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鯉魚

如何掌握鯉魚習性的技巧大全

欄目: 釣鯉魚 / 釋出於: / 人氣:2.02W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

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係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 食物予以補充。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釣鯉魚,要以蚯蚓、河蝦等動 物性餌料為主。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裡,鯉 魚都以素食為主。此時垂釣,應使用面餌、糟食等。

鯉魚雖屬底棲性魚類,但這並不是說它的活動區域一成不變。季候變化、水溫冷暖。風力風向、氣壓高低、朔望更替、水質清濁、水流大小、水位 漲落、水體溶氧、餌物環境等,都會隨時改變魚兒的活動區域,使它們常常進行較大幅度的位置移動,若在較大水域,這便叫做‘洄游”。鯉魚同其他淡水魚相比, 有共同習性也有特殊習性。這些習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餌需要、趨氧生存需要決定的。

喜草習性各種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種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魚類可以在這裡攝取到豐盛食物。水草茂盛處又是魚類絕佳的排卵產床,每年春天繁殖季節,這類地方都是魚兒的聚集之所。

頂流習性一個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為塘內魚兒帶來大量新鮮餌物,而且進出水處又有較高的溶氧度,是魚兒覓食攝氧的理想去處。所謂“順風的旗,頂水的魚”,道理就在於此。

逐波習性水域寬闊的池塘,一遇風天,水面往往掀起較大風浪,風浪推動表層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積聚於下風口處,這些餌物又被浪頭打入水 中,這一帶於是成了魚類的天然覓食場。波興浪湧之處,水體溶氧度肯定就高(這與高密度養魚池的增氧機道理相同)。基於上述兩條,魚兒便養成了隨波逐浪趨下 風的生活習性。

向暖習性在自然水體溫度較低時,很明顯各類魚都喜歡到向陽的水域活動覓食,很少到大片陰坡一側和濃廕庇日的水區活動,也不會長時間在水溫較低的深水處 呆著不動。初春與晚秋,背風向陽的淺水處白天在日照下較為溫暖,魚兒愛到此處來遊大覓食。而早晚夜間溫差大,淺水處水溫亦下降快、降幅大,魚兒便通常要龜 縮到水體相對溫暖的深水區去。隨著晝與夜水面溫度的升降,魚兒也會隨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溫季節裡,早、晚、夜間淺水區涼爽宜人、魚喜趨之。而白天隨 著氣溫水溫升高,魚兒則逐漸移向深水處。烈日當頭、酷暑難耐的盛夏正午,魚兒一般在池塘最深處龜縮不動。若循以上規律“找魚”,基本便可覓其蹤跡。

合群習性除鯰魚、黑魚以外,大多數魚類喜群居。“魚貫而行”、“過江之鯽’”等成語就說明了這種習性。鯉魚亦如此,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習慣決定的,另外魚類叢集而動,也是出於防避敵害的一種天性與本能。

趨氧、趨靜習性自然水體含氧量一般平均每升8-12毫克,當其降至不足1毫克時,就會引起多數魚類停止攝食、“浮頭”,甚至死亡。鯽魚、 鯰魚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對強一些,鯉魚則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氧氣一是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再一個來自水面空氣。無風天氣溶氧慢, 波浪大則溶氧情況好。哪一處缺氧,魚便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轉移。這就是魚喜草、喜流、喜波、喜淺灘的主要原因。雷雨前氣壓低,天氣發悶,魚不咬鉤;大 雨剛歇天放晴,魚則“瘋咬”;上風頭死水區魚不愛咬,下風處波興浪湧,魚十分活躍;肥水塘如有外來新鮮水注人口,那裡是釣魚黃金帶......所有這些現 象說明的都是一個道理:溶氧高的地方魚兒趨之若鶩。

此外喜靜也是魚類明顯的特徵之一,鯉魚也不例外。魚類聽覺發達,對聲響尤其是一些突如其來、生疏的高強度聲響極為敏感,聽到後迅速轉移遠離聲源。當然 魚類避聲僅是一般而言,它們對某些自然聲響——如瀑布聲、風浪聲、流水聲、淘米洗菜聲、昆蟲落水聲等非但不懼怕,反而很喜歡。若是高密度精養池塘,那麼拋 撒顆粒飼料的聲音甚至會使魚兒爭相聚集。

如何掌握鯉魚習性的技巧大全

Tags:鯉魚 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