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釣位選擇

魚塘水庫釣魚的選位打窩及釣組配置技巧

欄目: 釣位選擇 / 釋出於: / 人氣:1.99W

魚塘、水庫是釣友們平時常去的釣魚場所,這裡的魚兒普遍較多較大,因此釣起來很爽快。但是,這些地方垂釣也不是甩竿子就有魚的,還要找到釣位、用好窩料、配置好釣組,調整釣魚心態並應用好釣技才能有一個好的成績。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個釣友釣魚塘水庫的經驗技巧,希望能給釣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魚塘水庫釣魚的選位打窩及釣組配置技巧

一、釣位選擇要合適

一般魚塘水庫好釣位無非是出水口、入水口,灣子裡、突出處、經常有人的老釣位、水草叢生處等等。

一到地方,我漫無目的,自恃會釣魚又是釣斤池,心想哪裡都一樣,根據天氣魚情水情決定釣深水,就隨便往壩上水深處一坐。小郭簡單觀察後,直奔壩頭角落,那裡有一根管子正源源不斷地把山泉水引入水庫。開竿後,雖然是我先上魚,但越往後越看出入水口的好處,好在我同時打了兩個窩子,輪流施釣。

釣後反思,在釣位選擇上,漁諺曰:“長釣腰,方釣角”;“春釣灘,夏釣淵,秋釣潭,冬釣陽”等等還是有道理的。當然如果得不到好釣位,不妨在條件允許時,多打幾個窩子,多少可以彌補些不足。

二、釣魚打窩有講究

釣什麼魚打什麼窩。一般鯉魚多用大顆粒飼料打窩,鯽魚多用小顆粒或小米打窩,草魚用草紮成捆沉底或懸在水中或浮在水面,鰱魚則是用霧化性好味道濃烈的香或酸或臭餌。

這次垂釣我僅用大顆粒飼料,一是奔鯉魚去的,二也未考慮太多。而小郭則是大顆粒混雜酒米。這樣鯽鯉都能引來。而且小米沉入泥中,魚吃不到,只能吃大顆粒,吃完大顆粒又不願走,這就使得窩子裡始終有魚。

而我的窩子一旦吃光,就不可能留住魚。這在垂釣中至關重要,越往後釣越明顯。所以在窩料選擇使用上,既要有個大概的框框,又要有所變化。

三、根據實際情況配置釣組

在釣組、釣餌、用竿的長短軟硬上,往往根據水面大小、深淺,所釣魚的品種而定,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這次我用5.4米硬調竿,小郭用4.5米軟調竿。我考慮水面大,準備釣深水,又是釣鯉魚。而小郭在入水口處正好是個斜坡,他認為用4.5米竿一是能輕鬆找到底,二是反應迅速。

用線上我用2.5-1.5號的主、子線搭配,他用1.5-1.2號組合。我考慮水庫裡魚勁大,容易切線,他認為線細可以提高靈敏度,竿軟可以化解大魚的勁道。

漂我用專釣鯉魚的大漂,他用釣鯽專用漂。我認為鯉魚吃口是標準的穩準狠,尤其在水庫,儘管已是10月,陰雨不斷。他認為因氣溫低水溫低,魚的吃口肯定輕,而且這段時間各魚塘基本都以釣鯽為主。

鉤我用伊勢尼5號針對鯉魚,他用3號大小通殺。釣餌上我以“黏、腥、香”為主,他以“散、香、腥、甜”為主。

在整個垂釣過程中,我先上魚,而且上了3尾魚後他才上第一尾魚。但再往後,他的上魚頻率逐漸快起來。而我缺乏後勁,好在我打了兩個窩子,輪番施釣,才在數量上壓倒他。

還有一點,影響他垂釣的原因是他開始使用了一支從未用過的新漂,起初調6釣2,釣著釣著沒口了,一檢查才發現,原來的調6目變成了調4目,這使他不得不花時間又換漂又調漂。而我的這支漂使用過幾次,吃水程度較為熟悉,所以自始至終不耽擱時間。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大部分釣手特別是新手,一旦上第一尾魚後就再也不管漂是否吃水、調目有無變化、釣線是否打結、太空豆有無移位、鉛皮有無脫落、子線是否纏繞等等小細節。而這些小細節在你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的釣績。往往半天不上魚才回過神來找原因,才發現這不對那不對。

因此建議各位新手養成一個好習慣,每垂釣一二個小時便順手拋兩個空竿看看調目有無變化,同時也檢查一下釣線有無打結、鉛皮有無脫落、子線有無纏繞等情況,隨時發現情況隨時處理。雖然會耽擱幾分鐘,但“磨刀不誤砍柴工”。

四、心態調整很重要

在心態上,幾乎所有釣魚人都會說釣魚的目的是為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享受大自然。但哪個人又真正願意最後一無所有空手而歸呢?尤其參加釣魚比賽,誰不想釣出好成績,拿個好名次?釣魚難就難在這釣得上其樂融融,釣不上也能心安理得。

別人不說,就說我和小郭,每次在一起釣魚,心裡始終有點壓力。經過我們共同探討、相互切磋這幾年來,他的水平已今非昔比,常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即便超過我也在情理之中,但我心裡總有些糾結。他每次垂釣也想超過我,超過了當然高興,比不過也無所謂,反正你是我師傅。而我嘴上說希望你早日超越,但心中總有一絲擔憂與不願。心態的磨礪真的是漫長而又艱難。

再觀這次釣魚,可以看出,在每次垂釣中,針對千變萬化的各種情況根本沒有一種固定模式,沒有一個固定套路,而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依照各人的認識、經驗和裝備去隨機應變,正像一位大師所說的,“學”。當然,“釣無定式”是在有了一定的經驗、一定的認識、一定的裝備基礎之上,並有相當時間的各方面的磨鍊後,才能真正做到隨心所欲,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