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餌料技巧 > 用餌

餌料的狀態與味型是誘魚最根本的

欄目: 用餌 / 釋出於: / 人氣:1.66W

凡是釣了一段時間魚的朋友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釣魚太複雜了!這複雜兩字概括了許多釣魚之內以及之外的一切因素,當然,也包括魚餌在內。

餌料的狀態與味型是誘魚最根本的

初接觸釣魚時,很簡單,從思想上到裝備上,都簡單得很,常常是“五大件”:竿一支、線一副、凳一張、簍一隻、蚯蚓罐一個。典型的傳統釣裝備所折射的思維總是拘束在某一範圍內。後來魚釣得多了、書讀得多了、朋友結識得多了,裝備不斷添置,釣點不斷拓展,蚯蚓罐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大包小包一大堆,如同叫花子搬家。大家紮在一堆談得失,講得最多的,還是餌料。但很多的釣友對餌料的認識僅停留在品牌的階段,而對不同品牌的餌料之間有何相同相似、或同一品牌的餌料中有哪些相同相似,卻沒有根本性的認識,以至於在使用時不知變化,不知如何變化,不知如何根據魚情、水情、天氣等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釣魚技術普及得最多的方面,當數餌料。君不見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花樣不斷翻新的光碟,莫不是一遍遍講述著餌料如何如何使用,特別是各大魚餌廠家推出的那些諸如使用說明、內刊、海報之類的。我們不管廠家是出於什麼目的,這些宣傳品對於廣大釣友來講,都是如獲至寶,必存得之而後快、試之而後爽的心情。但我們冷靜下來看看餌料包裝袋上的成份說明,往往都能發現一些相同相似之處,豆類、薯類、麥類、魚粉等都是制餌的主打原材料。不同的僅僅是加工方法、味型、顆粒的粗細,變化極其有限。而且縱觀各個廠家累年層出不窮的所謂新品餌料,更是萬變不離其蹤。

餌料的狀態與味型是誘魚最根本的 第2張

其實用餌的道理只有一個,不管是什麼餌,評價其好與不好的標準只有一樣,那就是魚喜不喜歡。純天然的蟲類餌不必說,魚都愛吃。豆類、薯類、麥類等放入到自然水域,魚也愛吃,但為何偏偏就是把這些東西經過加工處理,然後添加了一些別的東西,就變得有的魚愛吃,有的魚聞都不聞呢?原材料既然沒有題,那麼問題就是出在加工處理上和各種新增劑上。

加工處理的和新增的各種新增劑目的,就是為了改變餌料的物理狀態和誘魚性、誘食性,如熟化、膨化、細化,還有增粘、促霧化等。新增劑中有改變狀態、味型的。那麼說到魚餌變化的根本上,就是從餌的狀態、味型上在變化。所以掌握了一種魚餌的狀態、味型特徵,掌握了所釣魚需要的狀態、味型特徵,兩者進行科學地結合,才能釣好魚,這就叫投魚所好。

我遇到很多釣友拿著藍鯽2#上鯉、草、鯿,拿著浮釣鰱鱅狂上鯽魚的情況,這些釣友都問著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拿著鯽魚餌釣不著鯽魚?拿著鰱鱅餌不上鰱鱅?道理很簡單,因為製造這些魚餌的成份相同,狀態合適,而且恰好味型又屬廣譜型,所以想釣的魚也上,不想釣的魚也上(野釣上什麼魚都喜歡、競技釣物件魚就苦了)。但問題又發展到深層次了,既然是包裝是指明是“XX鯽”、“XX鯉”,所指物件明確,事實上是眾魚皆宜,是不是有誤導之嫌?要是這樣想,可真難為廠家了,這魚口實在太雜,種類確實太多,各種魚在食物鏈上交叉點太多。廠家只能給餌料定位一個大概的方向,給釣魚人提供一種參考,具體要做到針對性很強,還必須得釣魚人自己來根據具體的魚情來配製。

餌料的狀態與味型是誘魚最根本的 第3張

既然廠家不能把餌料的功能化做到更具體,那麼廠家只能提供一系列的配方供釣友選擇。但很多釣友不太重視廠家提供的這些配方,認為自己隨便配一配,就能釣得很好。如果您確實對餌料認識深,那倒是可以自己配。若是對餌料幾乎沒有認識,那變得照方配藥。因為廠家提供的各種配方都是有根據、有針對性的,例如顆粒量要多少,大顆粒含量多少,小顆粒含量多少,霧化快速的成份需要多少,粘合成份需要多少,是以香味為主還是以腥味為主等等。

所說的這些都是變數,但每一個具體的配方,就是一個配餌的思路。抓住思路的方向,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配方中的哪種餌料能用其它餌料代替,或者用哪幾種餌料的組合代替,掌握到這種程度,用餌就達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從這一角度來看,廠家給出的千變萬化的配方,也是在狀態和味型上做文章,這就是核心部分。

筆者熱衷於野釣十餘年,所結識的善於野釣的朋友也很多。這些朋友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就是喜歡找“祕方”、“小藥”。但所找到的所謂“祕方”、“小藥”卻用得並不順手,搞得一頭霧水。究其原因,還是把魚攝食神化了。“祕方”、“小藥”所體現的無非也是在狀態、味型上的變化。例如三香酒、藥酒、麝香液等,都是特殊的香型,但有的魚喜歡,非它不吃;有的魚聞了卻避之不及。而釣友卻夢想著“祕方”、“小藥”放之四海而皆準,未免是強魚所難。

另外有大部分的野釣的朋友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希望一種餌大小統殺。在野外垂釣的目的,除享受大自然垂釣之樂外,還可將所釣獲的魚帶回家去,享受吃魚之樂。所以對餌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在狀態與味型方面要求各種魚儘量兼顧,希望能用香餌釣到吃腥的魚,小餌球也能釣上大魚。站在野釣的角度想想,也無可厚非。但長期的不分狀態、不分味型,進而不分魚大小、種類,導致用餌僵化,不思變通,甚至壓根就沒想到需要變通。一旦天氣、水情、魚情等等餌外因素髮生變化,就不知所措,僅盼著老天爺能給個好天氣等。

自從接觸競技釣後,那些喜歡釣魚的朋友們就開始對餌有了全新的認識,甚至處在求知的狀態,對以往不屑一顧的文章捧著翻來履去地讀,對以往不屑一顧的餌料翻來履去地聞、配、試用。為何這樣?原來是發現自己對餌的認識遠遠達不到對競技比賽的要求。競技釣物件魚可不比在野外水域,對狀態與味型的要求嚴格了許多。一種餌料、一種狀態甚至一種味型都不能滿足一場比賽的需要,前期與後期用餌變化往往很大。從這個角度來講,競技釣對於傳統野釣有了用餌方面的促進作用,而且更加說明餌料的味型狀態是與釣法分不開的。

釣魚人無法不與餌打交道,因為誘魚上鉤的最直接的東西就是餌料。所以各種餌料還將層出不窮,也許在加工製造工藝方面會有技術性的變革,但最根本的東西——狀態與味型卻是永恆的主題。掌握了餌料的狀態與味型,也就是給自己增加了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弱水三千,取一瓢飲,您那一瓢要是取到點子上了,那就會享受無盡的垂釣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