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鯿魚

四季釣鯿魚技巧,掌握魚性是關鍵

欄目: 釣鯿魚 / 釋出於: / 人氣:2.05W

本週忍不住又去放了一次夜鉤,手線和釣餌是中午就準備好的,現在的時節,天黑得早,下班時已是暮色四闔,待匆匆趕到河邊,十幾公里的路程,鉤子放下河去,就伸手不見五指了。

這一夜竟有那麼一點輾轉難眠,因為降溫,因為潮水,因為龍蝦和螃蟹,我不淡定了。

翌日成行,太陽暖洋洋地照在屁股上,我一路向北,不是向西。

十七副手線,黑魚一條未得,反倒擒住了兩條不錯的柳葉子鯿,大的那條一巴掌握不過來,估計得有一斤半左右。我這可是掛的蛤蟆,拇指大小的蛤蟆,小指般大的鉤,不知道鯿魚那張小嘴是如何吞得進去的。有毛不算禿,總聊勝於無啊,也不枉我起早貪黑一回,但是,像這樣的折騰,估計今年不會再有下次了。

四季釣鯿魚技巧,掌握魚性是關鍵

四季釣鯿魚技巧,掌握魚性是關鍵 第2張

四季釣鯿魚技巧,掌握魚性是關鍵 第3張

四季釣鯿魚技巧,掌握魚性是關鍵 第4張

本週日休息一天,天氣不錯,下週一降溫,降溫之前的一天按理是很好釣的。上週在石橋北面的夾套裡看到有人用蟹吊子搞到了不少的螃蟹,所以得空趕製了四五副蟹網,連帶朋友的兩副六角網,目標就定在螃蟹身上。

到根思收完手線,再折返回城取了捕蟹的網子,接上朋友,趕到城東的石橋村,一日三遷,不覺已是九點多鐘的光景。這段時間長江下游地區持續的大潮,河裡的水位已經接近駁岸的頂部。 河水從早到晚不停地流動著,我在放蟹網之前先打了兩個窩子,待放好網子,到窩子裡試了兩竿,水流自西向東淌動,星漂不一會兒就被水流壓入水中,魚口不勤, 越是引逗小雜魚越多,沒幾竿就失去了信心。

今年入秋以來石橋村忽然多了許多鄰縣靖江的釣友,他們從高速公路過來只要二十幾分鐘的車程, 從剛開始的三兩零星到現在河道兩側排滿了臺釣箱子,幾乎成了靖江釣友的根據地。我們這裡玩野河的還是傳統居多,坐箱子的大多是外地釣友。在流水中釣魚,臺 釣的優勢在於誘釣結合,窩點下方總會有餌料殘留,多少能釣幾個魚上來。河道東邊兩個短竿拉餌打頻率的釣得還不錯,魚戶裡已經有了不少一二兩的鯽魚。我站在 他們後面看了一會兒,清淡拉餌釣底,漂過了窩點就提竿,不長的時間就上了好幾個,看得人心癢癢的,奈何我只帶了兩副傳統星漂線組,一盒子紅蟲,不好辦啊。

記得去年開始端釣鯿魚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下旬,羊毛衫、單棉襖都穿上了身。現在的氣溫、水流和小雜魚,想端出魚來,我實在是一點把握都沒有。我們這裡 每年夏天都會搞村莊環境整治,清理河道的水花生,還好村人憊懶,留下了零星的幾段,離岸兩米開外是六七十公分的水深,再往中間逐漸過渡到兩米多深,覺得可 以試試,死馬當活馬醫了。

過程不再贅述,嘗試了好幾個位置,只在一處水花生前面得到兩個吃口。水淺,秋天的魚勁大,雖然第一時間拉到一旁溜魚,估計還是驚了窩子,後面就沒有動靜了。

十分鐘兩條魚,都是一斤多的柳條子鯿,純粹是意外之喜。今年下半年還沒有好好釣過鯿魚,今天就得了三條,看來下次可以有針對性地試一試了。

四季釣鯿魚技巧,掌握魚性是關鍵 第5張

本貼下半章簡單說說鯿魚的習性和作釣方法,主要針對江蘇地區及附近省份而言,僅供參考。

鯿魚是雜食性中上層魚類,有洄游、頂潮和聚窩的習性,是十分好釣的目標魚種。

先說說鯿魚的生活習性。鯿魚一般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位置,喜食各種水生植物、昆蟲,以及飄落到水面上的草葉、菜葉。春夏秋三季,常常可以看到鯿魚三五成群在水面或水草下面吃食,潮水流動時,還能看到大群鯿魚聚集在攔河網潮來的一側頂潮,翻花,此時都可以釣到它們。

釣鯿魚臺釣的效果要好於傳統釣,因為臺釣餌料入水就開始霧化,附近水域的鯿魚很快就能被吸引過來,但此文只談傳統,其它就不多囉嗦了。

我釣鯿魚一般分打窩釣和不打窩釣兩種釣法,打窩釣四季通用,夏天效果要好於其它季節。夏天多潮水,有大批柳葉鯿隨潮從長江湧入內河,遇有水草和食物豐盛之處就停留下來,往往數量驚人,但大多個體偏小,用紅蟲、蚯蚓、米飯、麥粒和玉米等都可以釣到。

釣鯿魚的窩料以粉餌、霧化餌為主,我們本地多用麩皮、菜籽餅等摻雜麥粒、碎米打窩,此類窩料既有半水霧化又有顆粒沉底,能很快將魚誘過來,並保持一定的留窩時間,效果比單用酒米要好得多。

夏釣鯿魚素餌優於葷餌,這是毋庸置疑的。剛開始我們都是用米飯粒釣鯿,後來逐漸換成煮過的麥粒,二者在上魚頻率上相差不多,關鍵是麥粒釣上來的鯿魚個體 要大上不少。在夏季最熱的那段時間,我們這裡有一批專釣鯿魚的職業高手,用麥粒打窩麥粒作釣,拉上來的都是半斤以上的大野鯿,我也曾嘗試著玩過幾次,釣得 太多,帶回家都養不活,第二天漂了一池子的死魚,所以後來我一般夏天都不會專門去釣鯿魚了。

鯿魚進窩速度快,和白條、翹嘴這樣的上層魚 一樣,只要附近有魚群,一般打窩後三五分鐘之內就會進窩,釣上幾條之後魚群受驚散開要馬上更換窩點,一次只打一兩個窩子,打完就釣,釣完就換窩,沿河不停 變換釣點,保證沒有冷口的時候,這樣半天釣上二三十條鯿魚都是輕鬆平常的事情。

夏天想要釣上大個體的鯿魚,一是重窩守釣,用麥粒打窩,麥粒釣,誘釣一體。二是釣浮,釣浮擒獲大鯿魚的機率要大大高於釣底,釣浮可以用菜葉等浮釣半水,也可以釣頂潮,釣翻花,看魚下鉤子,要學會隨機應變,對症下藥才是變通之道。

早春,也就是四月份之前的那段時間,我釣鯿魚還是以端釣為主。四月向後,隨著氣溫上升,水花生、浮萍草等水生植物開始快速生長,鯿魚群基本就散了窩,會 分散到河道的不同位置。這段時間,鯿魚和其它魚類一樣,剛從冬天的蟄伏中恢復過來,亟需大量攝食來補充體力,打窩釣和端釣都能釣到個體不錯的鯿魚。春季端 釣大鯿,我一般都是主動尋覓魚蹤看魚下鉤子。早春,河道里的水花生不像夏天那樣密實,草縫間到處可見稀疏的亮水,在天氣晴朗的日子,留心觀察,就可以看到 水花生下面有一陣陣的動靜,伴以“吧吧”的咂嘴聲和豆大的氣泡冒上來,這就是鯿魚群在下面覓食。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挑選一根不太長的星漂線組,將星擼漂至 朝天鉤上方十公分左右的距離,用長竿輕輕送入草縫裡面,拉漂、送漂、停頓都可以抬竿,基本是沒跑的。

除了水花生,浮萍草、革命草下面也可以端釣鯿魚,只是動靜會相對小一點,需要仔細觀察。浮萍草下面端上來的不光是鯿魚,大鯽魚也不少,中魚後要儘快將魚拉出水面,以免驚擾了魚群。

到了晚春、初夏以及仲秋時節,早晚鯿魚群會躲藏在離岸不遠的蘆葦叢下,此時鯿魚的警惕性很高,一般端上來一條之後魚群就會散到其它地方去了,要想釣得多,一是儘量隱藏身形減少響動,二是勤轉勤找,腿勤手勤才能有好收穫。

初夏那段時間,潮水開始頻繁往來。大潮時,鯿魚群有頂潮、翻花的習性,迎潮一側經常可見魚群大量聚集,盤子大的水花此起彼伏,這時魚群的吃食慾望並不是太強烈,需要反覆引逗才會有魚上鉤,但釣上來的一般都是斤左右的大鯿魚,一次弄上兩條就很不錯了。

最後再來說說冬季端釣鯿魚,相信這也是很多朋友都比較關注的。去年一冬,我沉迷於大鯿魚上鉤後的快感而不能自拔,以至於家中日日魚滿為患,現如今深秋已至,氣溫不斷下行,冬釣鯿魚的好日子又要來了。

知魚性而後覓魚蹤,冬釣鯿魚完全是建立在對冬季鯿魚生活習性和食性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冬季鯿魚有聚窩的習性,窩點的選擇是最關鍵的,選擇魚窩要遵循一定 的規律,但也不是一成不變,要根據氣候、水位等不斷地進行調整。初次接觸陌生的河塘,首先要做的是沿河觀察兩岸的地勢,水草分佈情況,水面上是否有漂浮 物、障礙物等容易形成魚窩的條件。接著就是要掛上鉤組帶餌沿河搜尋一番,大致摸清楚河底的基本情況和水位深淺,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然後據此作出判斷,作 為選擇釣點的依據。

冬季尋找鯿魚窩障礙物和深淺關係是最重要的,鯿魚有依附障礙物聚集的習性,特別是固定在水面上的漂浮物,只要下方的水深達到一定的要求,一般都是不錯的窩點。除了漂浮物,一片腐敗的水草,一根橫亙水面的鋼絲繩,甚至一段露出水面的樹枝,都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依附障礙物形成魚窩要根據水深進行綜合判斷,過淺的位置冬季水溫太低,容易受到驚擾,不會是理想的窩點,過深的位置,光照不足、食物缺乏,也不易形成魚窩,只有深淺適中,才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河塘中找不出明顯的漂浮物和障礙物,那麼深淺交界的位置一般都會是鯿魚群聚集的區域,這個區域會隨光照和溫度的改變有所遷移,升溫稍淺,降溫略深, 但大體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我們尋找魚窩要以經驗總結和實地探釣相結合,不能一味拘泥於過往的認知,傳統釣的精髓就在於調整和適應,不能在條條框框中困死 了。

冬季端釣鯿魚的線組不宜太細,四米左右的一號線配黃豆大小的朝天鉤就足夠了,即使碰到五六斤的鯉魚也能輕鬆對付。端釣鯿魚是一個動 態的過程,大多在鉤餌下落的過程中就會有鯿魚半水接鉤搶食,線粗一點,鉤子大一點都沒有關係,線組小了反而容易斷線跑魚。釣餌用紅蟲,沒有第二種選擇,冬 釣紅蟲對各種魚類都有極大的誘惑,是名副其實的冬季釣餌之王

冬季,即使在魚窩裡面,鯿魚也不會完全停留在水底,大多是處於半水的位 置,所以作釣就應該以動態為主,要讓鉤子在水下不停地動起來,全水層進行搜尋。鯿魚吃鉤表現在星漂線組上大多是上送的漂相,此時鉤子一般是沉底的。如果是 半水接鉤,則下拉、停頓的漂相都會出現,只要鉤子沉底的過程中有異樣出現,都可能是鯿魚的吃口,及時提竿,不行再放下去,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