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物件魚 > 釣鰱鱅

伏天打鰱子,除了味型和霧化,這兩個技巧不能不注意

欄目: 釣鰱鱅 / 釋出於: / 人氣:2.54W

伏天打鰱子,除了味型和霧化,這兩個技巧不能不注意

鰱鱅,其實是花鰱和白蓮的統稱,但是釣友們將其稱為鰱子,所以釣鰱鱅,也叫打鰱子,而釣鰱子最好的季節,就是伏天

鰱鱅喜高溫,當然,這一方面是因為其生理原因,鰱鱅在高溫的環境,活性更為活躍,攝食慾望超強;另一方面,天氣越熱,水中浮游生物、微生物的越活躍,對鰱鱅來說,這些天然的食物投放量劇增,自然更是瘋狂進食了;

從生理習性上來說,花鰱的性情相對溫和,覓食、遊曳都比較安穩一些,很少有躍出水面的舉動;而白鰱的性子就比較暴躁一些,稍有動靜就會躍出水面,所以有經驗的老鳥,也會根據鰱鱅的這個習性,來判斷鰱鱅群進窩的規模和數量;

伏天打鰱子,除了味型和霧化,這兩個技巧不能不注意 第2張

想要釣好鰱鱅,很多大師都在強調兩點,第一點,味型,花鰱喜歡腥香臭,白鰱喜歡酸甜臭,只要味型到了,就一定能誘鰱鱅進窩;

第二點,就是狀態,因為鰱鱅是濾食性進食魚種,簡單的說,鰱鱅不會主動吞食餌料,而是像喝水一樣,在喝水的過程中,將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過濾,然後再進食;

比如水中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浮游生物,都是鰱鱅的蛋白質來源,當然,更多的則是以水中的藻類為主,所以,想要釣好鰱鱅,餌料就一定要霧化,或者說,溶散性一定要好,霧化、溶散不好的餌料,只能做到誘魚,而無法上魚。

其實,想要釣好鰱鱅,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兩個細節性技巧,都是屬於不怎麼起眼,但實戰中,如果不注意,則又非常影響漁獲的數量,這兩個細節性技巧,分別是魚層、鉤距;

伏天打鰱子,除了味型和霧化,這兩個技巧不能不注意 第3張

細節一、找到鰱鱅的魚層,有助於快速發窩

鰱鱅是中上層魚群,但是棲息水層,則在水底,所以想要快速發窩、聚魚,最好是先確定一下鰱鱅的魚層;

因為我們說的中上層,其實是一個泛指,水皮以下,水底離底10釐米左右,其實都算是中上水層,而鰱鱅的體型不小,較淺的水域,也不太可能聚集著大量的鰱鱅群;

當然,找魚層,也不怎麼複雜,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定向調整浮漂來做到,所以也就不必細說,而找魚層這個小細節,幾乎能省下我們相當多的時間;

伏天打鰱子,除了味型和霧化,這兩個技巧不能不注意 第4張

細節二、注意鉤距

鰱鱅進食,主要以喝為主,幾乎就沒有吞鉤的動作,大多數情況下,鰱鱅是在喝水的過程中,將魚鉤喝到了嘴裡,然後魚鉤才能順利刺中魚脣;

那麼這個鉤距,就尤為有講究了,如果魚鉤距離餌倉太遠,魚將魚鉤喝入嘴中的概率非常低,因為魚鉤上沒有餌料殘留,進窩鰱鱅不會去主動進食魚鉤;

同樣,魚鉤距離餌倉太近,就影響了鰱鱅喝水,餌倉的體積也比較大,鰱鱅也會刻意的躲避餌倉,從而導致中鉤率下降;

但是讓人糾結的地方也在於此,因為鰱鱅的個體大小不同,鉤距的設定,也很難給出一個規範而標準的指導,這就需要我們在實戰中觀察,並及時調整;

如果魚口頻率還不錯,正口居多,那就必須要刻意調整,如果偏口、錨魚多,正口很少,那就是鉤距有點偏長,可以縮短2~3公分,甚至更短一些;

如果給口訊號頻繁,但是連錨魚幾乎都沒有,那就是鉤距過長了,當然,鉤距較短,比較難以判斷,多見於浮漂訊號頻繁,但是一直打不到實口,但是釣鰱鱅的炸鉤線組,多是批量化生產,所以鉤距過短這種情況很少見;

伏天打鰱子,除了味型和霧化,這兩個技巧不能不注意 第5張

寫在最後

相對來說,鰱鱅是盛夏時節裡,唯二能開口,並且有強烈攝食慾望的魚種,整體來說,並不是特別難釣,但是決定漁獲,則要看細節,細節到位,提竿提到手軟,細節不到位,也罕有空手而歸的,畢竟喜吃鰱鱅的也不多,價位也一直不高,所以不是以此為生的釣友,還是手下留下,將釣上來的水質清潔工,多多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