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路亞 > 飛蠅釣

溪流釣中用那種擬餌適合飛蠅釣

欄目: 飛蠅釣 / 釋出於: / 人氣:1.81W

蜉蝣類毛鉤或者石蠶類毛鉤作為上升蠅中的兩大類,在山溪釣中是仿製的主流,在介紹上升蠅中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下文將羅列出蜉蝣和石蠶的生活形態樣本,僅供各位釣友參考。

一、蜉蝣

溪流中的蜉蝣,主要為流水區底質縫隙棲居型,常見的主要有兩類:一類生活於流水區的水生植物和枯枝落葉中,以撕食性為主。主要生活在溪河的上源,身體呈流線 型,表面往往具各種瘤突或刺,體壁堅硬,腹部背板具刺突或脊突,尾絲上常有各種刺。

有些種類腹部背板的刺突很大,背板中央強烈隆起,兩側的鰓位於一個腔隙 中,生活時一般緊緊抓住水生植物,活動緩慢。另一類生活於石塊的縫隙中。這類蜉蝣身體一般扁平,為淺黃色至棕紅色,腹部背板表面具各種斑紋。尾絲的基部和 端部光滑,而中段的兩側具有細毛。游泳動力較強,濾食性。

蜉蝣是漸次變態昆蟲,在外觀上,幼時與成熟後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在翅膀的改變上。 蜉蝣的稚蟲有一個很重要的生理構造,就是生在前胸背板(胸節)後緣的膜翅,蜉蝣的成熟稚蟲可見1~2對變黑的翅芽。兩側或背面有成對的氣管鰓,是仿製毛鉤 時的特別參照物。

稚蟲充分成長後,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日落後羽化為亞成蟲。亞成蟲與成蟲相似,已具發達的翅膀,但體色暗淡,翅不透 明,後緣有明顯的緣毛,雄性的抱握器彎曲不大。出水後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經24小時左右蛻皮為成蟲。這種在個體發育中出現成蟲體態後繼續蛻皮的 現象,在有翅昆蟲中為蜉蝣目所僅有。

蜉蝣毛鉤的綁制主要要突出即將羽化的半成蟲特點(背板清晰可見到的翅膜和尾絲)。國外的毛鉤成品用到許多野生動物的毛髮,如鹿的尾毛、狐狸的皮毛、山雞的羽毛等。其實,在蜉蝣半羽化階段的成蟲體色多為暗色系,如果不是太較真的話,不妨試試人的毛髮。

溪流釣中用那種擬餌適合飛蠅釣

二、石蠶

石蠶在溪流中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群,但它不像蜉蝣那樣因陋就簡,它們通常都會在水下編 織出一個很精巧的藝術品(筒巢)。石蠶巢的原料是一些被水浸透後剝蝕、脫落下來的植物根部的韌皮,它用細細的牙齒把這種根皮撕成粗細適宜的纖維,然後把這 些纖維巧妙地編成一個大小適中得小鞘,它的身體能夠恰好藏在裡面。

石蠶遊動時先需將前半身伸出鞘殼,利用肢節在水下半遊半爬行。雖然石蠶並不十分擅長遊 泳,但它依靠著構造精巧的鞘殼,卻可以在水中自由上浮、下降或停留在水體的某一層面上。當它要浮上水面時,先把它的前身一點點地伸出鞘外,擠出鞘內的空 氣,這樣,鞘殼的後半部就騰出一段空隙,恰似一個活塞機構。

石蠶憑藉著空隙中的浮力便可以輕巧地上浮,或者優雅地停留在水中。當它享受了足夠的陽光後,縮 回前身,排出空氣,身體就可很快下沉。石蠶在羽化之前會丟棄鞘殼,沒有了保護,石蠶會拼命地上升到水面,好抓住植物脫離危險。

石蠶式毛鉤的綁制,首先要用到聚乙稀類的發泡材料。我們不能完全擬真到石蠶的真實生活行為,但是,您要明白的是,所有的溪流多石蠶這是事實,吃慣了這一主食,溪流魚會變得不再挑剔。要想玩得好,石蠶應該是很迎合我國溪流中水生昆蟲的仿製型別的。

毛鉤的顏色是一個最重要的獲魚手段!雖然可能的是,您手頭上的毛鉤的色彩看起來不是那麼回事,可那是您的想法而不是魚的!例如茴魚和香魚,對於具突兀顏色的東西更想咬!蛹類毛鉤要想玩得好,不重視突出色彩誘惑,可能您會玩不轉。

三、簡單地談談飛法

釣 上升蠅,最主要的是要考量水色和環境對比色等因素,要知道,任何動物都會有生存本能,所以,羽化成蟲在逃脫水底選擇的時機,不可能是溪流魚活性最大、光線 最充足的時候,例如早晨或者傍晚,乃至天光正明。釣上升蠅最好是陰天或者是下著小雨的天氣,也可選晴天裡的背陰處、山體輪廓的陰影下等標點。

一般來講,釣 上升蠅要設計兩個釣棚,無非是靜水與急流。靜水採用的多為被動釣法,拋線落餌,讓毛鉤浮在水面上靜候魚來捕食。講究點兒的會讓毛鉤的標點緊貼著挺水植物, 摹擬石蠶上升到水面後,尚未爬上水草這 一階段。

飛流水則是利用急流挾裹著毛鉤進入水流的底層(通常要用到蛹形毛鉤),然後輕拽回線,讓擬餌脫離急流進入其邊緣,這般操縱之下,充滿浮力的毛鉤會 扭捏著自水底上升,摹擬著石蠶脫逃水底的那一刻。

實在地說,您只要會製作擬餌和飛線,釣法就不是問題。但值得提醒的是,釣上升蠅的毛鉤即 小且輕(發泡材料),通常來講,盤旋起來的本線在空域中,要有7~8米的長度才會積蓄足夠的力量將毛鉤推出去;而且,使用的前導線要細且長,要讓毛鉤落水 波瀾不驚,這點完全不同於使用若蟲式或者飾帶式毛鉤。這會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