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魚方法 > 競技釣

競技釣中除了釣位外其它影響上魚的5個因素

欄目: 競技釣 / 釋出於: / 人氣:2.65W

休閒釣魚看重釣位是因為魚有魚道,即在水溫、風向、水流影響下形成了固定的覓食路線。例如淺釣深、深尋淺、平釣凸、凹扼口、灣守底等等,都是魚經過和滯留的地方。

競技釣中除了釣位外其它影響上魚的5個因素

按同一起跑線原則設計的競技釣場雖力求做到公平競爭,但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深淺差異、上風下風,以及投飼點和增氧點的差別。另外在限制竿長、線長的比賽中,由於拋鉤落點統一,夾在中間釣位的魚容易受驚而有邊位佔優。然而劣位勝出,高手恆勝,除了經驗和技術原因外,還有哪些勝招或者隱蔽的一手呢?

1、線組釣餌,合理佈局。

競技用懸墜釣組,邊誘邊釣,誘釣兼顧。鉤觸底-或離底由浮標控制,找底後包括釣餌的大小、重量和鬆黏變化都可以通過浮標反應出來,於是釣餌化散脫落就成了誘餌,魚咬鉤是吃鉤上的殘留餌。所以不要看餌搓得大,到鉤擺動到位時就只有原來的1/2、1/3,甚至1/4、1/5的重量了。如果鉤小、子線長,浮標調得比較高,餌的比重又小,那麼從拋鉤到兩鉤到位的時間就長,反之到位則快。根據線組、釣餌的關係,魚沉底,吃口生猛,咬鉤快可以用短子線,小鉤搓大餌或大鉤搓小餌,浮標調高釣低,併力求拋鉤一個點。若魚口弱,咬鉤遲疑則延長子線,小鉤細線拉小球,浮標調不靈不鈍,下鉤躺底、上鉤觸底。同時加快拋鉤頻率,即使遇側風、對面風不能拋到點,也不要急於調整。如連續出現浮標未到位就停頓、急速下挫、輕微晃動,是聚魚過多,一部分魚上浮了,可以改搓為拉或減鉛重,換浮標,變釣底為釣離底。其中,子線的長短粗細關係到訊號強弱,原則是寧細勿粗。

2、擇口而釣,把握節奏。

競技釣魚不會是一種魚口,即使是物件魚也會有快轉慢、生變猾、底轉浮、聚變散的變化,這時候怎麼判斷魚口、區分真假以及把握節奏主要有3種方法:(1)調整釣餌的昧型、大小和狀態。如由濃腥濃香改為淡腥淡香甚至無味,或用魚平時吃慣的飼料(原塘顆粒);改大餌為小餌,變硬餌為軟餌,增強魚餌的適口性;釣輕口、猾口魚多用拉,離底魚釣不上來的時候又可改拉為搓,變釣靈為釣鈍,理由是沉底魚老實。(2)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少模仿多堅持,變要有理、有據、有節。釣位不同,魚情有別,要善於觀察,謀劃在先,不要用尚不熟練的技術應對變化了的魚情,即使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有跟不上魚情變化的可能。(3)魚情變化是有階段性的,要做到均衡上魚就不能光顧魚多時快釣,還要考慮如何延續和保持上魚率,不要到魚釣空了才想到誘魚,魚離底了抓不住口才想到把魚往下壓。誘釣兼顧既指餌料,又指釣法,例如搓三拉四攻混養,下鉤搓大餌、上鉤搓小餌就是兼顧了魚口和節奏。

3、平衡誘釣,不竭不盈。

釣物件魚有個規律:第一輪前半程搓餌釣底,旨在誘魚,後半程魚進窩了就改成搓小餌或拉餌釣底,由主誘轉向主釣。隨後又根據魚情從釣底過渡到釣離底、釣行程和打浮了。其實,從魚上浮開始就應該警覺誘魚過多了,然而在拋鉤就有口的釣快魚比賽中,一是無暇考慮招魚和留魚的關係,二是時間短,一種餌魚瘋咬就認了,包括線組、浮標都認為非它莫屬。可是第三輪魚散了、亂了、猾了,於是病急亂投醫,把釣餌、線組、浮標鼓搗個沒完沒了。然而釣位不同,有的釣底,有的釣行程,有的堅持打浮,不變應萬變的卻仍保持著較高的上魚率。變無章法是大多數釣手的通病,鄧剛說:釣魚要有團隊精神,明天釣魚,今天就要拿出方案,把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到,制訂對策,不打無準備之仗。然而看鄧剛釣魚,卻會發現他不急不躁,既無特色又是平常線組、平常釣餌,似乎並不比你高明多少。其實破解鄧剛只要用4個字:無欲則剛。說細了就是平衡誘釣,統一考慮誘和釣的關係,使窩子保持不竭不盈。

4、亂中求穩,穩中求快。

釣快魚都是拉餌。然而拉餌是越釣越高,越釣越亂,最後就只能憑釣位和運氣撈散魚了。然而取什麼釣法除了與魚情相配合外,出什麼招,變與不變還同心態有關。競技釣魚鎖定物件魚,吉彥軍釣一標深是認準上層3000尾,開賽40分鐘後沒釣一尾魚,心態不亂;鄧剛在“海獅杯”釣混養的比賽中,由自己的技術特長出發,在兩側釣手擒草魚、釣鯉魚的刺激下,不亂陣腳,舍大拿小專攻鯽魚;王永貴傷嘴魚中釣健康魚,用溼水保持釣餌狀態製造了“不吃不吃加點藥”的神話,雖是一種策略,、但鎖定的是咬鉤老實的底層魚;李大毛在首屆“光威杯”全國釣魚邀請賽上放棄底層魚,創造了釣鰱神話。其實除了釣混養可以主攻某一魚種外,釣物件魚也可以選擇。例如沉底的鯽魚大,上浮的鯽魚比較小,眼鈍、體力弱就堅持釣底,或以動態餌、逗一逗、放一口,亂中求穩;回鍋魚、傷嘴魚多了就改釣靈為釣鈍,穩中求快,變拉餌為搓小餌釣行程等等。變招不都是變過去,還有變回來,不要放棄自己擅長的技術。

5、遠攻近守,識標辨口。

與釣物件魚不同,釣混養對浮標和釣餌的選擇比較寬泛,雖然也是技隨魚變,可是偶然性增大了。隨著回鍋魚增多,大魚和小魚的吃口變得沒有區別了,在釣餌和浮標都不能反應是大魚還是小魚咬鉤時,釣手只能放慢速度,用釣小魚的技術釣大魚,結果功虧一簣,不是斷線就是折鉤。不過平時釣慣了湖泊、水庫,以及經常在放養浜釣魚的人卻很少跑魚。究其原因,一是釣組設計大小兼顧,不變應萬變;二是遠攻近守,先天不足後天補;三是識標辨口,以慢制快。例如受回鍋魚乾擾,大魚到中間去了,而且蟄伏水底很少遊動,此時人高手長的釣手都力求拋遠。不過人矮手短也有辦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遠攻近守。在普遍拋足線的時候拋八成或七成線;在比較深的釣位延長子線長度,以擺幅大,到位近將底層魚往身邊引。再如釣底用啟動快的長身標,可是回鍋魚咬鉤輕、動作小,改用兩頭尖的梭形浮標,利用其稍受外力影響就上下起伏的特點放一口,抓第二訊號;或在有鰱魚的釣場堅持下層霧化,專攻鰱魚。

休閒釣魚幾千年,競技釣魚三十年,然而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別是在現代科技運用於釣具製造之後,技隨器出,老釣手遇到新問題,舊經驗不起作用了,但只要抓住以上五個方面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