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野釣

野釣時窩點魚星多魚不咬鉤的技巧

欄目: 野釣 / 釋出於: / 人氣:7.46K

窩點內已有明顯的魚星是群魚進窩的跡象,每當鉤餌入水或稍用力揚竿後,均會發現在窩點內(面積約有臉盆般大小區域)有成片(密密麻麻)的魚星泛起。而當我搓小餌正式開釣時,它們卻“視而不見”。

我們垂釣的池塘內,魚的密度非常大,其中尤以300~800克左右的鯽魚為多。因為是釣總重量的比賽,我在選用釣餌時是以味香、顆粒多、大比重的商品餌加少許顆粒飼料製成的“合成餌”,意在設“重窩”(誘餌量大的窩點)多多誘魚。開賽十餘分鐘後,已打下窩料近300克左右。

釣餌與誘餌是取自同一塊餌團之中,怎麼就會有這樣大的反差呢?在隨後的近30分鐘的時間內,我只陸陸續續地釣獲4~5尾魚,且大多是在釣餌尚未完全落底前的截鉤搶餌,或是不經意間將鉤餌拋偏落在窩點之外而捕捉到的“意外之魚”……

聽完他的敘述,我又詢問了他的釣組搭配及浮標的調整目數。得知他用的線組與鉤、標等均是比較規範的標準配置,沒有太大的差異,魚不吃鉤不會與此有直接的聯絡。但是,他的浮標調整卻與其使用的大比重“合成餌”在配合上似乎存在一些問題:他用的是一支短標身,長標尖,長標腳的巴爾杉木浮標,標尖目數達到了17目。

而他在調標時,卻將空鉤時的調目定在了5目的位置(也就是標尖總長的1/3處),這樣,當他使用大比重的釣餌裝鉤拋入窩點後,即使是將釣目定在半目或平水位置,它(浮標)的剩餘浮力也不會將雙鉤餌提離水底,它們(鉤餌)只能是“重重”(相對而言)地墜落在滿是汙泥的池底位置。這樣就給魚兒們發現和吞食鉤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垂釣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但為什麼鉤餌一旦完全落入池底,垂釣效果就這麼差了呢?

眾所周知,在高密度的專業池塘內,塘主因為要考慮經濟效益,一般在飼料的投喂方面,往往是十分重視的。這樣長期下來,池底殘存的變質餌渣加上大量的魚類糞便,經過發酵後就會產生許多妨礙魚類生長的有害物質(如沼氣等)。

在這樣的池底環境下,鯽魚在覓食時,一般都不願在池底攪、拱或停留(除個別魚種外),它們多以上浮搶食或離底索餌為主。當我們在這樣的池塘垂釣時,若沒有摸清魚類的這些特性,而是仍然按照常規的經驗來指導,拋下大量的大比重、粗顆粒的醇香誘餌,這樣的確是引誘來了大批的鯽魚聚集於此它們在搶食時,攪動的水流很快就會使窩點底部的殘渣汙泥泛起,特別是釣手在不經意間猛起釣竿時,鉤體可能會擦刮魚體,從而引起它們的恐慌、逃竄,這樣更會造成窩點中大片的汙泥、沼氣同時升起,使窩點籠罩在一片迷茫之中(也就是我們在上面看到的“魚星”成片的假象)……即使窩中有大批鯽魚聚集、停留尋覓食料,但由於池底的這種“環境”狀況,迫使它們不會貼底覓食。

即便我們用了非常高階的美味食料,如果我們仍然沒有調整好調目、釣目的正確關係,鉤餌還是直接落入池底(有些甚至是嵌入鬆軟的汙泥中),那又有何用呢?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少許的幾次鉤餌拋到窩點的中心區域之外時,才可能會出現幾次魚吞鉤的訊號,這也就是那位釣手還能夠勉強釣到幾尾魚的原因!另外,若是窩點內誘來了“不怕汙泥濁水”且天生喜愛拱泥覓食的鯉魚的話,情況可能還會更糟。

因為,有了這些“傢伙”的翻攪,池底的有害物質更會加速泛起,汙染的空間將會更大,好不容易誘來的大批鯽魚,肯定不願在此處久留。這樣的情況會使我們的垂釣條件更加惡劣,鉤餌入水後的等待時間會更加延長。

野釣時窩點魚星多魚不咬鉤的技巧

總結:

1、誘魚不慎,招魚太多。

2、誘餌選擇不當,招來了鯉魚。

3、浮標調整不當,釣棚設定太低(過於釣底)。

4、釣法過於呆板。

解決的辦法:首先,應在正確選擇餌料的前提下,做窩操作要適度,避免招引來善於拱攪底泥的鯉魚和太多的鯽魚。在選餌方面應以清香、小比重的商品餌為主。在誘餌量的投入方面,也應避免招魚太多,應採取邊誘邊釣的方法,一旦窩點來魚就應該迅速施釣,不要再毫無節制地使用鬆散的誘餌。若是稍不留神,已造成群魚進窩,窩底環境狀況變糟,浮標不見動靜的現象時,需立即改變戰術進行緊急應對:

一、改變釣棚,釣離底

可採取搓小餌或拉餌的方法減小餌的重量,在現有浮標調目的前提下,將鉤餌懸拉起來。比如說,原先是空鉤調目為5目,裝正常大小的釣餌後,雙鉤餌可沉底。現改搓餌為拉小餌,雙鉤在釣組半水狀態下,不會完全沉沒,這樣就可以實施釣離底戰術了。當然,也可以採取其他輔助手段,如在不改變餌性的條件下,可將大比重的餌料改換為小比重的輕質餌或採取風線不切水,增大釣組浮力的辦法。 這樣都可以幫助你在不輕易改變調目的前提下,將鉤餌提拉離底。當然,若不想改變原先餌料的配方,保持魚有良好的適口性,也可以在不改變原餌料成分的基礎上,通過剪下鉛皮,增大浮標的調目,也同樣能夠達到將鉤餌提拉離底的要求。採取這種手段時,你必須注意保留好剪下下來的多餘鉛片,防止出現在窩點平靜,重新釣底時,找不著原先習慣性的觀標技巧(因為在不同的調目下,魚訊的反應往往差別很大)。

二、採取擴大窩點面積,適當減少來魚密度

要達到這個目的,可用兩個辦法:

(1)將鉤餌有意識地拋投到窩點的邊緣區域,避開“群魚擁擠、躁動”的窩點中心位置,故意分散魚的“注意力”,擴大窩點的留魚面積。同時,還可以在這些邊緣區域求得較為真實、穩定的魚訊反應,抓緊時間邊釣邊“救”。

(2)改變現有餌料的霧化特性(通過揉搓),將魚層控制在水底,這也就是高手們常說的將魚層“壓一壓”。採用這個方法時,需要釣手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必須要在窩點狀況尚未變糟之前就要有所預感,並儘早地付諸實施,一旦窩點內“魚星”四起,群魚齊聚時再採用此法,恐怕效果就不怎麼樣了。

三、機動靈活勤逗標,採用動態垂釣法

根據多次在這種情況下的垂釣經驗,我認為採取“機動靈活勤逗標”的動態垂釣法是最有效的。當然,這一招的實施如果在“改變釣棚,釣離底”的前提下,效果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