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釣位選擇

秋季在大水域(水庫、湖泊)垂釣選擇釣點技巧

欄目: 釣位選擇 / 釋出於: / 人氣:2.03W

一、初秋釣邊與釣陰

秋季在大水域(水庫、湖泊)垂釣選擇釣點技巧

釣諺雲:“春釣淺水灘,秋釣近岸處。”每年從立秋開始,時令即進入了秋季。但由於初秋還未出“三伏”,除早晚較涼爽外,其他時段仍似盛夏,氣溫依然很高。垂釣時自然還要沿用夏天釣法,仍採取“放中間、抓兩頭”的做法,即避開中午時段釣早晚。因早晚氣溫宜人,水溫亦符合魚類生理基本需求,在這個時段出釣人感覺比較舒適,魚兒在岸邊活動也較為頻繁。基於此因,在近岸處選點是明智的選擇。

一個初秋的清晨(約5:30),筆者去離住地不遠的濉河(此河最深處6米左右,河面寬約百餘米,常年有船隻航行和漁民捕撈,屬於較大河流)垂釣。開始在距岸邊5米、水深2.5米處,做了兩個窩子,1個多小時只釣到4條羅漢魚和2尾白鰷。萬般無奈之下,7時在距岸邊僅2米的淺灘處,水深只有1.2米左右的地方隨便撒了幾把誘餌。讓我沒有料到的是,不到15分鐘就有魚星泛起,很快就有鯽魚咬鉤,後來由於氣溫漸漸升高無魚問津,9時整我收竿返回,那次在近岸淺水處,1個多小時釣獲清一色單尾50克以上的鯽魚近2千克,基本滿足了釣癮。

“秋釣陰”,這裡主指樹蔭和深水區域等。釣手若想初秋中午出釣時,在選擇釣點上務必注意以下事項:一是在樹蔭下和水草旁:二是在深水區域或深潭處。因上述這些地方既隱蔽又陰涼,加之可食餌料較豐富,魚類很樂意在此聚集和覓食,是較理想的下鉤之處。

二、仲秋選點要深淺結合

仲秋時節,金風送爽,天高雲淡,氣溫宜人,是一年中第二個垂釣黃金時期。雖是多種魚可全天垂釣,釣者可大顯身手,但因氣溫、水溫仍然偏高,仍不是釣淺水最佳時節,唯有過了寒露天氣漸漸轉涼時,近岸釣淺水才是有利時機。仲秋,隨著氣溫和地溫的不斷下降,此時釣魚不能總在深水處守釣了,如繼續在深水處釣,釣獲量勢必受影響。

大量事實說明,鯽魚在水溫總體下降後,會從深水處游到水溫較高地方覓食,尤其上午十點前更是如此,除非遇到太雨大風降溫天氣,鯽魚才會重新游回深水處棲身。此時釣手要本著“三選三不選”原則來選擇釣點:“三選”,即選擇小水面、淺水區和水草疏密適宜處。“三不選”,即不選擇大水面、深水區和明水處。實踐證明,這些地方都是釣鯽魚的小竅門。尤其是選擇凹凸不平或隱蔽的溝壑縱橫處更是最佳選點佳境,常會有大鯽魚被提出水面。

淺水處在陽光照射和地溫的共同影響下,水溫上升比較快,此處就能聚集大量浮游生物,也就吸引了大量的鯽魚來此覓食嬉戲。2010年9月5日,我早飯後輕車熟路來到濉河常釣魚的地方,選了幾個釣點,水深都在3米以上,此次多數釣友都沒釣到魚。因淺水灣處路途較遠又不太好走,釣手都不願來此釣魚,我只好獨自一人驅車1小時來到這裡。在一片水草比較茂盛,中間有稀疏水草的地方做窩。水深只有1米左右,只撤了些許丁香酒浸泡的小米,因水清小米依稀可見,我自己都懷疑能否有魚咬鉤。本來就是打算釣著玩的,掛上小紅蚯蚓開始釣起來。誰知,奇蹟就在這裡發生,不到10分鐘,一個黑糊糊的東西從草縫處向餌鉤處靠近,此時浮漂緩緩上抬,提竿中了一尾250克重的大鯽魚。接下來更富戲劇性,不長的時間裡,卻接二連三有大鯽魚前來光顧,咬鉤動作清晰可見,讓我很開心。釣魚能看見魚咬鉤對我來講並不稀奇,加上這次已是第三次了。就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窩點,卻釣出了20多尾大鯽魚,總重達4千餘克,卻著實讓人驚訝。

不過,任何事情都不會絕對,且只是相對而已。仲秋,有時秋雨連連,若遇下大雨刮風天氣,近岸處被溝渠和岸上不時向水域中排放和流淌的泥水主導,致使淺水區水質迅速變得渾濁,當過於渾濁魚類感到不舒適時,於是便會本能地從淺水區向較清澈的深水區轉移。此時若要垂釣,釣者就應在較深水域處選點才會有好的釣獲。

三、晚秋選點貴在變

晚秋時節,由於氣溫持續下降,光照強度減弱,深水區太陽已不易晒透,魚類便本能地遊向溫度較高的淺水區或背風向陽處的岸邊;由於淺水區水溫上升,水域中浮游生物亦十分活躍,故而也吸引了眾多魚類前往這一“風水寶地”,此時正是秋釣近岸的大好時機。除此之外,晚秋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因為多風,不斷將岸邊的草屑、草籽及昆蟲等食物吹落水中,近岸水域中就成了食物較豐富的餌料區;二是近岸在陽光照射下快速升溫,加之魚類趨溫性較強,紛紛從較深處向岸邊淺水處遊動。因此,這些地方便成了理想的鉤點。

2007年深秋,午飯後筆者去某魚塘垂釣。開始在水深2米以上的北面垂釣,此處魚雖多但很少有魚咬鉤。下午3時許改到水比北面淺半米多的南面垂釣。經詳細觀察發現這裡有魚活動的跡象,於是就在近岸處隨便撤幾把誘餌。沒過多久,窩點不僅有了魚兒相互追逐,而且還有一串串魚星上冒,筆者立即伸竿將餌鉤緩緩遞入窩點中。餌鉤剛落底,浮漂就如同箭似的被魚拉跑。手腕上抬,竿即彎成了弓。經過短暫的遛魚,一條1500餘克草魚就輕而易舉被擒獲。從下午3時至5時收竿,僅2小時就釣獲草魚和鯉魚7幹餘克。這充分說明,晚秋選點要隨魚情的變化而變。

晚秋時節,由於常受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魚群棲身點也常會發生變化。2011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午飯後的一次出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那天是多雲天氣,風力3級,按說正是出釣的好天氣。但因受北方較強冷空氣影響,本地氣溫驟降至150C,當到達釣場後,我和往常一樣依然在淺水區做2個窩點,結果近2小時卻無魚咬鉤。無奈,2時30分我在2米左右深水區做2個窩點,讓我始料不及的是,不到20分鐘就有魚頻頻咬鉤。由此可見,晚秋選點務必要依據天情、魚情的變化而變才可能有好的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