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聚焦 > 經驗分享

魚的生理特徵和感官

欄目: 經驗分享 / 釋出於: / 人氣:7.37K

魚類在水下的活動和覓食,往往不少釣友都不清楚,其實魚也是有感官的,有著特有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如果能夠很好的理解這些原理,那麼釣魚也會事半功倍,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常釣物件魚的感官原理。

1:魚類的視覺

魚類的視覺發達程度非常低,和嗅覺、聽覺相比,要遠遠落後許多,簡單的徒手抓魚等就能夠充分的證明這一點,一般情況下魚類的視覺距離在2米左右,特殊魚種能夠看到12米,但這一般也是極限了,但是很多釣友疑惑,為什麼在水邊看見魚,逐漸靠近時,魚能感知到危險而逃跑呢?

其實這其中是光線的折射原因,當人在水邊時,因為水面的折射,導致魚在水中檢視到近岸物體具體會比實際距離要近的多,因此魚會在人們靠近岸邊時就感知到危險而提前逃竄,雷強黑魚時,這一情況尤為明顯,往往發現水面黑魚時,距離4-5m,黑魚已經看見垂釣者了,因此雷強點釣黑魚需要依託岸邊障礙物進行靠近垂釣。

那麼魚類視覺這麼差,為什麼很多餌料有顏色之分?其實魚雖然視覺能力差,但是其對色彩的感知還是較為明顯的,常見的淡水魚對紅色、白色和黃色最為敏感,部分魚類(草魚、黑魚等,因為捕食青草和青蛙)會對綠色較為敏感,因此在我們常見的商品餌中,大多以這幾種顏色為主,甚至廠家會加窩料小米特地製作成為紅色和黃色小米。被釣友們稱之為“萬能餌”的紅蟲和蚯蚓也有顏色原因,但並不是唯一原因,還有味覺等。

色彩的特顯不僅僅在餌料上,燈光的顏色也會對魚類造成影響,海釣的捕魚船,往往會開燈吸引餌魚聚集從而捕魚,夏季野釣使用夜釣燈聚魚等等,都是釣魚中對魚視覺原理的一個拓展應用。

魚的生理特徵和感官

2:魚類的嗅覺

在動物界中,嗅覺往往都是主導感官,魚類的嗅覺也是如此,並且能夠在水下傳播如此之廣的也只有氣味和聲音,面對大水面時,往往魚類都是依靠嗅覺辨別食物來源,然後近距離後依靠視覺和味覺覓食。

大部分魚都長有兩對彝孔,在嘴脣上方,水流從前彝孔中流過,從後彝孔流出,進行對氣味的篩選,而不是依靠口腔和鰓部。

3:魚類的味覺

魚的魚脣、口腔和觸鬚上會遍佈味蕾,這是魚類探測味覺的重要器官,觀察過水下魚咬餌情況的都知道,很多魚會反覆吞吐餌團,一般我們稱之為”涮餌”,其實這是魚對陌生餌食的味覺試探,通過脣部的味蕾感知餌食是否可吃,如果味道不合適就會吐出來。

通過以上分析便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大部分釣友窩料的味型和釣餌味型保持一致,窩料會通過水流的傳播,將氣味傳達到較遠的地方,吸引魚群進窩,此時如果魚咬鉤,發現釣餌味型和窩料味型不一致,往往會反覆”涮餌”,甚至不咬鉤的情況,因為這些魚是被窩料味型吸引過來,認準的是窩料的味型。

魚的生理特徵和感官 第2張

4:魚類的聽覺

魚類並不是沒有耳朵,而是沒有外耳和耳道,只有內耳,聲音在水中傳播,會直接進入內耳,並且聲音在水中傳播比空氣中傳播要容易得多,因此魚往往會很遠就通過聲音辨別出岸邊的危險或聲源。越是體型較大的魚,對於聽覺越發敏感,因此作釣大魚,需要選擇安靜,無吵鬧的釣位。

在聽覺方面不僅僅有內耳的捕獲,魚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捕獲聲音的器官——側線。一般在魚體兩側各有一條側線,這是魚能夠高度辨別聲音的重要神經器官,同時根據目前的科學分析,側線不僅僅承擔聽覺的任務,也具備有觸覺感知能力。

5:魚類的觸覺

魚類的觸覺感知主要是通過側線,部分有觸鬚的魚類,也會使用觸鬚進行觸覺感知,一般的魚體側線有兩條,體側各有一條,而魴魚有3條,鱸魚更是有4條側線,側線越多,魚對感覺的反應越發靈敏,更加機警。

魚類依靠側線可以很好的判斷水流、水溫差異、身邊的礁石水草環境,甚至能夠感知周圍其他魚類,根據這一點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魚往往有聚群的習慣和大體型魚進窩後,其他小魚會逃竄走。

魚的生理特徵和感官 第3張

以上通過魚類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等介紹,為大家詳細講解了魚的生理特徵和感官,並且也解釋了釣魚中根據魚感官原理的應用和問題,其實能夠很好的利用和理解魚類的感官原理,那麼釣魚的技術也將提高。

Tags:感官 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