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鰱鱅

來來來,你要釣鰱鱅嗎-下篇

欄目: 釣鰱鱅 / 釋出於: / 人氣:2.36W

接上一貼,繼續分享抽鰱鱅經驗,對魚竿、線組選擇等方面存在疑惑的可以去翻下個人主頁。下面進入正題,分享垂釣鰱鱅在餌料、溫度天氣、釣位、水層四個方面的心得。

來來來,你要釣鰱鱅嗎-下篇

餌料

a.品牌:目前只用過天元的浮釣鰱鱅,餌料狀態容易控制,就是用完手上味道有點大。有釣友用過其他不錯品牌餌料的也可以分享推薦,後邊我會一一試用。

b.狀態:以天元的鰱鱅餌為例,建議一次性開餌不要開太多,少量多次,每次大約開1/3包左右,以免開太多餌料中後期反水死餌。建議用小盆開,方便和餌。前期抽窩時,建議餌水比1:0.5,來魚以後餌水比可以增加到1:0.6至1:0.7。建議掌握不好二水比的釣友使用量杯,一次性將水加夠,然後把餌料與水輕輕抓勻至鬆散狀,一定不要揉打餌料。根據個人使用經驗,1:0.5水比時,團餌料完全不粘手,1:0.6開始有點粘手,越稀越粘。

c.上餌手法:一定是先用手把餌料團好後上餌,這樣才能保證餌料均勻霧化。傳統雙鉤釣的話,上鉤子線接近鉤柄的地方輕輕切入餌團正中,然後輕輕拉動子線,讓整個上鉤切入餌團,最後輕輕捏1-2下讓切口合攏。這樣餌團基本還能保持球形,附鉤性也好。

前期抽窩時,餌團不要捏太緊實,不然霧化太慢,來魚後可以多捏幾下減慢霧化,如果霧化還是太快,可以稍加一點水(千萬別太多,不然會悲劇),然後多團幾下。具體霧化完的時間沒有特定標準,個人習慣是前期20-30s左右霧化完,來魚後90-150s左右霧化完。

有的釣友可能會困惑,為什麼我一開始調好了漂,後邊上同樣大小的餌料釣目變了?這是正常現象,因為越往後餌料裡邊的雪花粉等就會吸水變成細顆粒,比重增加(同等體積下餌料更重了),所以餌球就得適當捏小一點,這也說明一開始帶餌調漂的時候,上餌要大一點(中號湯圓大小),不然真正來魚以後餌球就已經很小了,不便作釣。

來來來,你要釣鰱鱅嗎-下篇 第2張

溫度天氣

只要“溫度恆定”,不管是冬天夏天、陰天晴天都能垂釣鰱鱅。可能大部分釣友覺得鰱鱅只能熱天釣,冬天釣不到,實際情況是這個冬天白天溫度只有10°左右照樣能釣到鰱鱅,只不過基本都是白鰱,白鰱耐寒性更強。更有北方釣友,在零度甚至零下都能釣到鰱鱅,只是所釣水層已更深。當然,並不是說冬天鰱鱅一樣好釣,冬天誘魚難度極大,如果是鰱鱅密度較小的水域,不建議冬天垂釣,密度大點地方另說。

垂釣鰱鱅最合適的溫度在20℃-30℃之間(僅考慮魚的感受,30℃人會覺得熱了),魚活性好,白鰱、花鰱都能釣。白天溫度高於35℃時,建議晚上垂釣,一是白天太熱人受不了,而是大熱天反而鰱鱅晚上更容易開口。

如今屬於早春季節,不少地區氣溫已經回升。以成都為例,氣溫回升白天已經達到28℃左右,而且連續多天氣溫恆定,沒有較大起伏,非常合適釣鰱鱅。但是早春時節晝夜溫差較大,建議白天垂釣,在晚上太陽西下之後魚口會差很多,甚至出現停口的現象(上週已經試驗,太陽下山後,所有魚種直接停口,差不多8點之後才有零星魚口)。

天氣選擇,儘量選擇陰天或晴天出釣,當然並不是說雨天抽不到鰱鱅,而是雨天經常風浪較大,不利於拋竿、觀漂、抓口。尤其應該避免

雨前作釣,由於氣壓低,水裡缺氧,鰱鱅會成群結隊在水面露頭,但基本不會吃餌。

來來來,你要釣鰱鱅嗎-下篇 第3張

釣位

在野生水域、大型水庫、魚塘裡釣位選擇頗有不同,沒有絕對的好釣位。

鄧剛在其盤老闆的多個視訊中都提到過,抽鰱鱅要選擇水深、面相大水面的地方,個人認為這點更適合水庫或魚塘。在水庫或魚塘,水最深的地方會藏更多的鰱鱅,並且個體也會更大。如果全塘水深相差不到1米,甚至幾十公分,水深就不是考慮的主要項,應當優先選擇“腰”上的釣位。主要原因在於,“腰”上的釣位誘魚面積更大,在水流的作用下,餌料可以漂的更遠,將魚更快誘入窩子。壩、鏵尖等也是抽鰱鱅優先考慮的釣位。

在野生水域,由於地形複雜,大水面和鏵尖不一定是最優選擇,以我常釣的一個水域為例,有很多支流匯入主河道的鏵尖,按理說鏵尖位置面相大水面,更適合釣鰱鱅。但實際情況是支流小叉灣裡邊魚獲更好(本地人基本都是在叉灣裡爆護),主要原因在於主河道走水更快,難以聚窩,同時叉灣內作為下風口,微生物聚集更多,同時由於有活水注入,溶氧更足,是魚兒覓食、休閒的不二之選。

總結起來就是,在水庫、魚塘封閉水域內作釣,應優先考慮能儘快把魚誘過來點釣位,因為魚就在有限空間內游來游去,進窩是遲早的事,我們只需要縮短誘魚時間,坐等爆護。在野河、大江等開放水域,更應該去找魚釣,因為單靠霧化誘魚,可能抽四五個小時也不會有魚遊蕩過來,因此在水深合適(不能太淺)的情況下,環境安靜、下風口、回灣等藏魚之所應優先考慮。當然了,野釣時如果釣位沒得選,找幾個釣友一起抽窩,靠餌料量硬實力誘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來來來,你要釣鰱鱅嗎-下篇 第4張

水層

這裡對上貼提到的深水、淺水垂釣鰱鱅進行詳細解讀。

a.深水:一般情況下,深水區域一律從1米左右水深開始抽窩,主要是餌料在入水後會不斷霧化下落,對餌料以下的水層進行誘魚(最開始可以在浮漂翻身後就抽竿,加快頻率)。當然不是一味在這個水層垂釣,在抽到一定窩量以後如果沒有魚口,應不斷往下找水層。個人習慣是每抽20竿左右往下調整40公分左右,在找到3米水深時如果還沒有口,直接調回1米水深重新抽窩。如果浮漂開始出現漂相(沉穩的上下浮動),可以將餌料多捏幾下,減緩霧化速度。如果一直有漂相但不出現頓口,一是可能是小白鰱在吃,二是可能魚在略深的地方,吸力較弱,可以每次微調浮漂5公分,釣深點,直到出現頓口或黑漂(花鰱吃口基本都是大頓口或者黑漂);如果浮漂出現左右搖晃或起竿錨魚的情況,說明垂釣水層較深,可以將每次向上微調5公分,直到出現穩健的頓口或黑漂。

冬天時如果水很深,可以從2米起釣,直到離底,在前期抽夠一定餌料之後,主要在離地20公分至1米範圍內作釣,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冬天反底釣反而能釣到魚的原因。

b.淺水:前面說到,淺水抽鰱鱅必須使用短漂。主要原因是不管淺水還是深水垂釣鰱鱅,誘魚都是至關重要的。短漂可以讓你在更淺的水層開始誘魚,增加誘魚範圍。

要特別強調的是,作釣全過程一定要讓餌料在水中自然霧化,不能像深水那樣一開始在浮漂翻身後就直接抽竿。深水由於餌料下落行程長,基本都能保證在半水完全霧化,但淺水可能會出現餌料到底後還沒霧化完的情況,如果一直這樣抽竿就會導致水底堆積大量沒有完全霧化的餌料。這就是有的釣友會發現,為什麼我一開始還有口,慢慢地就停口了,以為窩子裡沒魚了。其實不是沒魚了,而是魚都下底了,不信你釣底試試,很容易就會錨到魚。鰱鱅的進食習慣和鯉魚、鯽魚不同,極少會尾巴朝上進食,在餌料下底後,它們不會直接去吸餌料,而是會在窩子裡游來游去,把水底的餌料捲起來,然後吸食霧化。加上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水底餌料多,攪起來的霧化就會多,鰱鱅更難專心去吸食你魚鉤上的霧化,因此就會出現“停口”的假象。

解決辦法就是堅持釣淺水,直到出現漂相。2米水深情況下,建議從80公分開始抽窩,主釣1.2米至1.5米水深(當然如果抽了很久實在沒口,就釣離底或釣底錨魚吧,雖然不提倡,但好歹可以過把手癮)。如果水更淺,1米甚至不到1米的情況下,從40公分開始抽窩吧,用彈簧在主線上的彈簧線組,把子線放短至5-10公分。注意,這裡說的釣多深一定是下鉤距離水面的距離,而不是漂座到魚鉤的距離(自行體會其中區別,就會知道為什麼要用短漂),由於水淺,水層相差20公分可能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大家試試便知。

來來來,你要釣鰱鱅嗎-下篇 第5張

有時候說起釣鰱鱅,感覺有說不完的話,奈何文字功底有限,總不能把自己所想、所知完全魚釣友們分享,如果還有想知道的細節,歡迎大傢俬信、評論,一起探討交流。

Tags:下篇 來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