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海釣鱸魚之船上“守釣”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5.25K

魚,又叫花鱸、寨花等,屬近海洄游溫暖性魚種,在我國沿海分佈極為廣泛,從林海飛雪的遼東半島,到椰影婆娑的海南島,都可發現其迷人的身影,其中,尤以渤、黃海為最。青島為我國主要鱸魚產區之一,有著豐富的鱸魚資源和聞名遐邇的鱸魚釣場,故而,"島城海釣第一魚"非鱸莫屬。

鱸魚是我國釣友最喜愛垂釣的魚種之一,確立其在釣友心中至高地位的是其的以下四大特質:(1)分佈廣泛。海島周遭、暗礁區、海灣內、岬角和防波堤附近、海水養殖區、入海河口等水域都是其素喜遊弋和索餌的場所。精明的鱸魚一貫秉承“哪裡有食物哪裡就是我的家”的生存之道,較強的鹽度和水溫適應性為其提供了很多方便。釣場的多樣化,使得我們釣鱸時,就無須“踏破鐵鞋無覓處,找鱸太過費功夫”;(2)可垂釣期長。譬如青島海域,鱸魚最佳垂釣期為4—11月份,一年之中長達8—9個月,為垂釣期最長的魚種之一,於是,就無須“夜盼佳魚難深眠,為鱸消得人憔悴”;(3)個體較大,且性情彪悍,尾重 10公斤以上者常見,重者達15公斤以上,上鉤後的掙扎力異常猛烈,頓感超強,會使你心動徒然加速,心醉神迷,且回味綿長,真是“縱使無酒也深醉,皆因釣得米鱸歸”。(4)釣法多樣性,這又是鱸魚的一大特點,嗜好各種玩法的釣友,都可通過鱸魚盡情地感受垂釣的樂趣。

海釣鱸魚之船上“守釣”

近十年,我國海釣新釣法不斷增多,其中,又尤以釣鱸為最。以往,鱸魚只有“守釣”、“拉流”、“戳窩”和“底鉤”等少數幾種釣法,現在,隨著浮游磯釣、路亞釣等新釣法的相繼傳入,幾乎翻了一番,初步形成了一個由岸船“守釣”、“拉流”、岸船路亞釣、浮游磯釣(即“打漂”釣法)、甩餌釣、“戳窩”和底鉤等十幾種釣法組成的,涵蓋岸、船、磯、堤等釣場的,較為完備的釣法體系。新釣法的增多,賦予我們更多的玩法和情趣的同時,也使得我們的垂釣空間不斷拓寬。譬如,過去一些一直被認為無法施釣或無鱸可釣之地——海島邊、礁石間、亂石灘等海域,如今卻成了搏取米鱸的上上釣場。本文,僅將青島釣友常用的幾種鱸魚釣法,加以介紹,以達與各地釣友切磋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

一、船上“守釣”

船上“守釣”,也叫“拋錨釣”、“拋錨定位釣”,其主要特徵是釣船拋錨或掛系定位,釣組中鉛墜觸底相對定位。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船釣法,也是目前釣取鱸魚用得較多的方法。

海釣鱸魚之船上“守釣” 第2張

(一)釣具配備

1、釣竿:鱸魚的性格特點是“凶猛”,上鉤後的衝擊力大,稍大一點的鱸魚,沒有兩三個回合,很難將其制服,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折竿斷線的悲劇。故,在釣竿選擇用上,應遵循以下原則:(1)宜軟不宜硬,除了在水深流急的釣場用80—120號竿子外,50—60號用的最多,相對軟一點的竿子,當鱸魚猛然擺頭下潛時,可有效發揮應力緩衝作用,減少斷線和脫鉤的機率;(2) 宜長不宜短,因鱸魚“守釣”釣組多為 “雙浮鉤釣組”,總長度有時高達1.8米,若竿子太短,拋竿不太方便。另外,魚接近水面時,竿子稍長一點,更易於操控。垂釣時,我們有時會遇到這類情況,魚快接近釣船時,猛然發力鑽向船底,這時,在控魚上,長竿就能體現出一定的優越性。一般2.40米船竿用的較多,若再長,也會有某些不便;(3)插節竿優於振出竿,尤以雙節竿用的最多,這類竿子的特點是導線環是固定的,使用過程中不宜產生位移,另外,插節竿的導線環一般都具有防纏繞作用。

2、繞線輪:旋壓式(也叫紡車式)和雙軸式(也叫鼓式)都可用。前者的特點是可近可遠,作戰半徑相對較大,拋投時不易亂線。後者勁大,更適合於深場,缺點是遠投時繞線輪的轉速極易快於出線速度,當洩力鈕調整過鬆或拋竿用力過猛時,極易發生“齒隙”,造成亂線,鉛墜越大,越難控制,故,使用這種輪子時,釣組宜釣船近前入水。兩種輪子一般都用3000—4000號,深場用5000—6000號。

3、釣線(主線):多采用3—6號PE線(即聚酯線),與傳統的的尼龍線相比,PE線具有強力高、柔軟、出線順當、不易打卷、靈敏度高等優點,由於線徑較細,水阻較小,可有效防止釣組在強海流中遠飄,使用相對小的鉛墜即可將釣組順利降至海底。PE線的缺點是:(1)伸長率較低,瞬間受力時,譬如,鱸魚擺頭下潛、剎竿動作過猛時,較易發生斷線;(2)線體多為彩色,隱蔽性較差,在水質較清、光線較好的情況下,對魚兒咬鉤會產生一定心理影響。用時,通常接2米左右透明碳素線,以提高伸長率和隱蔽性。

4、釣組:鱸魚多數情況下離地索餌,故通常採用“單浮鉤釣組”或“雙浮鉤釣組”。“單浮鉤釣組”子線固定處離墜0.5—1.0米,子線長0.8—1米,釣棚根據魚的泳層適時確定,根據潮汐和海流的變化及時調整。一般規律是,漲潮低於跌潮,海流強時低於弱時。“單浮鉤釣組”的特點是不易亂線,水中阻力較小,因此,適合海流較強的場合和遠投。“雙浮鉤釣組”下鉤通常固定在鉛墜上方0.3—0.8米處,上鉤固定在下鉤上方0.6—0.8米處,子線長0.4—0.6米,故特別適合在魚瘋狂咬鉤時快攻,常可“一箭雙鵰”。釣棚範圍較之“單鉤釣組”更寬。不足之處是較易亂線,不適合遠投,且拋竿時最好採用蕩投或撇投,以使鉤和架子線在入水時就處於分離狀態。因在水中的阻力相對較大,亦不太適合強海流場合。子線最好採用高透明度的碳素線,這種線線質較硬,不易亂線,耐磨性和隱蔽性優異。粗細以5—7號為宜。架子線,可採用鋼絲線,也可採用尼龍線或碳素線,以8—10號為宜。子線與架子線的連結,可用鋼絲天平,也可用支形轉圜,一般海流較弱時用前者,強時用後者。鉤子為18—22號,以鱸魚專用鉤用的較多,鉤體最好是亮色。在海流較弱的時候,可在靠近鉤把處(5-10CM),加一粒小的浮球,以便將鉤子浮起來。鱸魚釣組的鉛墜不宜太大,以剛好能使釣組在不遠的距離內降至海底為好,這樣,釣組下降就不會過於匆忙,以留給魚兒更多的反應時間,增加途中截餌的機率。最好能將鉛墜塗成鮮豔的色彩,以便引起遠處魚兒的注目,增強引魚效果,尤以銀白色、金黃色、熒光紅等色為佳。

海釣鱸魚之船上“守釣” 第3張

(二)釣餌

“守釣”鱸魚最常用釣餌是沙蠶和蝦,大沙蠶(青蟲、大沙食、青蜈蚣)、管沙蠶(管食、草蟲)和紅巖蟲(巖蟲、扁食)都可用。大沙蠶軀體柔軟,在水中能呈現蠕動態,對魚兒極具吸引力,但其蟲體強度欠佳,極易被小雜魚盜食或被海流沖毀,因此,需勤換勤添。釣大鱸時,一般一鉤掛十幾只,成一個大餌束。管沙蠶和紅巖蟲軀體較粗硬,且腥味濃烈,是釣取鱸魚的佳餌,但若單獨使用,就未免過於死板,因此,用於釣取鱸魚尤其是想“小中取大”時,最好與大沙蠶配合使用,即先在鉤把處穿一段紅巖蟲或管沙蠶,最好是頭部,把鉤把包住,然後,再掛幾隻大沙蠶,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蝦餌用得較多的有:中國對蝦、斑節對蝦(也叫竹節蝦)、小白蝦、海捕歷蝦等,都最好是活蝦。相對於沙蠶,蝦的特點是軀體比較結實,抗流和防盜性較佳,因此,適用於“靠”大魚。但相對來講,蝦更適合光線較好、水質清澈的海域或場合,而腥味濃烈的沙蠶則更適合於水渾、光暗的海域或場合。冷凍的新鮮筆管魚(即小魷魚)也是一款不錯的鱸魚餌,不僅裝鉤速度快,而且,經久耐用。08年11月份,筆者在膠州灣,用筆管魚曾一次釣獲鱸魚近60多尾,一隻最多釣了四條。但這種餌只在吃口較好時好用。咬鉤不好時,不如沙蠶餌。

大魚喜大餌,欲“小中取大”,應將餌的體積設法搞大,小餌極易引起小魚兒們的眷顧,不等大魚發現,早被其先下手為強。用蝦時,儘可能選大一點的,使用沙蠶餌時,可用複合鉤,即在一條線上綁兩把鉤,鉤距3—5CM左右,兩鉤都掛餌,體積就顯得較大,會對嘴饞的小傢伙起到一定威懾作用。不管甚麼餌,在水中泡得太久了,或變得殘缺不全,或味道變淡,對魚的吸引力減弱,因此,隔一段時間後,不管魚咬不咬鉤都要及時更換。

(三)釣法

1、拋竿距離:“守釣”特點是:船拋錨,釣組相對固定。問題是,釣船不一定每次都恰好錨在有魚的位置,鱸魚是趨流性的魚種,通常喜歡在較強的海流中游弋和索餌,而且,海流的位置是在不斷髮生變化的,要想釣到魚,有兩個辦法:(1)通過改變船的位置找流找魚,顯然,這有一定限度;(2)通過改變拋竿距離找流找魚,相對講,這更容易做到。可通過海面流痕,判斷海流的位置,以確定拋竿的距離,也可採用先近後遠逐步推進的方法。應該注意,釣棚會隨拋竿距離發生變化,同一個釣組,拋的越遠,釣棚越低,釣棚不適當,和位置找不準,後果是相同的。另外,子線和架子線之間的角度,有一個低限,當這個角度太小,即兩條線靠的太近時,會對魚兒咬鉤產生一定影響。即使架子線和子線都是高透明的也不行,如果魚兒在索餌過程中,無意間觸到其它東西,出於一種自衛的本能,便會迅速逃離,唯恐被傷害或纏繞。這種情況下,非透明架子線或透明度不佳的子線的負面影響也將會凸顯出來。因此,拋竿的距離也有一個遠的限度。當然,太近也不行,鱸魚對噪音比較敏感,船上人員說話、走動,魚碰甲板等的響聲,都會使魚兒遠離釣船或咬鉤時瞻前顧後、猶猶豫豫。尤其是多人同船時,這一影響就愈加明顯。因此,高手們尤其在意在釣鱸過程中各種噪音的產生。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拋竿才不得不近:(1)海流較強的情況下,竿子不僅得直接從船前入水,還需通過減小釣組阻力、加大鉛墜等措施,以防釣組被衝的太遠;(2)海流太弱時,譬如,枯潮期或滿潮期,海流往往不足以將釣組衝出和將子線衝平,為了確保足夠高的釣棚值,通常拋的較近,有經驗的釣手,還會同時將竿子高高豎起。拋竿的最佳距離是個變數,需根據釣場的海情、魚情等,如釣場深度、海流強度、海流的位置等臨機確定,並隨這些因素的變化隨機調整。青島釣友船上“守釣”拋竿範圍大致為5—30米,當然有時也有例外。

2、拋竿的方向:釣船拋錨後,會被海流從拋錨處衝向下流,或被海風吹向下風,當海流和海風的方向不同時,釣船去向何方,就要看海流和海風誰更強勁,但,不管什麼情況,拋竿方向應以海流為準,即,順流而拋,因,鱸魚有逆流遊弋和索餌的習性。讓釣餌正對其口,以便吞入。有經驗的釣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海底較為平坦,不刮底,附近無其它障礙物時,拋竿方向通常與海流方向偏出一個角度,讓釣組到底後,在海流的衝擊下,呈扇面緩慢地移動,這樣會起到主動找魚和讓餌動起來的作用。在海底構造複雜,刮底嚴重的情況下,要想做到不刮底或少刮底,一方面拋竿方向要與海流方向儘可能一致,另一方面,釣組到底後,應立刻將釣線收緊,防止釣組拖底移動。如果也想讓釣組貼底呈扇面移動,就得竿不離手,墜一到底後,就輕輕提起一點,然後再輕輕放下,反覆重複,直至與海流方向相向後,才將釣線鎖住,竿子放下。這樣的效果,往往比到底後靜止不動要好。在快倒流的時候,也可將竿子逆流而拋,最好是竿不離手,慢慢收回,主動找魚和逗魚咬鉤,效果有時比之順流拋竿還好。因這個階段,魚的遊嚮往往不甚確定。

3、逗魚:魚尤喜動餌,特別是鱸魚這類掠食性較強的魚種,垂釣中常會碰到“不動不咬,一動就咬”的情況。因此,所謂“守釣”只能是相對的,萬不可死守。釣組到底後,應通過不時地挑動竿梢,或收放釣線,讓釣組儘可能多處於動態,引魚上鉤。應當注意的是,逗魚要掌握好力度和幅度,力求自然輕柔,過分生硬的逗法往往會適得其反,使魚產生戒心。

(四)釣場及釣點的選擇

籠統地講,鱸魚釣場一般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1)有“障礙物”,如海島(巖、礁)、岬角、暗礁、沉船、人工堤壩、海產養殖欄架等,這類地方是小魚小蝦等的藏身之地,海洋生植物都比較豐富,鱸魚生存需要這些。另一方面,當遇到強敵攻擊時,也有躲避之地;(2)有可食之物,如海灣內、淡水河入海口等,這些地方海洋生物和營養鹽都相對豐富。在一個城市,什麼海域,什麼季節能釣到鱸魚,多有經驗可鑑,有規律可循,初學者獲得釣場知識的捷徑,就是多向老釣手學習,最好跟隨其進行海釣實踐。另外,在一個釣場內,也不是任何一個地方都能釣到鱸魚,還有個再找釣點的問題,這是垂釣的基本功,是能否釣到魚的決定性因素。好的釣點大致有以下幾類:(1)海流中,鱸魚是趨流性魚種,素喜在海流較強的海域遊弋和索餌,故,“找鱸找流”乃釣鱸第一經。防波堤、岬角或海島等,往往會由於堤體等對海流的阻擋,在頂端或側面的背流處形成一股較強的海流,常是鱸魚較為集中的地方。(2)沉船,最容易出現奇蹟的釣點;(3)海水養殖欄的欄架頭,插入海底的欄樁,長滿了大量海洋生植物,鱸魚有沿欄樁索餌的嗜好;這幾類地方一般鱸魚較多。

(五)上魚時機

垂釣中把握好上魚時機十分重要。潮汐是對魚兒攝食行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各潮位時段魚兒的索餌積極性不同,在離礁、岸有一定距離的,較為開闊的海域,一般規律是,枯、平潮期最差,倒流後剛開流的那段時間最為活躍。在枯、平潮期,魚不咬鉤或咬鉤不好,屬正常現象,不要急於更換釣位,或懷疑釣組或釣餌有問題,而開流後,如再不上魚,尤其是它船上魚,你船不上魚,就應趕快更換船位,如果同船的其他釣友上魚,而你不上魚,就說明你的釣餌,或釣組,或釣組落點等出了問題,應及時予以更換或調整,萬不可死等。從節省釣餌的角度,在枯、平潮期,一般不要勤換餌,因這段時間,即使咬鉤,也多是些小雜魚,往往訊號很多,提竿卻無魚。應待快要倒流時,將餌全部換新,以迎接魚兒咬鉤高潮的到來。吃飯、飲水和解決內急等問題,以及綁鉤,準備釣組等一般都是趁枯、平潮期進行。枯、平潮期蓄精養銳、開流後“瞪起眼來”,才能做到體精力和垂釣物質的合理運用,效能的充分發揮,因海釣上魚的最佳時段往往十分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