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入門 > 路亞入門

淺談路亞結構作釣的關鍵點

欄目: 路亞入門 / 釋出於: / 人氣:3.57K

往往我們到達一個新的水域便會上前詢問釣友“今天的釣況怎麼樣?”。回答往往是“您應該上週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對上週的釣況不感興趣,我們只對今天的釣況感興趣。好訊息是我們只看一眼就能準確知道魚在什麼位置。 呵呵,它們不在淺灘就在深水或者在深水與淺灘之間。聽到這樣的回答可能人們會覺得很可笑。別急著笑,一會您就會明白的。好了,我們來說說結構作釣。

結構作釣涉及目標魚的常識,魚的習性、魚對刺激的反應程度和正確操控路亞。利用魚的習性正確操控路亞,我們可以斷定魚的位置,刺激目標魚發動攻擊。首先來定義一下深水和淺水。我們通常把沿岸邊向水裡延伸,深度低於3米的區域稱為淺水域,深度超過3米的區域為深水域。區別深淺水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決定如何正確操控路亞。

淺談路亞結構作釣的關鍵點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幾個關鍵點,他們是結構作釣的基礎,也就是結構作釣的密碼。

深水——魚的家

魚類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型越來越大,伴隨體型增大就會越來越不願意離開深水。這對於我們路亞愛好者來說是個壞訊息。不過別灰心,他們會定期光顧淺灘的。在炎熱的季節,魚會從深水遊向淺灘的陡坡區域。陡坡區域可能會有少量的魚在活動,但不要在這個區域浪費時間。因為它們不是我們的興趣所在。

圖二表明釣魚季節魚所在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深水庇護所,也是魚的主要棲息地和活動區域。如果可能的話,該區域深度可達10多米。如果出現冷鋒或水質極其清澈,深度可能會達15米或更多。在這樣的深度,魚的活性很差,攻擊性很低。這種情況下,作釣者必須瞭解魚類是如何利用水下結構,從而找到與魚接觸點。拋投必須準確,掌握深水正確操控重餌技巧。別洩氣,還有好訊息,好訊息是魚不會一直呆在家裡的,每天都會有一兩次離開家遊向淺灘的。在運動過程中,他們的運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按照已經建立起來的路線運動。我們稱之為遷移路線,也就是所謂的魚道。魚向淺灘遷移的遠近取決於天氣和水域的具體狀況。水底結構是魚類運動的路標。他們就是依靠這些路標給自己定位的。我們是可以找到這些路標的。

在自然水域,魚類作為運動路徑最常見的水底結構就是斜坡,如同圖二所示從岸邊伸向深水的斜面。

魚類所利用的水底結構複雜多樣,比如水底隆起、暗礁、老河床等。不論路徑怎樣,魚類總是利用不同於周邊環境的物體作為路標的。魚的運動路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總是從淺水域通向深水域或者相反。

成功的關鍵——掌握相關資訊

我們談一下,深水域路亞的操控。首先要求作釣者瞭解水底結構,也就是找到魚道。這是結構作釣的關鍵。當魚類處於深水域,對於一般路亞愛好者來說,正確操控路亞是很困難的。也就是說精確的拋投,讓路亞成功下沉到理想的深度是很難做到的。成功做到這點需要大量的實際訓練。記住:不論天氣水情怎樣,魚在哪裡,掌握相關知識才是成功的關鍵。

由於魚類所使用的路標忽左忽右,因此魚的遷移路徑不會是直線。遷移出現時,通常魚會成群結隊沿著移動路線,擦著水底向前運動。如果狀況良好的話,它們會遷移到2米到3米深的淺水域,甚至有些會進入更淺一些的區域捕食。這個時段就是魚的攻擊性最好的階段。在有些時段,特別是春季,魚類常常會在淺灘逗留較長一段時間,它們通常活動在偏僻的水灣或障礙區域。其它時段,它們光顧淺水域的時間很短,散佈的範圍也很窄。

通常是小魚先在淺水域出現。如果路到了產卵魚,這很可能意味著遷移出現了,大魚就在附近的某個路標處。永遠不要指望大魚會舉家同一時間遷移到淺灘。事實上,每次有三五條,就已經不錯了。

您一定沿岸邊路亞過,並且也體會過魚攻擊路亞的感覺。您路到過大魚嗎?您成功次數一定不多,這不是您的錯,也不是魚老奸巨猾,而是因為那裡根本沒魚。如果有魚出現在淺灘,這就意味著岸上路亞者的收穫季節到了,並且這些淺水區域會成為所謂的“熱點”。瞭解這些熱點很重要,這很可能是我們找到魚道的關鍵。岸邊本身不是決定熱點的關鍵,成為熱點的關鍵是魚道碰巧經過那裡。

淺談路亞結構作釣的關鍵點 第2張

本文所講的遷移是指2斤以上的大魚從深水來到淺灘。魚是否繼續向淺水運動主要是由氣候和水情來決定。這同時解釋了初級路亞者特別是岸釣者路不到魚的原因。但是對於深諳結構作釣的人來說這是理想的作釣機會。因為一定數量的大魚進入了淺灘,分佈在便於操控路亞的各個深度。

在湖庫作釣時,要確定哪裡有魚的最好方法就是先進行拖釣。拖釣有好多優勢,可以迅速搜尋更多水面,定位魚的所在。拖釣時要用拖釣竿,釣線強度要高,標有尺寸刻度,便於隨時掌握放線情況。

如果我們來到以前我們從沒有釣過的新水域,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找到“熱點”,因為魚道就在熱點附近。在自然水域,通常會有人告訴我們某某處在某個時段漁獲豐厚。這是個好訊息,因為它告訴我們那片區域的水下結構良好,魚道就在附近。看到長長的河岸,如果沒人告訴我們哪裡是熱點,我們只好沿岸搜素。

拖釣是路亞者的老師

如何開始拖釣呢?首先用最小的500#鞋跋路亞,深度控制在60—120公分,拖釣線長20——35米,控制好行進速度,確保路亞動作自然。每隔一段時間,適當加快速度。每個型號的路亞都有自己的設計深度。雖然水底輪廓會不斷變化,我們的拖釣也要保持各個路亞在自己的設計深度上搜索。提醒:聲納儀有助於測量水深淺,但在淺灘作用不大,用小號路亞搜尋更有指導意義。

注:鞋跋路亞——艾爾伍德 布克 佩恩,現代作釣運動之父,創造的這種類似“被馬蹄踩過的鞋跋”擬餌。

淺談路亞結構作釣的關鍵點 第3張

我們有時使路亞儘量接近水底,這樣路亞會經常掛碰水底。在陡坡水域拖釣,我們應該竿尖指向岸邊並幾乎擦到岸邊拖釣。有的水域雜草叢生,我們必須使路亞儘量貼近雜草,但注意不要被雜草纏到。路亞的設計往往是遇到雜草後上浮,並且常常是急速抖動竿尖就可以擺脫雜草糾纏。這也說明硬調竿和非伸展線更適合拖釣。

拖釣時首先把船開向岸邊直到路亞撞擊水底,然後慢慢開向深水。路亞一旦停止撞擊撞擊水底再把船慢慢開向岸邊直到路亞再次撞擊水底。接下來重複這個過程。不論水底形狀如何,作釣者都可以瞭解水底結構。聲納深度儀做不到這一點。通常路亞大多數時候都不在其設計的深度。路亞不在其設計的位置上是路不到魚的。

使用500#路亞搜尋完整段岸邊,如果沒有攻擊出現,改用大號路亞400#,搜尋1.2—2米深度。沿整段岸邊拖釣。如果仍然沒有攻擊出現,改用250號路亞搜尋2—3米深度。搜尋方法同前。如果在某點中魚,那點的周邊區域就是拋投的標點。在此地拋下錨,用較大的路亞拋投,快速收線搜尋較深水域。在較深水域作釣,一定要路亞下沉到設計的深度然後收線。在該區域一定會有收穫。

似乎我們上述所做的一切是浪費時間,其實並非如此。整個過程我們可能沒有漁獲,我們至少可以斷定這個時節魚沒有在淺灘。現在我們可以向深水和深淺交接區域進行了。同時我們通過一系列拖釣,也瞭解了該區域的水下結構。

淺談路亞結構作釣的關鍵點 第4張

關於操控路亞速度

夏季,水溫高,許多路亞者路亞回收速度太慢。通常快速拖動路亞才能使其呈現良好的震動狀態。然後嘗試加速到您認為魚追不上的狀態,然後再不時提高、變換速度。好的路亞在高速運動時也能準確保持設計深度的。在拋投和回收路亞過程中必須控制好路亞,直到發現目標魚對路亞發動攻擊的那個速度。水色、水溫、光線的強度、每天的時段都會影響到目標魚對路亞發動攻擊的路亞速度。記住嘗試各種速度,特別是高速。

現在我們來改變一下路亞操控方式。從現在起,記住水底結構就是我們的嚮導。我們應該使路亞儘可能接近水底,細心體會路亞撞擊地面的輕微震動,瞭解水底結構,但注意不要掛地。在淺灘,鱸魚會攻擊自由泳路亞。但是在深水域,路亞輕輕撞擊水底效果會更好。

接下來我們嘗試200#號路亞。200#可到達3—4米的深度搜索。首先我們貼近水底搜尋——撞擊水下結構。我們在水下結構的各個方向拖釣,拖釣路線改為直線。一旦路亞不再撞擊水下結構,我們就調轉船頭,使每次拖釣都會撞擊水底結構的最高點。如果200#沒有遇到目標魚攻擊,接下來我們用100#,100#的搜尋深度為4—5米,我們用100#進行拖釣,保持路亞輕輕撞擊地面,搜尋整個4——5米深度的區域。如果仍然沒有攻擊,那說明魚在更深處。

現在我們有幾種選擇,等候魚進入淺灘或嘗試更深的水域。搜尋更深水域,我們需要用700#和800#路亞來搜尋7—8米英尺以上的深度。或者乾脆去嘗試其他水域。如果離開了該水域,建議經常回到該水域試路,檢查目標魚是否遷入淺灘。

如果我們在拖釣過程中中魚,如果是在深水,這意味著周圍一定會有一些其他魚在附近。我們應該立即拋下錨將船定位,放棄拖釣,使用更重的路亞拋投,搜尋更深處水底,快速收線。一旦遇到攻擊,參照岸邊記住船的位置(理想做法是留下浮標)。這很重要,因為此刻魚是成群積聚在小範圍水域。我們習慣於儘量把船定位在淺灘,但必須保證我們的拋投能夠輕易拋到魚的位置。

如果把船定位在深水,收線時很難操控路亞儘量貼近水底。拋投用路亞的大小取決於我們船的位置。定位越深,路亞越大。拋投要剛好超過魚群所在的位置,讓路亞沉到水底,使路亞在水底漫步,採用勻速——快速——勻速收線方式。一旦中魚,快速將魚拖離魚群,以免驚擾其它魚。遇到連續中魚的情況,即使手忙腳亂也不要奇怪,畢竟這是個令人激動的經歷。要沉著冷靜,乘勝追擊。

找到魚道和魚的位置是需要時間、經歷和努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旦您找到了魚道,終身受用,除非水底結構改變。 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告訴您的孫子哪裡有魚。不騙人哦。

這裡只是對結構作釣進行了簡單的說明,提出來分享,希望對路亞愛好者有些許的幫助。如果希望成為了不起的路亞人,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希望有志者進一步豐富結構作釣的內容,不勝感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