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釣魚資訊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欄目: 釣魚資訊 / 釋出於: / 人氣:1.19W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在古時候釣魚,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為什麼呢?因為除了魚餌,所有釣魚的傢伙事,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起的;但是在古代,因為沒有電工存在,也沒有大範圍、細密網眼的漁網,甚至打撈的魚太大、大小,都會被律法勒令放流,可見資源必然遠勝今朝。

比如魚竿,並不是任何材料的木材都可以,據文獻記載,豫章紫竹,是做魚竿的最佳材料,原因是南昌的這種紫竹,竿節少,筆直、勻稱,而且竹子的密度比較均勻,不像其他種類的竹子,要麼竹節多,要麼就是密度變化比較大,這樣承重能力不好;

再比如魚鉤,古文說,敲針為鉤,字面意思是將魚鉤敲彎了製作魚鉤,自己動手製作做魚鉤的釣友就知道,這不太現實,家用縫衣針屬於高碳鋼,燒紅打彎之後,因為含碳量發生了變化,淬火不到位,要麼會變脆,要麼就會容易拉彎;而在古時候,鋼製品全是軍用管控的,也有百鐵一鋼的說法,意思是鑄鐵錠百塊,才有好鋼一塊的說法,那麼再用可以鍛造軍器的好鋼來打成針狀,再製作魚鉤,其價值幾何,秒殺現在的魚鉤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第2張

那麼,有釣友會說,這是因為古代的生產力及生產工藝不達標,所以古時候一定釣不到大魚,因為魚線不過關啊,拉力值也不夠,也做不了太長的魚線,這樣大魚中鉤了,一定會切線;前幾天我寫了一篇介紹古時候的釣車,也就是擬餌車盤輪釣法,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古時候的釣友,到底能釣多大的魚;

嚴格來說,在古時候,到底釣魚人能釣起來多大的魚,是沒有隻言片語留下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古時候的漁具,其耐受能力做一個大致的評估,釣魚的六個關鍵器具,竿、線、鉤、漂、餌、墜,這其中鉤、漂、墜、餌,其實都和上多大的魚沒有直接影響,那麼決定釣重的,只能是竿和線這兩個因素了,那麼,我們分別就來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第3張

一、古時候魚線的拉力值,並不弱於現代魚線

現代的魚線,拉力值最大的,應該是PE線,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力馬線,其學名叫做聚乙烯纖維線,其纖維強度是目前上,地球已知科技能生產出來的最堅韌的纖維組織,被廣泛的在高階服裝和軍工領域;

但是,在古時候,並不是沒有與之相媲美的產物,這就是馬尾和蠶絲,關於馬尾的介紹比較少,只能從兩個方面來了解;

第一個,是馬尾的直徑非常小,影視作品中,佛道等宗教人士,都會使用拂塵,而一根拂塵,大約要用上根馬尾毛,才能製作出看上去體積非常大的一把拂塵,但是,優質的拂塵,則可以約束起來,穿過一枚銅錢(孔方錢)才可以;拂塵最早見於漢朝時期,而自漢朝起,銅錢方孔最小的直徑是6mm,較大者8mm左右,上萬根馬尾從直徑6~8mm的孔徑穿過,那麼馬尾的直徑有多細,可想而知;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第4張

第二個,是馬尾在古時候,多用於弓弦的製作,包括傳說中的弩、神臂弓等,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馬尾混雜在牛筋、生牛皮等材料中,如果單使用牛筋、牛皮,則弓弦的彈性很難持久,一旦空氣溼度發生變化,弓弦的彈性機就會喪失;

除了馬尾之外,再一個比較常見的魚線,就是用蠶絲製作,而蠶絲的拉力值有多好呢?只說一件事,二戰前國外有能力生產降落傘的國家,都是用蠶絲作為降落傘的主材料,因為蠶絲延展性好、抗拉強度高,防靜電,質量極輕;參照美軍降落傘採購指南,直徑2.5平方釐米的蠶絲繩,抗拉力值不低於30噸;隨著聚丙乙烯專利期到期之後,大規模的降落傘生產已經改用尼龍生產,但是特種作戰用的降落傘,仍然還是採用蠶絲來製作的;

那麼蠶絲可以拉多長呢?目前工業化生產蠶絲,較長的定長是750米,450米兩個規格,換句話說,在古時候,就算做不到200米以上的定長拉絲,200米以內,對聰慧的古人來說,並不算多難的事;

小結,就魚線這個層面,不管是拉力值,延展性,還是線徑,對古時候的權貴階層而言,真心不算什麼太大的事,尤其是魚線的各個引數,絕對能秒殺現在大多數的魚線,畢竟現在我們的魚線拉力值不到位,最多就罵幾句奸商,古時候的魚線要是質量不到位,嚴重點會殺頭的;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第5張

二、魚竿

相較於昂貴、奢侈的魚線,魚竿就沒有這麼多花樣了,古人造字,竿指的是竹子做的棍狀物,簡稱竹棍,竹竿;杆則指是的木製的棍狀物,簡稱木杆、木棍;古代文獻中,被第一個記錄的釣魚發燒友,是有著千古昏君第一人之稱的商紂王;

詩經有云,綠竹,魚兒戀戀,文史記載,紂王好釣絲竹,一個釣絲竹就把釣魚用的竿和魚線,描述的很齊整;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說竹竿做釣竿;

適合做魚竿的竹子,就現在來看,有五種,淡竹、紫竹、釐竹、四季竹、箬竹;這五種竹子不同,適合做不同型別的魚竿;

箬竹適合鯽魚竿,原因很簡單,箬竹的竿高一般,只有0.75~2米左右,優點是直徑細,竿身筆直,在南方分佈較廣,迄今都有當地人用箬竹製作鯽魚竿、溪流竿的傳統;缺點是釣重一般,也就釣點鯽魚、白條、馬口等小體型魚;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第6張

淡竹、四季竹,適合做長竿,如《繡春刀2之修羅戰場》東廠廠公用的就是四季竹製作的釣竿,但是這個中有個瑕疵,東廠廠公一人之下,權勢顯貴,理論上時不太可能用這麼磕磣的竹竿,如果非要用長竿釣魚,多半會用質地堅硬,承重較高的紫竹;

紫竹、釐竹,因為竿高、竿身硬度、竿身直徑等原因,彈性好,竹壁光滑,竹節很少,關鍵是硬度很高,自古就有將這兩種竹竿,製作釣竿的傳統;在現代,更是選其優質者,製作插接竿;

但是問題就來了,這幾種竹竿,在魚線拉力值能保證的情況下,能釣多大的魚呢?答案是隻要釣魚能將中鉤魚拖上岸,百十斤的大魚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曾有釣友嘗試過用新鮮的四季竹,大約8米多長,綁系16辮大力馬線,用豬肝做釣餌,在水中釣起一條68公斤的青魚,因為竹竿的柔韌性非常好,該釣友在旁人的協助下,反覆博弈半個小時,終於將青魚溜疲,將其拽上岸邊;

釣史雜談,在古代,最大能釣上多大的魚 第7張

但是,這種情況在古代是不存在的,一則,釋儒道三教,都提倡魚大不食,即使是漁民捕魚,撈到大魚,都會放生;二則,古代釣得起的魚的,不是王公貴族,就是士族官紳,釣魚追求的是一個意境,而不是為了漁獲,很難想象姜子牙提著一根長8~9米,竿身直徑十幾釐米的竹竿,在沒有支架的情況下,悠然的等待西伯侯的到來;

也很難想象,袁世凱手持六尺鋼竹,大呼小叫,大魚中鉤了,快來抄魚的搞笑場景,也許那時候的釣魚,才和我們現在的釣魚,用的是一個詞,行的是一件事,但意義完全是兩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