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釣位選擇

受環境因素改變沒有最佳釣位

欄目: 釣位選擇 / 釋出於: / 人氣:2.26W

所謂最佳的釣位,是指有較多的魚,在此集聚、棲息、覓食或經過,說白了,就是魚窩或魚道,上篇文章中列舉的十幾種最佳釣位,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具備了魚窩或魚道的某些特點,把釣位選在這些地方,一般都會有不錯的收穫。但是,最佳的釣位並不可能永遠存在,而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某一釣位,今天頗頻上魚,朋天或者後天或許什麼時候,魚餌、釣具和釣法都沒有改變,可上魚率卻大大降低,甚至一條不見。

原先的最佳釣位,變成了‘不佳釣位’,甚至是“最差釣位”。奇怪不奇怪呢?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魚類的習性,尤其是攝食狀況,是隨著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天氣的冷熱,水溫的高低,水位的漲跌,風力的大小與風向的變化等等,都直接影響著水中魚兒的活動狀態與進食狀態。

最佳釣位由好變差,司空見慣,恐怕很多釣友都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筆者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而且不止一次兩次。

受環境因素改變沒有最佳釣位

記憶猶新的是1990年至1993年期間,我經常到市郊昭君島的背河釣魚,當時這裡屬天然水域,不用花錢買票。從4月中旬直到7月中上旬,將近3個月的時間,我基本上每次都在同一個釣位下鉤。這是一個向水中延伸5米多的半島,對面是大片草塘。釣點水深1米多一點,平時為靜水面。釣餌幾乎都是用紅蚯蚓或麵糰,每次都有不錯的收貨,少則1000一1500克、多則3500一4000克,150克左右的鯽魚瓜子和250克以上的鯉柺子沒少釣、有時也上鯰魚和草魚。每大早早動身,頭一個到釣場搶先佔上這個好釣位。

可是好景不長。到了7月下旬至整個8月份,這裡就很少上魚了,有時僅能釣上幾條不足50克的小鯽魚和約7釐米長的小沙嘴,大一點的魚幾乎一條不見什麼緣故呢?原來這條背河臨近黃河主河道,黃河漲水灌進背河,水退後成為靜水域,從4月到7月水位基本穩定,我那個半島釣位置是魚道,兩側則是魚兒覓食的場所,所以魚較多,等到了7月中旬黃河又開始漲水,半島處不再是靜水面,而變成廠有流的直流地段,魚兒在這裡不停留,故最佳釣位此時成了“不佳釣位’。8月下旬以後,水位又處於穩定狀態,這裡就又重新成為好釣位。所以在以後的幾年裡,每逢初秋漲水季節。我就把釣位改選在下段的一個甩灣處,這裡雖不及原先半島處魚多,但還是有魚咬鉤。8月底水位穩定後,再回到那個半島去釣。

我舉這個例子實際很平常—水位的變化,導致釣位的變化有時候外界環境並無明顯變化,比如氣壓的高低,風向的改變等,人還未感覺到、可水中的魚卻感覺到了。釣位釣點、釣餌、釣具、釣法都沒有變,可上魚率卻截然不同。這說明魚類的活動和覓食狀況瞬息萬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影響垂釣活動的客觀因素十分複雜,它涉及到魚所處的生存環境條件諸多因素對魚的作用和給其帶來的生理反應,於是就構成了這一客觀事物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因此要求釣手必須學會從實際出發,善於隨機應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釣位釣點,切忌死守教條,把最佳釣位絕對化。只有這樣做,才能少吃苦頭,掌握垂釣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