐米以下處經常有變化,再下層時不時缺氧。由於肥水中存在大量碎屑,阻礙了陽光的穿透性。同時,底層淤泥、腐爛物的發酵也消耗了大量的氧。因此底層不但不能造氧,反而成為巨大的耗氧區,它只能靠上層氧的擴散得以補充,而這種擴散和補充的速度非常緩慢。另外,肥水中的氧氣分配不均且變化之大。資料分析,水域中氧氣67.2%為“水呼吸”所消耗;14%為淤泥和腐爛物消耗;只有18.7%的氧供魚類呼吸所用。所謂“水呼吸”,主要指肥水中大量有機物分解時消耗了大量的氧。基於上述狀況,選擇晴好天氣出釣是明智和理性的做法。

晴好天氣,水域中光照時間較長,水中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向水中釋放較多氧氣,同時也吸收水中二氧化碳。在溶氧足的水域魚類四處覓食,活動頻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若連續多日晴好天氣,氣溫水溫持續攀升的情況下,魚類需氧量也有所增加,而且月巴水中的有機物會加快分解速度,出現溶氧不足的局面,此時就不宜出釣。陰天水中溶氧量相對較低,特別連續幾個陰天,垂釣水域氧氣就會過低,此時魚也顯得格外難釣。常有釣手抱怨說,有時天氣不錯,既無風亦無雨,水位正常,可就出現一天做了幾個窩點,用了幾種餌料,到頭來只釣到幾尾小魚,於是便到處查詢原因,說魚餌不佳或運氣不好等,其實這往往就是水中溶氧才足,魚類無食慾原因所致。由於多日晴好天氣,加之氣溫不斷上升,通常會導致肥水處

溶氧嚴重不足,此時的魚就顯得特難釣。做為釣手要擇日出徵尤為重要。常言道, “久晴必有雨”。只要抓住雨天這有利時機,往往會有不錯的魚獲。選擇雨天出釣,是因為浙淅瀝瀝雨點飄落在水面,致使水中溶氧量不斷增多,魚類在水域中活動頻繁;如遇中雨大雨過後,岸上和小溝渠昆蟲、草籽等被水衝入河道,此時水域中不但溶氧充足,可食餌料也較豐富,此時魚類十分活躍,四處覓食。特別雷雨到來之前出釣,魚類咬鉤很歡,筆者曾做過嘗試,其效果非常明顯。

大水域中的水生植物大多生長在沿岸、曠水區和深水帶這三個分別不同的環境。這是依據光照條件和水域深淺自然形成的。這裡所說淺水是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氧量為零的深度。其上為產氧水層,溶氧量充足。其下為單一耗氧水層,只能靠水的垂直對流進行溶氧補充。補充深度如同一塊無形的切面將富氧區與貧氧區分開,也將聚魚區或無魚區分開。這個層面的深度會因水的肥度不同而不同。也會因晴天、陰天、早晚、白天和黑夜、夏季與冬季的變化而變化。而魚類也會隨著水域環境變化來調整其攝食時間和棲息地。因此,這裡所說的淺水是無具體界定標準深度的。依據水域特點,多數魚類會在中上層活動,垂釣應遵循釣淺不釣深,長竿短用,拋竿近用的原則,從水情、魚情等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方可奏效。

這裡說的“動”有兩層意思:一是在肥水水域找有水流動處下鉤。譬如,進出水口處,開閘放水地方,下雨時岸上雨水流入河道促使水體流動等,另外,養殖戶在養魚池安裝了增氧機旁,增氧機開啟時那裡水體是流動的,在此做窩下鉤是很不錯的選擇;二是在肥水塘、河道等處垂釣,鉤餌在水中要不時地挪動,讓“死”餌變成“活”餌狀,以此誘魚前來咬鉤。事實證明,在水體流動處下鉤往往會有較好的魚獲。因這些水域中溶氧量充足,魚類非常樂意在此遊玩、逗留和覓食。

肥水水域水溫升降較快,特別是炎夏和初秋時節,早上和中午相比溫差很大。這種驟冷驟熱的天氣會使上下層水溫形成對流,增加水中溶氧量,所以,在炎夏和初秋垂釣,上午好於下午,傍晚好於凌晨。夜間是魚和浮游生物耗氧最多時段,尤其是魚密度較大的池塘耗氧更大,常出現“翻塘”也多在夜間和凌晨。上午通過太陽照射,水域中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會使水中溶氧得到補充。中午和下午時段水溫迅速升高,魚自感不適就蟄伏不動彈。鑑於此因,在肥水塘垂釣最佳時、司為上午7~10時,午後4 30—8時。但在自然水域中情況恰恰相反,一般清晨至9時,下午5時過後,喜歡夜釣的朋友,在夏日夜幕降臨時出釣也是較理想的選擇。因此時水溫開始下降,魚類是變溫性動物,其體溫也跟著下降,自感舒適。在水中氧氣充足時,魚類便進行大範圍活動,本能地恢復覓食行動且有較強食慾。此時大魚咬鉤機率相對比白天要高許多,這就是夜釣的優越性。

通常情況下,由於肥水中的大多魚類可食餌料較為豐富,但是也不能說它無食慾,關鍵看你用餌是否對魚的胃口。因此,在肥水塘釣餌應以素食為主,葷餌為輔。鯽魚以胡豆粉、麵糰、米飯粒作釣餌為宜,若是小鉤用半粒飯粒穿鉤即可,麵糰用綠豆粒大小為妥。不管是面餌還是飯粒餌,都要軟硬適度,垂釣時才能恰到好處。葷餌以鮮活小紅蚯蚓、白蛆或麵包蟲即可。若釣草魚和鯉魚,可用嫩玉米粒(生熟均可),或煮至七成熟的紅心薯丁等。也可用酸性草尖、嫩紅薯騰尖、嫩狗尾草等釣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