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釣技 > 脱鈎跑魚

子線切線導致跑魚的原因分析

欄目: 脱鈎跑魚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剛好在中魚與魚搏鬥之時卻遭遇子線被切斷導致跑魚,心裏那個恨呀。可是發生子線切線跑魚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聽聽今天這位筆者的分析吧。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子線的強度不夠;二是提竿方式錯誤。至於子線綁在鈎的內側、外側,我認為不是子線切線的原因。在子線綁鈎用力拉緊時,容易拉傷子線,留下後患。子線用得稍微久一點,慢慢老化,尤其是出現了打結、纏繞之後,強度降低。釣到特別大的魚時,即使是新子線,太細或者質量太差,難免切線跑魚。

提竿方式至關緊要。有一次在公園釣大鯽魚,天氣很適宜,魚情特別活躍,連續拉了7、8條大約350克的白鯽,還4次切斷子線跑魚。切線跑魚的原因,是過分激動,狠勁提竿,提竿力度大、速度快(回憶過去,這樣的情況曾經出現過多次)。

開初懷疑是子線不夠粗,就把0.4號子線換成了0.8號、1號。又經歷了幾次切線跑魚,終於感悟到是提竿方式的問題。後來,注意了控制提竿的適當的力度,隨時暗暗提醒自己:“輕點輕點”,就沒有再出現切線跑魚的現象了。而且幾次用0.4號子線釣起來3斤左右的鯉魚、草魚,輕提竿慢遛魚,穩穩當當。

綁鈎子線在鈎的外側,是不是切線跑魚的原因呢?絕大多數人似乎已經形成了共識:子線在鈎的外側容易切線跑魚,綁鈎子線在鈎的內側才是正確的。我想,“子線在鈎的外側”與“切線跑魚”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繫還需要認真的研究和確鑿的證明。

如前所述,切線跑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夠把切線跑魚的責任完全推給綁鈎方式。如果子線切線了,未必不是子線質量的問題,未必不是提竿的問題,“子線在鈎的外側就一定會切線”還需要有確鑿的證據。老經驗老辦法大多數是很好的,值得尊重。

但是,不能夠保證,任何老經驗、老傳統、老辦法都是絕對正確的。不應該墨守成規。為了弄清真相,我做了實驗。把一根尼龍線雙摺,把魚鈎掛在雙摺處,拉緊子線和雙摺的尼龍線。看到兩個值得思考的現象。

1、子線在鈎的內側時,子線緊貼鈎柄

而子線在鈎的外側時,子線在鈎柄的後方,遠離鈎柄。如圖所示。

子線切線導致跑魚的原因分析

我使用的是4號胴突千又鈎,鈎柄外傾,拉緊之後子線與鈎柄的最大距離是1毫米。如果鈎柄不外傾,這個距離還要大。

2、雙摺尼龍線與鈎底的接觸點不同

雙摺尼龍線與鈎底的接觸點不同(這個接觸點是魚中鈎以後的受力點)子線在鈎的外側時,這個接觸點更靠近鈎尖。這時接觸點與鈎尖的距離是8毫米。而子線在鈎的內側時,接觸點離開鈎尖稍微遠一點,他們之間的距離是9毫米。這兩個現象能夠説明什麼問題呢?

1、説明子線綁在鈎的外側

拉動子線和雙摺尼龍線,無論怎樣拉,無論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子線都是遠離鈎柄的。既然任何情況下子線都是遠離鈎柄,也就不容易受到磨損,也就不會切線跑魚。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拉來拉去之後,鈎的內側的子線會跑到外側去。由內側到外側,當然是要在鈎柄邊緣磨來磨去。事實勝於雄辯,子線在鈎的外側不容易切斷子線;子線在鈎的內側倒是有點嫌疑。

2、説明子線在鈎的外側更容易刺魚

中魚之後受力點在前述的接觸點。刺魚時,鈎尖是受力點,這個點越靠近中魚之後的受力點,應該是刺魚更有力。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又做了一個實驗。用兩顆4號胴突千又鈎,綁鈎子線分別在鈎的內側和外側。用一塊廣柑皮,把兩顆鈎並排着由下向上輕輕刺入廣柑皮。把兩根子線同樣繞在手指上,稍微用力向上提拉。多次實驗發現,兩顆鈎刺穿廣柑皮之後露出鈎尖的長度不相同。鈎尖露出多的一定是子線在鈎的外側的那顆鈎。

通過實驗和分析,我明確了子線綁在鈎的外側沒有什麼不妥。這種綁鈎方式不是子線切線跑魚的原因。要找子線切線的原因,主要着眼點還是要集中在子線質量和提竿方式上。

Tags:子線 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