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釣魚入門 釣魚技巧 魚餌料 釣魚工具 聚焦
當前位置:漁魚館 > 調漂 > 技巧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欄目: 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2.02W

我的家鄉——江西宜黃縣位於江西省東部,地處武夷山山脈與雩山山脈向撫河平原過渡地帶,因縣城設於宜水、黃水匯合處而得名。宜黃縣全縣土地總面積約19.44萬公項,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5.09萬公項,佔土地總面積的77.6%。

宜黃縣境內有3條南北走向的山脈,東支主峰軍峰山海拔1760.9米,中支主峰魚牙嶂海拔1467.9米,西支主峰大王山海拔1136.6米,形成了東、南、西三面群山環抱,南高北低的地勢。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這種地形地貌特徵以山地、丘陵為主,概況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宜黃縣所在地區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光照充足。縣內遍佈多種型別的繁盛茂密的森林植被群落,其間生長著水鹿、蘇門羚、野豬、黃麂、華南兔等多種野生動物,是華南虎理想的生存繁衍地帶,也是我國曆史上華南虎的主要分佈區之一,這裡在早些年還因華虎南曾活動於山區而被譽為華南虎的故鄉。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2張

至於宜黃縣周邊到底有沒有華南虎,我打小確實聽家鄉的老人說看到過,但是如今卻沒聽到過關於華南虎出沒的傳聞。對於一個喜歡玩路亞的人的來說,有沒有華南虎並不重要,我只關注家鄉的水域之中有沒有路亞物件魚

家鄉境內水系發達,溪流眾多,分佈均勻,主要支流有宜水、黃水、曹水、梨水和藍水。家鄉的所有水系水質乾淨,是軍魚和馬口生長繁殖的好地方。早年家鄉不興工業,隨處都能看到成群的馬口和軍魚在淺灘急流處嬉戲。

後來由於招商引資,各種工廠(尤其是塑料製品廠)大量興起,而且工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經常將大量的工業汙水排入河中,再加上河中電網橫行,直接導致河中的魚類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河間溪流再也看不到魚兒嬉戲的身影了!正因為如此,我每次回老家都感覺缺少了點兒路亞激情,也就是覺得河中無資源,玩起了沒什麼勁。我也曾幾度到不同的地方去探釣,結果一無所獲。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3張

就在近幾年,我陸續聽到了一些好訊息:家鄉先後獲得了中國百佳最具投資潛力縣、江西省生態縣、江西省森林城市、江西省和諧平安縣、江西省最佳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縣等多項榮譽稱號。

家鄉人的環保意識開始提升,相關部門也有所作為,最讓我開心的是河水資源開始實行管制:清查排汙企業,改善汙水處理,禁止電魚網魚。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4張

在這些措施之中,尤其加大了對電魚網魚的處罰,但凡有舉報者,若情況屬實一律有獎,我甚至還聽說有規定不允許買賣河魚。這些規定的效果相當明顯,電魚者和網魚者非法捕獲的魚賣不出去,沒有市場了,無利可圖了,也就沒什麼人再去打攪魚兒了。家鄉的這一舉措就如以前的禁漁令一樣,河中的魚類資源很快就得以恢復。現在的宜黃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要站在橋上往下看,又能重新看到成群的魚兒在水中嬉戲了。對於喜歡釣魚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福音,所以家鄉喜歡釣魚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我一度認為,曾經盛產軍魚和馬口的宜黃河中肯定還會有其他路亞物件魚。雖然這裡曾遭受過人為的破壞,但是軍魚和馬口不可能絕種。如今家鄉傳來好訊息,不僅勾起了我20多年前作釣獲馬口和軍魚的回憶,也使我更加迫切希望通過路亞的方式來釣獲馬口和軍魚。有了這種慾望之後,我每次週末回老家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帶上路亞裝備,就為了心中那一點點的期望。

我當年作釣馬口和軍魚的點主要是在貫穿縣城的四座橋下,如今家鄉發展很快,除原先的四座橋外,又興建了幾座大橋和一座橡膠壩。對於路亞來說,每一座橋下都是路亞的好釣點,那座新建的橡膠壩更是絕佳的路亞標點。

近來在一個週末回老家,我一如既往帶上路亞裝備,於週六清晨6點就出發去探點了。我之前主要是到縣城的上游水系去探釣,但是均無收穫。如今我只能將探釣的主要目標放在縣城內的五座橋及橡膠壩上。

前文提過,宜黃河由宜水和黃水交匯組成,五座橋中的吊橋位於宜水上,而通濟橋、附中橋位於黃水上,解放橋、宜黃橋則位於交匯後的宜黃河上,橡膠壩也建在宜黃河。我的老家在縣城的南面,離通濟橋最近,故我的探釣計劃從通濟橋開始,然後依次是吊橋、橡膠壩、宜黃大橋、解放橋、附中橋,也就是一個逆時針的探釣線路。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5張

通濟橋是宜黃縣最古老的石築橋之一,全部利用大方石根據力學原理巧妙築成,無一絲現代橋樑的氣息。上中學時,我喜歡在這座橋上放長線釣馬口,因為這座橋底下亂石林立,橋兩側又全都是沙石底的淺灘急流,我從橋上就能看到哪裡有魚。我驅車先上橋,在橋中央停下,然後站在橋上俯身觀察。

水下的魚不少,一會兒這裡翻出個魚肚皮,一會兒那裡又翻起一朵浪花。可以看出,實行管制後的家鄉河流一片生機。我仔細一看,水下的魚影全都是鯝魚在吸食石頭上的微生物。我前前後後觀察了很久,也沒看到期待的馬口出現。但是我很幸運,在一處橋墩的上游淺水區,我看到了“幾點黃”——五六條小軍魚,它們的腹鰭是黃色的,特別明顯!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6張

我打算下去試試,看看能不能釣到軍魚。說實話,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這樣個體的軍魚用蜻蜓都很難釣獲,現在要想用路亞釣獲它們,那挑戰性真是太高了。我悄悄涉水來到離軍魚出沒最近的一處橋墩邊,然後掛上馬口亮片向軍魚活動的水域丟擲。我採用中等勻速回收的手法,第一次沒有動靜,第二次感覺到了小頓感,這讓我很高興。

我以為是小軍上來啄餌,但之後就再也沒動靜了。我知道,那幫小軍肯定全部躲進橋墩下的亂石堆了,獵“軍”夢就此破滅。因為小軍魚膽子太小,一有動靜就躲起來,再想釣獲它們是不可能的。我只好收竿上岸,進軍下一座橋。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7張

吊橋,更確切地說是條水泥排水渠橫架在宜水上。只不過為了方便,人們在排水渠上蓋了石板。橋面不過1米寬,只有一側有護攔,中間有三座橋墩支撐著。這樣的橋不能通車,只是方便行人臨時通過。橋的東側有一個很小的發電站,裡面就一組發電機,但是小發電站的排水口卻是我原先常來作釣軍魚的好釣點。

當我來到吊橋時,發現橋已經斷了,只留下那久經創傷的小空門,這不禁讓我有點傷感,不過小發電站還在工作,出水口還可以一試。我快速掛上鉛頭鉤卷尾釣組朝出水口那裡丟擲,作釣10來分鐘無果,看來那裡沒魚,於是我接著轉場。

“八山半水”狂戰馬口(上) 第8張

我不一會兒就抵達了第三處釣點——橡膠壩。這是一座小型的攔河水壩,坐落於縣城東側的宜黃河上。其東側也是一座發電站,有5組發電機組,和市區10公里外的水壩電站如出一轍。這座水壩電站是2015年才建成的,我原先一直很關注這個點,我相信假以時日,這個發電站下方也會和市區外10公里的那座水壩一樣,聚集不同的物件魚類。之前我也多次來此作釣,但均無收穫。

到達水壩時已是上午9點了,此時的太陽已經相當毒烈,氣溫很快就飆升到33℃左右。我本來計劃在此作釣10多分鐘就走人,因為這裡沒地方躲太陽,太晒了。我蹲在電站出水口邊上的一片蘆葦叢下,這裡不僅能依仗蘆葦躲避太陽光的直射,還便於我觀察下方出水口的水情和魚情。我往下一看,這裡的水質太清了,我能清楚地看到一片一片的鯝魚在翻著肚皮,那場面太壯觀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中學時代的情景,真是可喜可賀啊,家鄉所採取的一系列環保措施真的重新塑造了一條全新的宜黃河!

雖然水中的魚多得讓人眼花瞭亂,但是我太期望有馬口或者軍魚在水下活動。我掛上馬口亮片向急流處拋去,由於站立點比水面高出近6米,所以我的亮片在空中飛了一會兒才飄落入急流之中。當時的電站只有兩臺機組在工作,排出的水流雖然不算太急,但是人站得這麼高,馬口亮片根本沉不下去。

雖然我之前在市區外的那處水壩利用“打水漂”的釣法成功路獲過大馬口,但我並不確定此時眼前的水下會不會有馬口。我漫無目標地拖著亮片,讓流水沖刷著它,使其在水面旋轉著。

沒過1分鐘,讓我興奮的場面出現了:一條小魚在水面上順水逃竄,後面緊跟著五六條小傢伙追著餌魚,其中最大的一條首當其衝。只見這條大傢伙利用水流的助推麻利地貼著水面追了上去,一口咬住了那條小魚。它剛要往水底下潛,沒想到後面的小傢伙已阻隔了它的下潛線路。只見兩三條小傢伙迅速將那條大傢伙包抄過來,圍著它爭搶快被吞入口中的餌魚。

那條捷足先登的大傢伙叼著餌魚在水面一圈一圈地躲閃,不明底細的釣友看到這種情景還以為是白鰷在水面交尾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打小就喜歡釣馬口的我當然知道,這正是馬口的“狼群式”追咬。馬口咬食凶猛是出了名的,別看它個頭小,但其在水中捕食的行為一點也不遜色於陸地上凶猛的餓狼。它們的攻擊方式沒有翹嘴圍獵那般聰明,也沒有鱸魚、鱖魚打伏擊那般狡詐,但是它們有的卻是如狼群一般窮追不捨的毅力和群起而攻之的霸氣。