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釣位選擇

釣風風向在釣位選擇中起決定的作用

欄目: 釣位選擇 / 釋出於: / 人氣:2.8W

魚隨風移居於下,大魚逐浪小處靜。釣魚人總結的這條經驗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綜合池塘魚類活動規律而得到的。是指導池塘釣魚的諍言。魚類生存於水的主要活動是游泳,目的是索餌和尋找適宜的生存環境。

釣風風向在釣位選擇中起決定的作用

池塘的有限水域提供給魚的空間中有無食物和足夠的氧氣,兩者比較起來,後者是生存的第一要素。養金魚的人可以十天半月不給魚餵食,金魚照樣遊動自如,但隨著氣溫的增高而水溫相應提高時,水在魚體排洩物的汙染下先是渾濁,繼而變色,若此時魚缸在室內則難免有一兩尾金魚會翻肚死亡。

這是水質變化後微生物和魚爭奪氧氣以及水溫增高降低了水的溶氧量造成的結果。如果養金魚的人較勤快,臨晚把魚缸般到室外,使敞開的缸口接受風的撫拂,金魚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更積極的措施是給魚缸換水,讓溶有充足氧氣的新水代替舊水,則金魚必無死亡。舉上述例子,雖不能與池塘中的魚相提並論,但共同之處是魚依賴氧氣維持生命。當水中的氧氣減少而威脅到生命的維持時,魚就會逃離困難水域移向含氧豐富的水域。

這在池塘中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風平浪靜,水面如鏡時,魚的活動量降低,上層魚浮至水面停留,一些魚大口大口地咂水吸取氧氣,一些魚隱在人眼可以見到的淺層水裡不遊不動;下層魚中的鯉魚、鯰魚躍出水面尋找氧氣,更多的是變換生活水層,在懸底一定距離的中下層水域活動。

釣魚人最感頭痛的就是這種情況,明知有魚而不咬鉤,為此人為製造和改變水的溶氧量就有了增氧機。這看似非常簡單的葉輪攪水,是以激起漣漪來增加水體與空氣的接觸以溶入氧氣為目的的。

細心觀察養殖池塘的增氧機啟動,則可以見到魚都聚集在葉輪攪起的漣漪中。由此體會“魚隨風移居於下”是因為風作用於水的表面,使下風區水體的溶氧量增大,魚集中於下風區的原因是那裡的環境更適合於生存。

如果再仔細觀察或將釣起的魚比較一下,則又會發現,上風區也還是有魚在活動的,只是相對於其他魚種如鯉魚、鯽魚、羅非魚是比較能耐低氧的。上風區與下風區相比,上風區的含氧量低得多,但如果有限的氧氣足以維持生存,它們也會賴在原地。

追求單位面積的產量和合理利用水面,養殖池塘注重不同水層的魚種比例和採用大小套養,不同魚種分佔有利水層,不耐低氧的魚種隨風移居,讓出空間給耐低氧魚種,“各取所需”。一部分魚留在低氧水區和因新陳代謝活動相對低一些的幼魚,以及某些魚種的種群聚集,使上、下風區呈現種群分離而有“大魚逐浪小處靜”的格局

池和塘的不同,是池不易形成靜水死角,除上風區的弧頂部分應避開外,即使是基本平靜的水區也會散佈許多底層魚,特別是鯽魚好在靠近下風區的深淺結合部集聚,在鯉魚離去的位置上搜尋殘餌,善於選位者可以根據上、下風區不同魚種所處位置擇善而從,也可根據釣具和釣餌在釣點選擇上避開某些魚種,做到有的放矢。我國長江流域和北方廣大地區的冬季,池魚都集中在池中央深水區。

釣深是各種釣法的重要原則,塘因堤的走向為直線,其形成上風區的兩角近似於死水,更因風向變換在四角會積澱許多漂浮物和植物殘根莖,是很少有魚在那裡停留的。所以,釣魚比賽中選塘的上風岸堤是不會有好成績的,與兩角交界的兩岸隨堤向下風延伸的前三分之一位置也很少釣到魚。

由於塘的水底比較平坦,魚縱然有潛底的本領也很難找到藏身避寒的區域,這是塘不及池的最大缺陷。但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塘底平坦使魚的分佈趨向平均,在下風區會有更多的釣位供多人競釣,所以標準的釣魚塘儘管習慣上稱為“池”,卻是以南北走向構築的“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