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脫鉤跑魚

子線易切,多半不是中鉤魚太大,有下面這些原因

欄目: 脫鉤跑魚 / 釋出於: / 人氣:1.16W

子線易切,多半不是中鉤魚太大,有下面這些原因

釣魚圈子裡管斷線,叫做切線,主線斷了,叫切主線,子線斷了了,叫切子線,在不額外說明切的是主線還是子線,基本上泛指的都是子線;為什麼這樣命名,也沒什麼考證的機會了,但是這個說法,在圈子裡非常流行;

野釣中,脫鉤常見,空軍常見,而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情況,就是切線,如果頻繁切線,基本上都可以判斷為水底複雜,掛底頻繁;

如果偶然遭遇打樁、拔河,也就是死活提不動釣組,然後再切線,往往會有這麼一個判斷,中大魚,子線切了;

關於切子線,其實誘因有很多,被大家最熟知的,是子線傷線了,比如纏繞、拉拽、暴晒,都會導致魚線受傷,再遇到大魚中鉤,確實是有極大的概率切線;但是,在大多數切線狀況出現時,傷線,而後大魚中鉤後的切線,概率是非常之低的;

子線易切,多半不是中鉤魚太大,有下面這些原因 第2張

傷線,顧名思義,就是魚線受傷,正如前文所言,子線打卷、纏繞,而後有魚中鉤,會導致魚線纏繞處受力不均勻,導致魚線內部物理結構發生變化;過度拉拽,也會導致魚線內部發生變化;

暴晒,則會導致魚線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從而導致魚線從物理層面上變脆,這幾個原因都是導致魚線受傷的緣由,但是一旦魚線受傷,不管中鉤是大魚還是小魚,都有極大的概率切線,而切線的時機,則完全沒什麼規律;

所以在實戰中,因為傷線導致的切線,大多數是因為粗心、馬虎導致的,真正中魚後導致的切線,常見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原因導致的:

子線易切,多半不是中鉤魚太大,有下面這些原因 第3張

原因一、子線過短

在野釣中,到底子線長還是短,其實是眾說紛紛的,因為在實戰中,子線短,有子線短的好處,子線長,有子線長的優勢,但是,就魚線的物理結構而言;

魚線受力間距越短,其微觀粒子的引力受外力影響,被打破的瞬間,就會導致魚線斷裂;碳素、尼龍材質的魚線,線徑越均勻,微觀粒子層面的引力越均勻,越不易受外力影響;

但是受力間距短了,很容易導致魚線線徑發生變化,然後會因為這種變化,打破微觀粒子層面的引力,從而導致魚線斷裂;

結的說,魚線越短,中鉤魚越大,魚線斷裂的可能性就越大,魚線越長,中鉤魚越小,魚線斷裂的可能性就越小;

子線易切,多半不是中鉤魚太大,有下面這些原因 第4張

原因二、主子線搭配不當

關於主線和子線的搭配,其實是沒有通用組合公式的,即使我們用的最多的,主子線比例2:1,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怎麼科學;

魚線的最大受力值,和打結受力值並不相同,而子線的打結受力值和主線的打結受力值也不相同;

所以我們在搭配主子線時,嚴格來說,應該是主線打結受力值,是子線打結受力值1倍時,而中鉤魚體重x3≈子線打結受力值閾值;

只要中鉤魚的體重大約在這個範圍內,基本上切線的概率都比較低;當然,這個公式的推導並不算精準,但是,在這個公式之內,進行主子線搭配,只要補傷線,基本上是不存在切線的可能的;

舉個例子,我們主線採用2.0,按這個公式,子線可選1.2~1.5理論上來說,這樣的線組搭配,6~8斤的魚,都不會切線;但是,一旦小於、大於這個線號組合,則很容易導致子線在打結處切線;

子線易切,多半不是中鉤魚太大,有下面這些原因 第5張

總結

之所以在實戰中,認為這種公式搭配不太精準,是因為考慮到竿身的調性、硬度,線組承受的閾值,會有一個明顯的區間範圍,簡單的說,就是竿身越硬,閾值越低,竿身越軟,閾值越高,但是因為釣魚人個體不同,這個數值沒有辦法精準,最多也就做一個統計模型出來;

當然了,釣魚是非得講科學,但是又不太容易講清楚的戶外運動,在國內尤其如此,不管是廠家還是商家,亦或者是釣魚人,情願痴迷漁具引數,而不願意在實戰統計模型上多下功夫,對我們普通釣魚人而言,知道個大概,再結合自身的條件,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